國內外耕地培育的差異與思考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 年06 期
作者:白由路
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儘管科學進步的速度超乎人們的想像,但人類的食物還主要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土地,特別是耕地。近年來,由於社會的高速發展,幾千年來的耕地功能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目前耕地功能還不能被其它所替代,人們對耕地質量的擔憂愈發強烈,國內如此,國外也同樣如此。由於耕地的質量嚴重影響著人類的食物質量、環境質量和生態質量,目前世界各國對耕地質量的培育都十分重視,本文通過世界不同國家對耕地的功能定位、耕地的培育措施、耕地質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旨在為我國耕地質量的培育與提升提供借鑒。
(一)國內外耕地培育的現狀
1.國外耕地培育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1) 種/養一體化耕地培肥模式
2) 測土推薦施肥模式
3) 保護性耕作模式
4) 輪作休耕模式
5) 法律限定模式
6) 環境約束下的耕地培育模式
2.我國耕地培育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1) 耕地生產力障礙因子消除階段
2) 耕地生產力因子平衡提高階段
(二)國內外耕地培肥的技術對比
1) 地力基礎不同
2) 農業生產目標差異
3) 耕地培肥理念差異
4) 管理方式差異
5) 環保理念差異
(三)我國耕地培肥的障礙與思考
1.我國耕地培肥的障礙
1) 耕地培育與施肥關係不明確
2) 耕地培育環境目標認識不足
3) 耕地培肥法規不健全
2.關於耕地培肥的思考
1) 現代良好耕地的含義
2) 如何區分「耕地培肥」與「耕地培育」
3) 如何培育良好耕地
(四)我國耕地培育展望
1) 劃分不同耕地功能區
2) 制訂嚴密科學的耕地質量指標體系
3) 健全耕地培育的法律法規體系
4) 引導農民科學進行耕地培育
TAG:農業環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