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GDP的大泡泡開始漏氣!
把地方的底子一摸,我去,這錢砸出來的都不是能下蛋的雞。沒有雞滴屁,連屁眼都找不到。
放眼全球,我國的GDP數據應該是最穩的,基本與政府所料的不會有差。政府年初說多少,年尾就是多少。
長期以來,我國絕大多數省市的GDP增速都高於全國GDP整體增速,進而導致全國各省市GDP總和高於全國GDP的怪狀,地方政府統計核算存在泡沫也幾乎是學界和市場的共識,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發展是硬道理」衍生出來的地方政府經濟錦標賽和「唯GDP論」的政績考核體系。
從數據上看,2016年全國GDP增速為6.7%,低於全國整體增速的地區只有遼寧、山西和黑龍江三個省,其餘28個省市自治區經濟增速都高於全國整體增速(見下圖),這一現狀顯然有悖於一般的邏輯和常識。
如今,終於有些不尋常風了,先是去年1月,遼寧第一個站出來承認自己GDP造假了,而2018年的1月,明顯更不尋常,不是一個省,而是好幾個省跳出來:我GDP數據注水了,造假了!
1
新年伊始,西北華北兩省市爆出兩顆雷:
兩個經濟增長明星內蒙古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0%,天津濱海新區調減2016年GDP的1/3。
天津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明星。過去的十多年,天津在中國省級行政區當中經濟增速是名列前茅。那麼,天津憑什麼呢?主要就是濱海新區。濱海新區是國家級最早的新區,有很多著名的企業,比如空客的組裝中心,過去還有康師傅速食麵等等。
據說,有一次浦東新區的領導去濱海新區,濱海新區的領導狠狠地向浦東新區領導炫耀了一番,給他們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弄得浦東新區的領導很尷尬。
天津濱海原來說GDP達一萬多億,但實際上只有六千多億,縮水了三分之一。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濱海新區過去GDP增長那麼快。造假並不只是去年的事,我想前幾年也是一樣的。因為造假一旦成為習慣,就改不了,這個東西確實有好處,數字出官啊!
中國另一個經濟增長的明星就是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有很豐富的資源,但是它增長速度那麼快也是讓人懷疑。一般來說,資源豐富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低的。因為資源比較豐富,在其它事情上可能就沒有積極性。像俄羅斯、委內瑞拉的資源也很豐富,但是經濟增長都很差勁。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也說自己GDP是造假的。等於這個明星也衰弱了。我想如果把他們的水分擠掉,內蒙古和天津的增速恐怕在全國都是墊底的。
去年,我們聽說遼寧的增長速度是墊底的,GDP也是造假的。現在看來,不管是增速墊底的還是增速的明星,GDP都可能是造假的。
2
這兩個雷可能讓其他省市的同僚們猝不及防。啥情況這是?
地方政府給GDP大幅度擠水,這一定不是地方能自主決定的。
就像一個公司說自己財報造假,是要董事長簽字授權的。
所以,不是地雷,是天雷。
一個自上而下的信號,後續的影響被廣大群眾嚴重低估。
GDP,是增加值的概念,簡單說就是產出減成本。大致類比一個公司的毛利。
毛利大幅下滑,對公司最大的影響是後續的投融資能力。對地方政府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中國地方政府是典型的投融資依賴型發展。
其次,營改增,增值稅對應的就是增加值。你沒實際增加值還收稅,要麼企業被搞死,要麼將來沒稅收。
地方政府的GDP創造方式,早期是招商引資賣地以及跑部錢進。
後期這都不夠用,乾脆銀行貸款,政府擔保,地方融資平台直接干。搞基建搞項目。
問題是慣性太大,地方的利益衝動太強,已經不止是為了保七保八,地方政府、金融財團、開發商、央企國企,成了一個利益鏈條。把錢套出來再說,反正有的是砸錢的地兒。
大量無效投資、超前投資、沒有資金約束、財務約束、周期約束以及人的約束。
3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上捅泡泡?
官方的說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提高了統計數據造假的成本。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對於統計數據造假的幹部,要「一票否決」。
二是防風險、去槓桿的現實壓力。統計數據造假,地方財政看上去這麼美,就不好意思找中央要錢了。而現在的環境是貨幣收緊,中央對地方的債務也進行的嚴控,打腫臉撐胖子都撐不下去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擠水分,期待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成了必然的選擇。
其實,這輪自上而下對GDP的擠水,就是在多年來地方投資約束、金融約束脫韁失控的局面,下的一劑乾巴溜脆的猛葯。
1、管住亂投資。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是天生的。前前總經理朱同學1993年把地方諸侯和銀行領導召到中央開會,說別搞得經濟過熱最後一地雞毛,結果個個都說自己不熱,大好局面剛開始,銀行的錢袋子剛往外掏呢。
朱最後親自掛央行帥印,把銀行的抓了幾個,把民間借貸的斃了一個,把錢袋子抓在手裡,把分稅制搞了,地方諸侯才收住手。
現央行的周同學,當年也是一位副行長。應該深有體會。
2、關鍵是金融。不管是地方債,還是地方融資平台,還是國企,還是央企,最後債都是掛銀行上。也就是表內這塊。
表外的,信託、理財、私募甚至P2P網貸,七拐八拐最後也都和銀行連上了。
去年以來為啥一個接一個政策,控制大資管、控制通道業務、砍理財砍信託清理表外業務,那再不控制就上天了。幾十萬億的體量,再翻兩番趕上銀行貸款總量了。
3、最根本的,還是資產質量。督察組把地方的底子一摸,我去,這錢砸出來的都不是能下蛋的雞。
沒有雞滴屁,連屁眼都找不到。
錢砸出去,是一堆無效產能,在金融上就是一堆壞賬。
這背後都是債。跟負債對應的是還不上債的資產,還得不停地放水去喂。越喂越饑渴,越渴越要喝。
糖尿病雞。
4、不斷投資挖坑修路,的確產生GDP。就像有些現金流為負的企業,仍然是正的利潤,但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越來越多。
這搞下去地方政府都成了樂視系。盤子越來越大,債務一斷就崩。
還是得拿銀行養。銀行是你家開的啊。
4
這個事情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呢?
第一,我們有理由懷疑造假並非只有遼寧、內蒙古和天津。因為天津市、內蒙古自治區,它的統計部門應該都是很專業的。中國廣大的農村、鄉鎮、市縣,我們怎麼能保證它們的統計是科學準確的呢?
國家統計局應該檢查過去歷年各地GDP數據,看看是不是造假。我們常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原來經常是兩位數,現在突然就降下來了。我覺得可能速度並沒有突然降下來,而是原來造假水分太多了。
第二,中國要改變現在的財政制度和稅收制度。中國的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是以間接稅為主。什麼叫間接稅呢?簡單說就是以GDP為基礎徵稅,GDP越高稅收就徵得越多。它按照GDP的比例徵稅,比如說增值稅就是這樣。
如果我們的GDP普遍造假,而稅收肯定按照造假的數據來征,這樣的話,我們就會征過頭稅,企業就會覺得稅負更重。這次內蒙古和天津的造假暴露就是因為財政支出出了問題。如果GDP造假,稅收就需要造假,但支出可是實實在在的。比如本來你想支出一千億,但是你沒有一千億隻有五百億,怎麼辦呢?到一定時候,只能實話實說了。
我們要轉到以所得稅為主。所得稅是經濟增長的結果,有利潤就交,沒有利潤就不交。這樣的話很難造假。相應地來講,GDP造假也失去了這個動力。因此,這是一種根本上解決GDP造假的制度。也就是我們要以所得稅為主,不要以間接稅為主了。
第三,有人說,中國只有六個省區對全國財政有貢獻,比如說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上海等,但是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中國稅收包括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雖然像內蒙古,像天津和濱海新區,它們的財政收入造假,支出入不敷出。但是它們給中央交的錢,就是中央稅、中央地方共享稅中中央財政收入的部分,是一分不能少。也就是說,它本來沒有這麼多GDP,征不了那麼多稅,吹牛說有那麼多,但是它給中央的收入是一分不能少。因此,所有省區都對全國財政收入有貢獻。比如像天津、濱海和內蒙古,都對全國財政收入有貢獻,因為它要交中央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中屬於中央的那部分嘛。
所以,不能說它們沒有貢獻。問題在於要讓地方財政有穩定可靠的收入。我們說中央財政收入應該保證,但是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穩定可靠的收入,也就是我們還要改革地方稅的體系。
濱海新區、內蒙古的數據造假,對全國是具有警示意義的,我們應該以此為戒。不要用GDP考核幹部,不要數字出官了,我們確實要淡化GDP這個概念。而且像各省區,我覺得沒有必要統計GDP,為什麼?因為GDP是地域的概念,各個地區之間是有進出的,相當於國家之間有進出口,這個統計是很難準確的。因此,沒有必要統計地方GDP。當然,有人說美國也統計。如果統計也可以,但是沒有必要強調這個事情,不見得GDP多,這個地方的人就是儘力了。
5
GDP要擠水,也就是說,以前很多GDP是水泡出來的。
這一輪中國式縮表,保的是銀行。縮的是表外,也就是包括信託理財在內的民間借貸,誰家的雷誰抱回去。雷的是那些民間債權人。
中國唯一國家信用擔保的金融資產,就是銀行存款。以及部分債券。
然而擠水的同時,也還要有人往裡充值。不然地方財政的海綿就真癟了。
未來三年擠水攻堅戰里唯一有望繼續擴張的,就是居民槓桿。也就是買房大業。是國家鼓勵、居民願意、大勢所趨的三位一體終端接盤俠。
但是要頭腦清醒,充值是擠水的對沖手段,不是讓你杠上開花。
中國GDP增速結束八年下降趨勢,經濟回暖你感受到了嗎?
2017年中國GDP總量達到82.7萬億,增速6.9%,比2016年多0.2個百分點。結束2010年以來持續的回落態勢,首次實現年度同比回升。
因為這個比較亮眼的數據,多頭任澤平把空頭給打爆了。
經濟回暖,你感受到了嗎?(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
很多人都說不好,自己所在的公司,裁員減薪成了家常便飯,消費上,為了買房把家庭積蓄掏空了不說,還背負了沉重的月供,只能節衣縮食,不敢消費。連原來最令人羨慕的銀行業,都在變相減薪了。
但總有行業在獲利,比如去產能的煤炭、鋼鐵行業過的不錯,去庫存為主的房地產行業也賺的盆滿博弈,各種互聯網加賺的更是輕鬆的快錢。
所以說,貧富差距就是這麼慢慢拉大的,靠政策吃飯的行業獲利豐厚,而處於轉型陣痛中的行業就會被蠶食。
另外,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出口型企業確實感到了業績好轉。
1
GDP
如果剖析GDP的結構,消費、投資、凈出口三架馬車的貢獻度來看,2017年增速能夠保持6.9%,變數主要靠的是出口。
投資從2016年的8.1%下降至7.2%,消費則從10.4%下降至10.2%,只有出口增速是由上年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由2016年的-7.7%大幅回升至7.9%。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上年下降7.7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1%,比上年下降11.0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1%,比上年提高18.7個百分點。
由此可以測算出,在GDP6.9%的增速中,消費拉動的增速佔4.06%(6.9%乘以58.8%),投資佔2.2%(6.9%乘以32.1%),出口佔0.63%(6.9%乘以9.1%)。
如果比較2016年的數據(消費拉動4.3%,投資拉動2.8%,凈出口拉動-0.5%),可以發現,2017年GDP能夠實現年度同比回升,最關鍵的動能來自於凈出口,而消費和投資所代表的內需則出現了下降。
印象中,我們有好幾年不靠出口了,2013-2017年,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0。
假如2017年沒有出口的貢獻,那中國經濟增速只有6.26%。比2016年還低。
這得益於國際經濟回暖,尤其是要感謝美國,歐洲,以及中國的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
展望2018年,出口形勢應該是繼續向好的,美國的減稅,歐洲經濟的築底回升,都有利於外部需求的擴大,如果出口貢獻度繼續提升,那國內投資和消費降一點問題也不大,政府現在砍掉很多PPP投資項目,以及房地產調控,2018年的投資和消費可能會比2017年的貢獻度繼續下降。
2
房地產
再來看下我們格外關心的房地產。
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
2016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734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7627億元。
這兩年的銷售數據,每一年都在創歷史新高,地產商的日子是真好過。
2017年下半年,大家都感覺到貸款難,貸款周期延長,這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來。全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增加5.6萬億,同比少增1087億元。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個百分點。
如果保守按照貸款3成計算,2017年全國的商品房銷售額增加了1.6萬億,個人住房貸款的餘額應該增加5000億左右。很顯然,貸款減少的部分,要麼就是款沒放下來,拖延至2018年,要麼就是由購房者全款購買。
特別是一線城市,貸款同比明顯減少,據中原地產統計,2017年北京地區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至調控區間,個人購房貸款在各項貸款增加額中的佔比大幅下降。全年個人購房貸款新增額占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額比重降至20.2%,較2016年40.3%的新增額佔比下降20.1個百分點。北京的調控效果非常明顯。
總體看,受益於棚改貨幣化比例提高,在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銷售拉動下,在信貸收緊、棚改規模下滑、高基數等因素下,2018年商品房銷售大概率回到負增長軌道,但區域分化將更為明顯。
2017年12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15.3%,延續下滑態勢。根據我們的樣本城市觀察,2017年12月全國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可售庫存去化周期分別為10.7、12、13.6個月,房企庫存仍明顯偏低。2017年1-12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累計同比15.8%,較上月下滑0.5個百分點。2017年12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2.5%,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上升。
2017年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2.4%,較11月下滑2.2個百分點。這其中既有高基數原因,也有環保停工因素;2017年12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8.6%,較上月下滑10.2個百分點。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7%,較2016年的6.9%略升0.1百分點。
預計房地產補庫存、租賃房建設、行業併購等因素將支撐2018年地產投資。住建部安排2018年棚改580萬套,雖不及前值609萬套,但超過市場500萬套的預期,但貨幣化比例大幅下降。
TAG:鄭眼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