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鐵騎東征日本的起因與結果

蒙古鐵騎東征日本的起因與結果

元軍東征日本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274年,日本史書稱為文永之役;第二次是在1281年,日本史書稱為弘安之役。

1259年,蒙古迫使高麗投降,其勢力遂與日本隔海相望。當時,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遍及歐亞,只有日本不與蒙古通好。忽必烈自然不能容忍這種狀況繼續存在下去。1266年忽必烈遣使持國書出使日本。行至巨濟島時因遇風暴而返。次年6月,又派人將國書送至高麗,責成高麗國王再派使者轉送日本。9月,國書送抵日本。忽必烈在國書中以「大蒙古國皇帝」的身份,要求日本「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但日本當局對這一要求未予理睬。忽必烈懷疑高麗使者未去日本,又於1268年9月派黑的去日本,日本人拒而不納。次年6月,再命高麗使者持中書省牒文赴日,仍無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忽必烈於1270年11月,在高麗設置屯田經略司,隨後詔諭高麗準備兵馬、艦船、物資,以備經略日本。與此同時,仍未放棄外交努力,1271年9月和1273年6月,兩次派使到日本,逼日本臣服,否則將以武力相加。這一最後通牒,仍未使日本屈服。於是忽必烈決定發兵征日。

1273年4月,忽必烈派駐守高麗的元軍統帥忽敦等人率軍攻入耽羅島,在島上設招討司,從而控制了日本與南宋間的海上通道。1274年8月,忽必烈任命忽敦為征東都無帥、洪茶丘為右副帥,劉復亨為左副帥,統帥蒙漢及高麗軍共3.2萬餘人東征日本。lo月3日,元軍從高麗合浦(今鎮海灣馬山浦附近)出航,駛向對馬島,6日,元軍在對馬島登陸,全殲日本守護軍,佔領對馬島,14日,過對馬海峽。傍晚,元軍先頭部隊在壹岐島登陸,與日守護軍激戰,日軍戰敗,元軍攻入城內。16日元軍逼近肥前沿海島嶼及西北沿海一帶,肥前守護軍慘敗。元軍沒有在肥前登陸,而是轉向博多灣。

日本朝廷及幕府事先對元軍發動進攻毫無察覺,直到20日才得知對馬陷落。日本的抗登陸作戰,是在大宰府西守護所少貳兼任「三前二島』守護藤原經資的指揮下進行的。藤原經資得知元軍轉向博多,一面部署防禦,令九州各地武士向博多集結,一面上報幕府。10月19日,元軍在博多灣登陸,佔領今津地帶。由於這一帶地形不利於大部隊展開,且距大宰府尚有一日行程,於是元軍撤回船上,準備次日進攻大宰府。20日晨,元軍分兩路分別在博多灣西部的百道原和東部的箱崎方向登陸。在百道原登陸的一部元軍,上岸後遭到日軍前線指揮藤原經資率領的500名騎兵的抵抗。元軍戰鼓齊鳴,殺聲震天,弓矢齊飛,火炮齊鳴,日本武士心驚膽戰,戰馬惶恐不前,被元軍分割包圍,「伏屍如麻」。在百道原登陸的另一部元軍,進入西部的赤坂高地,受到日軍的殊死抵抗,被迫向展原方向後退。在箱崎方向登陸的元軍,擊退守軍的抵抗,佔領岸邊松林,從背後突擊在百道原同元軍作戰的日軍,日軍腹背受敵,抵擋不住,向大宰府水城方向撤退。元軍緊追不捨,由於劉復亨中箭受傷,追擊勢頭有所減弱,加之天色已晚,元軍遂停止進攻。

當晚,元軍統帥忽敦召集將領討論進止。經過一天的戰鬥,元軍登陸成功,並佔領了一些地域,但傷亡不小,兵疲矢盡,統帥受傷,對日軍的作戰能力頗有懼意,加上對日軍數量估計過高,遂決定全軍撤回船上,翌日班師。當夜,狂風暴雨大作,元軍船隻觸礁的甚多,忽敦連夜冒著風雨撤軍回國,第一次東征日本就此結束。據史料記載,在這次征戰中,元軍損失兵力1.3萬餘人,主要是死於風暴。

元軍首次渡海東征日本,因受風暴襲擊,主動撤兵。日本朝野認為這是神風天佑,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祈神活動,酬謝神靈庇佑,祈告神靈不要讓元軍再次入侵。同時為防禦元軍再次來攻,日本鎌倉幕府執政北條時宗大力加強備戰,增加日本西部的防禦兵力,並費時5年在博多灣沿岸築起了一條10餘公里長、6尺高、1丈寬的石壩。還令大宰府西守護所少貳準備入侵高麗。日本武士從此經常侵擾高麗南部沿海。高麗請求忽必烈發兵進攻日本,以保障邊境安全。忽必烈第一次發兵東征,旨在以武力相威脅,迫使日本臣服,並不想佔領日本。忽敦利用忽必烈這種心理,以「入其國,敗之」掩飾元軍敗退的實情。因此,忽必烈以為日本受到打擊後,可能改弦更張,與元通好。於是派杜世忠等人持國書出使日本,以建立友好關係。但北條時宗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拒不接受國書,並將元使一行30餘人全部處以斬刑。元滅南宋後,忽必烈注意到杜世忠使日4年,音信全無。南宋降將范文虎以自己的名義,再派使者赴日,又遭殺害,忽必烈於是定下了以武力征服日本的決心。

1279年,忽必烈即著手準備第二次征日,任命忽敦和洪茶丘為元軍統帥。第二年,又設征東行中書省,任命范文虎、忽敦、洪茶丘為中書右丞,行中書省事,以統一領導東征戰備工作。同時命范文虎去江南招集10萬人、戰船3500艘組成江南軍,擬從慶元(今浙江寧波)啟航,東渡日本,令洪茶丘、忽敦等組成東路軍共戰船900艘、4萬人取道高麗,過對馬海峽,進攻日本。兩路元軍由阿剌罕統一指揮,擇期出發,定於1281年6月15日會師壹岐。

1281年5月3日,東路軍從合浦起航,開往巨濟島。5月21、日,直駛對馬島登陸。守島日軍頑強抵抗,全部戰死。26日,東路軍攻入壹岐島。按照作戰部署,東路軍應在此等候江南軍前來會師。但忽敦自恃有上次征日的經驗,又想爭奪頭功,因而無視壹岐會師的計劃,貿然率軍從壹岐出發,駛向博多灣。日本北九州鎮西守護所轄部隊,得知元軍佔領對馬、壹岐後,在藤原經資率領下,立即進入沿海石壩陣地,嚴陣以待,6月6日,元軍進入博多灣後,發現沿海灘頭築有石壩,難以登陸,又得知志賀島和能古島防禦薄弱,忽敦遂令艦船靠近志賀島錨泊。當夜,日軍小部隊乘小舟偷襲元軍縱火燒船,給元軍造成一些損失。7日晨,洪茶丘率軍佔領志賀島。志賀島狹長,退潮時露出的海灘可直通陸地。元軍力圖奪占海灘,以便從側後進攻博多的守軍。於是雙方對海灘展開了激烈爭奪。元軍善於集團進攻,在狹長地帶作戰難以發揮這一特長,因此元軍損失頗大,被殺干餘人。由於日軍頑強抵抗,戰鬥持續到6月13日,元軍未能前進一步。時值盛夏,疏菜飲水供應困難,士兵長期在海上生活和戰鬥,疲憊不堪,疫病流行,病死者多達3000餘人。在這種情況下,搶佔博多灣的計劃已難以實現。忽敦軍遂決定於6月15日從志賀島撤退,駛向壹岐島,與江南軍會師。

但江南軍並未按事先計劃如期抵達壹岐島,這是因為阿刺罕偵知日本平戶島守軍均被調至大宰府,遂決定將兩軍會師地點改為平戶島。6月初,阿剌罕病死,接替指揮的阿塔海尚未到任,無人負責。早在6月初江南軍曾派出先遣艦隊前往壹岐島與東路軍聯繫。范文虎鑒於先遣隊早已出發,不宜久等,遂在阿塔海尚未到職的情況下,令江南軍於6月18日分批開航。7月,「范文虎、李庭以船三千五百艘,兵十萬餘至次能、志賀二島,忻都(忽敦)、洪茶丘率所部會之。舳艫相銜而進,屢為日本人所卻,招討使忽都哈思等戰沒,諸將以略失利,乃移於肥前鷹島」。7月27 ,元軍在開往鷹島途中,先頭部隊受到日本水軍攻擊。范文虎與忽敦「欲先攻大宰府,遲疑不發」,在海上停留了一天。

8月1日,颱風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喪師大半。江南軍張禧所部和也速 兒所部見天氣惡劣,將戰船疏開錨泊,避免了颱風襲來時互相碰撞,所以損失不大。颱風過後,他們命部屬立即救援遇難的元軍將士,落水的范文虎也被救起。張禧向范文虎建議,江南軍士卒未溺死的尚有半數,且都年輕力壯,如果將他們組織起來,強行登陸,背水一戰,或可取勝。但范文虎置士兵生命於不顧,率先乘船逃跑。其他「諸將各擇堅好船乘之,棄軍士十餘萬人于山下」,大部分戰死,「餘二、三萬人為其所虜,至八角島悉殺之」。元軍第二次東征日本,以慘敗而告終。

忽必烈沒有從兩次東征日本失敗中吸取教訓,而是一意孤行,準備第三次征日。從1283年至1290年曾一再下令征日,但因大臣諫阻或忙於鎮壓人民的反抗,未能實行。1294年1月,忽必烈去世,征日計劃也隨之中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蒙古人佔領中原後是怎樣被逐漸漢化的?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