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創造力?這項新的大腦研究找到證據!

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創造力?這項新的大腦研究找到證據!

創造力通常被定義為能夠想出新的有用的點子。就像智力一樣,它可以被認為是每個人的特點——不僅僅是像畢加索和史蒂夫·喬布斯那樣具有創造力的「天才」——擁有某種能力。

這不僅僅是你的繪畫或設計產品的能力。我們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性地思考,無論是用剩菜做晚餐,還是用衣櫥里的衣服做萬聖節服裝。

創造性的任務包括研究人員所謂的「小c」創意——製作一個網站、製作生日禮物或想出一個有趣的笑話——到「大c」創意:寫演講、寫詩或設計科學實驗。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識別與創造力有關的思維過程和大腦區域。

最近的證據表明,創造力涉及自發和受控思維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即自發的頭腦風暴的能力,並有意識地評估它們,以確定它們是否真的有效。

儘管取得了這樣的進展,但一個問題的答案仍然是特別難以捉摸的:是什麼讓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創造力?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我和我的同事研究了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否可以通過三個大腦網路之間的連接來解釋。

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映射大腦。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讓163名參與者完成了一項「發散性思維」的經典測試,該測試名為「交替使用任務」,它要求人們想出新的和不尋常的對象使用方法。

當他們完成測試時,他們進行了fMRI掃描,該掃描測量了流向大腦部分的血液。

這項任務評估了人們從一個物體的普通用途中分離出來的能力。例如,在研究中,我們向參與者展示了屏幕上不同的物體,比如口香糖包裝紙或襪子,並要求他們想出一些有創意的方法來使用它們。

有些想法比其他的更有創意。對於襪子,有一個參與者建議用它來溫暖你的腳——這是襪子的常見用法——而另一個參與者建議把它用作水過濾系統。

重要的是,我們發現在這個任務上做得更好的人也傾向於報告有更多的創造性的愛好和成就,這與之前的研究一致,表明任務衡量的是一般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與者在fMRI中完成了這些創造性思維任務後,我們測量了所有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一個區域的活動程度與另一個區域的活動相關。

我們還對他們的創意進行了排名:常見的使用得分較低(用襪子來溫暖你的腳),而不常見的使用得到更高的分數(使用襪子作為水過濾系統)。

然後,我們將每個人的創造力得分與所有可能的大腦聯繫(約3.5萬)聯繫起來,並將根據我們分析得出的與創造力分數無關的連接移除。

其餘的聯繫構成了一個「高創造力」的網路,一套與產生原創想法高度相關的聯繫。

兩個效果圖展示了在高創意網路中連接的大腦的腦葉。(Roger搖擺的)

在定義了網路之後,我們想看看在這個高創造力的網路中有更強連接的人是否能在任務上取得好成績。

所以我們測量了一個人在這個網路中的連接的強度,然後用預測模型來測試我們是否可以估計一個人的創造力得分。

這些模型揭示了預測和觀察到的創造力得分之間的顯著相關性。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評估一個人的創意是如何基於他們在這個網路中的聯繫的力量。

我們進一步測試了在構建網路模型時沒有使用大腦數據的參與者的三個新樣本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所有的樣本中,我們發現我們可以預測——儘管是適度的——一個人的創造力是基於他們在同一網路中的連接強度。

總的來說,有更強關係的人會想出更好的主意。

在一個「高創造力」的網路中發生了什麼!

我們發現,「高創造力」網路中的大腦區域屬於三個特定的大腦系統:默認的、突出的和執行的網路。

默認的網路是一組大腦區域,當人們進行自發的思考時,比如走神,白日夢和想像。

這個網路可能在想法的生成或頭腦風暴中扮演關鍵的角色——考慮幾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執行控制網路是一組在人們需要集中注意力或控制他們的思維過程時激活的區域。

這個網路可能在想法評估中發揮關鍵作用,或者決定頭腦風暴的想法是否真的有效,並修改它們以符合創造性的目標。

salience network是一組區域,它們充當默認和執行網路之間的切換機制。這一網路可能在思想產生和思想評價的交替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這三個網路的一個有趣的特點是,它們通常不會同時被激活。例如,當執行網路被激活時,默認的網路通常被停用。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有創造力的人能夠更好地共同激活通常單獨工作的大腦網路。

我們的發現表明,創造性的大腦是「有線」的,而有創造力的人能夠更好地參與那些通常不會一起工作的大腦系統。

有趣的是,這一結果與最近fMRI研究的專業藝術家相一致,包括爵士音樂家即興創作的旋律,詩人創作新的詩行,視覺藝術家為書籍封面寫生。

未來的研究需要確定這些網路是可塑的還是相對固定的。

例如,繪畫課程是否會導致這些大腦網路的連接更緊密?通過修改網路連接,是否有可能提高一般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現在的談話,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作為研究人員,我們只需要參與我們自己的創意網路就能找到答案。

羅傑·比奇,哈佛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星際 的精彩文章:

TAG:仰望星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