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的性格
滿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傳統王朝,前後延續兩百六十餘年,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極大。
清朝疆域廣闊。歷代中國的疆域,基本上是以長城以內的本部18省為主,漢、唐、元疆域雖然擴及中亞甚至更廣闊,但都不能持久。只有清朝,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經營,將長城以外的東北、蒙古、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納入實際統治的版圖,結合成了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個疆域範圍為現在所繼承。
清朝人口眾多。傳統中國官方人口總數,漢唐以前不過六千萬,宋、明才超過一億多,只康雍乾時期,全國人口暴增,道光末年已達到四億三千萬了。這也成為了現今中國第一人口大國的基礎。
這是突出的兩點貢獻。
不過。滿清統治的十八、十九世紀,正是西方工業革命的時代,也是經濟全球化的第一個階段。在這方面,清朝遠遠落後了。
明朝末年,有不少傳教士來華,中國傳統士大夫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和西方對話,還將一些西方科學書籍翻譯為中文。
明朝末年,中國的海外貿易也很興盛,雖然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海盜的形式進行的。但是通過與外界的貿易聯繫,刺激了江南絲織、瓷器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商業社會的萌芽。同時,中國也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圈子。大量的西班牙帆船將從南美洲發現的白銀,渡過寬闊的太平洋進入中國。
而清朝時期,西方傳教士只能在欽天監工作,政府限制傳教士只能在首都附近活動,中國知識分子參與西方的知識活動的進程被打斷了。
清朝實行十三行的貿易方式,官方壟斷了對外貿易。
清朝在很多方面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以槍炮為例,這種火器在明清戰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當十八世紀西方已經發明出敲擊子彈發射的步槍時,中國仍是點火線的套路。以國家工程為例,清代除了皇室宮殿、庭院之外,幾乎沒有大規模的公共工程。清朝人口急速增加,可是生活方式和質量其實沒有改善。
最可怕的,清朝通過文字獄和編輯《四庫全書》的方式,排除有獨立精神的知識分子。所以,有清一朝,士人以四書集注為敲門磚,學者只能做做考據,埋首故紙堆。國家再也沒有獨立的知識分子,既不能批判,也不能引領。滿清統治者和官僚幹部、和廣大人民的關係從此變成了主子與奴才的關係。
所以,看起來清朝是一個盛世,特別是康雍乾三朝文治武功,烜赫一時,但是這只是傳統王朝的盛世,只是統治者的盛世。當乾隆皇帝滿足自誇地炫耀十全武功時,西方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快車道。清朝的盛世只是衰落的開始。
有論者說,我們應該將論點集中於為什麼西方會崛起,而不是清朝為什麼會衰落,因為西方的崛起才是特殊現象,而中國只是一如既往地慢步邁進罷了。
著實如此,不過,從中國傳統的理想治理模式來看,從與漢唐王朝的比較來看,清朝作為一個征服者王朝,對內鉗制思想,壓制異族,其缺乏「遠者悅,近者來」的氣度是坐實了的。
總之,清朝沒有帶領中國進入全球化的圈子,也沒能造就一個寬鬆繁榮的社會。其統治,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有缺陷的。
(本文是兩本論著的讀書筆記,它們是:許倬雲《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共同體》;何炳棣《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
(分享有價值的知識與思想,歡迎關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