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麾下猛將死於北伐凱中,使用過的大鐵鎚,保留至今
讀過通俗歷史書《明朝那些事兒》的讀者,應該對康茂才這個名字不會陌生。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但康茂才絕對別具一格。
朱元璋與陳友諒爭霸那會兒,陳友諒氣勢洶洶,一舉攻陷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進取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勝利的天平明顯傾斜向陳友諒。
康茂才充當了至關重要的一粒砝碼。
彼時,他奉朱元璋之命詐降,約以「老康」為號命,誘陳友諒輕進,最終大敗陳友諒於龍灣(今江蘇南京城郊)。
《明朝那些事兒》將這一場戰爭寫得相當有趣,以至很多人看了,過目不忘。
書中是這樣寫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也就是徐壽輝被殺後的第七天,陳友諒率領他的艦隊沿秦淮河一路進攻,到達了江東橋,陳友諒難掩激動的心情,親自登岸,在夜色中輕聲叫出了聯絡的暗號:
老康!
無人應答
第二聲
老康!
仍舊無人回答
陳友諒借著皎潔的月光仔細觀察了江東橋,他驚奇的發現這並不是康茂才所說的木橋,而是石橋!
陳友諒感覺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無數人喊過,之後還會有無數人喊的名言:
中計!
……
不過,這生動有趣的情節並非《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獨創,其實是明人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一書的直譯。
《明史紀事本末》第三卷《太祖平漢》是這樣寫的:
乙丑,友諒果引舟師東下,至大勝港,楊璟整兵御之。港狹,僅容三舟入,友諒以舟不得並進,遽引退,出大江,徑沖江東橋,見橋皆大石,非木橋,乃驚疑,連呼:「老康!老康!」無應之者,悟茂才使謬。
劉伯溫說過:「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
根據劉伯溫的策略,朱元璋必須先消滅陳友諒,其後消滅張士誠,最後北伐中原,消滅元朝而奪得天下。
但朱、陳兩大政權對峙,明顯是朱劣陳優,朱元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因為康茂才這一枚棋子在龍灣戰役中的巧妙使用,整一局棋被盤活,戰鬥取得了勝利,此戰結束,朱元璋的勢力逐漸趕上乃至超過陳友諒,為以後在鄱陽湖大戰打敗並殺死陳友諒,消滅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為朱元璋後來打敗張士誠,消滅元朝,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龍灣戰役是大明王朝肇興的轉折點。
康茂才絕對算得上是明朝開國元勛居功至偉的一位。
《明史》對康茂才的評價是:「締造之基,其力為多」。
龍灣戰役之後,康茂才隨朱元璋破江州,攻佔蘄、黃二州,戰鄱陽湖,功至大都督府副使。
其後,又從滅張士誠,任同知大都督府事。
朱元璋稱帝後,康茂才隨徐達北伐,奪取洛陽、汴梁等地,北伐成功,病死在班師途中,追封蘄國公,賜葬「鐘山鄉幕府山」。
這個「鐘山鄉幕府山」就在南京北郊即今和平門外安懷村南京陶瓷廠附近。
數百年來,康茂才墓屢遭盜竊。破壞嚴重。
1967年,文物工作小組對該墓進行發掘清理,出宋濂書的墓誌,神道石刻遺存有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石翁仲文、武各一,龜趺一座。
儘管多次被盜,墓中仍存有金、銀、銅、鐵、錫、玉、陶、木等不同質地的隨葬品44件(套),以及銅錢和石墓誌。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還有一對康茂才殺敵使用過的大鐵鎚!
2000年6月,文物部門將其整體遷移至太平門外鐘山腳下白馬公園內,按原規制排列。
如果康茂才墓在發現之初就善加保護,完全有資格以《明清皇家陵寢》的附屬墓的地位,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但原址未能妥善保護,墓穴所在的地方現在已是無跡可尋,最終僅僅落得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讓人痛惜。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