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六次農民起義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六次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歷史上大大小小的起義有幾十幾百次,大規模的也有幾十次,但真正做到撼動當時主權的起義運動並不多,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五次農民大起義。

1、陳勝吳廣起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發生在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義軍領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這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是個昏庸而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大澤鄉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堅持鬥爭,這支起義軍後來與項羽、劉邦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繼續同秦軍戰鬥。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農民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滅亡了。

2、綠林、赤眉農民起義

綠林起義指中國古代新莽末的農民起義。天鳳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鳳組織了以綠林山(今湖北當陽)為根據地的武裝起義,史稱「綠林軍」。地皇三年(22年)二王分兵,遂又稱被為下江兵和新市兵。次年,義軍攻佔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郾縣(今河南郾城)等地。王莽乃派王尋、王邑率軍鎮壓,但在昆陽之戰遭到慘敗。義軍乘勝攻洛陽、長安。長安被迅速攻佔後,王莽被殺。後綠林軍首領劉玄稱帝。

綠林農民義軍,是新莽末年農民起義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推翻新莽政權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由於更始政權遷都後,對如何結束全國的分裂割據狀態沒有提出相應的政治、軍事措施,劉玄只知腐化享受,對內濫賞官爵,對外排斥異已,導致投靠更始政權的幾十萬赤眉軍不能得到妥善安置,於同年冬,兵分兩路西攻長安。劉秀乘機稱帝,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軍攻克長安,更始帝奔逃。綠林農民起義以更始政權的破滅宣告結束。

3、隋末農民起義

隋朝末年,隋煬帝驕奢淫逸,荒廢朝政,窮兵黷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611年,震動全國、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寨(今滑縣瓦崗寨鄉一帶,有著名的瓦崗寨四十六友,農民大起義就這樣暴發了。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

瓦崗軍戰果的不斷擴大,內部也逐漸出現了分裂,不久,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潰,李密率殘部投唐。轟轟烈烈的瓦崗寨農民起義至此失敗。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

4、元末農民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又元末民變、元末農民戰爭,是十四世紀中葉爆發的一次農民階級的反封建鬥爭。這次農民戰爭規模之大、歷時之久是空前。

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無計為生。

當時,黃河泛濫,給沿河中下游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這些災民中普遍流行著一個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徵發15萬人修治黃河,並派兵2萬沿河鎮壓。監督修河的官吏貪污作弊,剋扣民工「食錢」,致使民工挨餓受凍,群情激憤。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便決定抓住這一時機,發動起義,義軍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韓山童以白蓮教主的身份宣稱:「明王出世」即「彌勒佛下生」,只要明王出世、彌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這樣有力地吸引了廣大農民。元朝趕忙下令改變一切歧視漢人的政策,利用仇視紅巾軍的漢族地主勢力來鎮壓紅巾軍。與此同時,南方紅巾軍內部又因矛盾而互相仇殺,勢力大大削弱。

隨著局面惡化,紅巾軍處於元軍包圍之中,至正十九年(1359年),汴梁城破,韓林兒突圍出走,劉福通壯烈犧牲,中原地區的紅巾軍政權結束了,紅巾軍起義至此也接近尾聲。

朱元璋趁元軍疲於對付北方紅巾軍,無暇南顧之機,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從而削平群雄統一了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5、明末農民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又稱明末農民戰爭、明末民變、晚明民變、李自成之亂、張獻忠之亂等,爆發於明末天啟和崇禎年間乃至清初的一場農民戰爭。

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發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明廷面對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和內地的災荒,為了節省開支,精簡機構,明廷被迫對驛站進行改革,而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只有鋌而走險。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這裡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

從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王二起義開始,經過洛陽之戰、襄陽之戰、成都之戰和山海關之戰,至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敗,起義軍與明軍戰鬥17年,與清軍戰鬥14年。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游擊流動作戰到運動流動作戰,最終推翻明朝。後期出於民族大義,農民軍採取聯明抗清的決策。但是由於受到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戰略失誤,再加上清軍入關後瘋狂的鎮壓,農民起義最終失敗了。明末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明朝腐朽勢力和清軍的囂張氣焰。

200萬農民革命大軍在黃河南北、長江上下十幾個省的遼闊地區,與明清地主階級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這次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歷次農民戰爭的最高發和總結。

6、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鬥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也 的精彩文章: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文采斐然的四大皇帝

TAG: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