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忽必烈逝世

在724年前的今天,1294年1月22日 (農曆臘月廿五),忽必烈逝世。

紫檀殿忽必烈在公元1294年1月22日(距今724年)於紫檀殿逝世!

忽必烈(Kubilai, 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共四子)。中國元朝的創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可汗(Secen Qaγan)。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長兄蒙哥即位後,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則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他在這段時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軍進攻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國王段氏投降,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幼弟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此發動戰爭爭奪汗位,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上都為陪都,並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但四大汗國之中的叄國則因他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行漢法」的主張而紛紛終止藩屬關係,脫離了他的統領範圍。僅伊兒汗國(首任伊兒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伊兒汗國也完全獨立了。至此,蒙古大汗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今新疆東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並開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計劃。他的軍隊用了六年時間攻陷重鎮襄陽,但以後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9年,在厓山海戰中,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臨華夏。

忽必烈後來亦有派遣軍隊進攻一些其它國家和地區,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事最有名,也最慘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發動第一次侵日戰爭,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永之役」,以叄萬二千餘人,東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史稱「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餘萬人,到達次能、志賀二島,卻碰到颱風,溺死近半。元軍兩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一般認為颱風(日本人稱這兩次大風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不過後世也有認為是元朝的行軍習慣不相適應所致(蒙古人習慣上打陸戰,而攻打日本則是海戰)。

青年時期的忽必烈時常注意金、宋的文明,認識到「蒙古唯有與伊斯蘭文明及漢家文化融合,帝國長久立足於世界的理想方能實現」,因此身邊經常圍繞著來自中原、中東等地的學者。透過他們的言談與經驗,除了伊斯蘭世界,忽必烈對漢地風俗民情的瞭解也超越了當代大多數的蒙古人。不過在創立元朝的前後,蒙古人多不認同忽必烈要親近漢地學者的主張,所以忽必烈有感必須發動武力殲滅胞弟、成為大汗,理想才可能實現。但是爭奪汗位的行動也使蒙古大一統的可能性消失了。往後即使忽必烈在漢地推行漢法,但身邊蒙古貴族反對實施漢法的聲音始終大於支持。由於改變蒙古人的觀念是如此的困難,加上版圖擴張至日本的出征失敗了、治理中原的難度高於預期,而且由色目人管理財政的帳面成果確實比漢人來得豐碩、精明,因此在尚武的大環境下,失意的忽必烈不復當年的威望,他選擇了與蒙古貴族妥協,漢人的地位終於煺到最末階,種下了漢人日後積極反抗蒙古人的意志,同時也宣告了忽必烈早年試圖革新蒙古的理想失敗。

忽必烈晚年飽受痛風病痛之苦,愛妻察必與皇太子真金先行離世,使他悲痛不已。為了尋求安慰,他享用了更多的美食與醇酒。過度的飲酒,讓他的健康亮起紅燈,至元叄十一年(1294年)於宮內與世長辭。

熱點新聞

【嚇人】泰州5歲男童偷吃一勺鹽後,竟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嗨!各位易友,我是小編「小泰妹」,想和我進一步互動嗎?或者有好新聞推薦給我刊發?加我微信號「wangyibaoliao」,倫家未婚待嫁不亂加好友的,除非你填寫「泰州易友」驗證口令。推薦新聞被錄用每條發紅包50-10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拖雷系內鬥,給了窩闊台系翻盤的機會,卻因一女人而無力回天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