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不懂我為何虔誠

你不懂我為何虔誠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年,英國作家、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生於貴族家庭,12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15歲旅居法國巴黎,18歲父親病逝返回倫敦攻讀法學,後當選為國會議員並在法院工作。由於受到詹姆斯一世的重用,從40歲後事業平步青雲,擔任內閣掌璽大臣和大法官。60歲時捲入一起受賄案,從此告別政壇,專心從事科學和哲學研究。65歲時再一次冷凍防腐的試驗中受寒不幸去世。

他曾提出的一個口號廣為流傳:知識就是力量。後來很多人對培根有著極高的評價,馬克思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隨筆》目前一共收錄了培根59篇議論性質的短文,論及社會、生活、宗教、情感等各個方面。

1

小時候看過培根,大學時讀過蒙田,但可惜筆尖和腦子裡都什麼也沒留下,只隱約記得他們的短文總會一篇一個小主題《論xx》,再有就是好奇怎麼會有人姓培根,還說芝士就是力量。

重回北京的第一周,就在言幾又拿著這本書看了一下午。再讀培根,一切文字都是新的,卻很快找回以前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作者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與體悟,大方明晰的寫下來,只要你想聽,打開書就是彷彿與他的對話。而我正時常有困惑。

雖然相隔四百年,書中的一些觀點依然讓我覺得酣暢淋漓。大概無論技術、文明、社會如何發展,不變的卻是每一個短小生命中被困擾的相同主題,關於人性,關於生離死別,關於愛和意義,依舊令我們輾轉反側,上下求索。

可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實體與精神不同。實體的進步可以追尋,例如一個人用前人的研究為基礎,在已有的成果之上繼續深入,從而代代向前,但人們所追求的真理呢?每一個新出生的孩子只能伴隨著自己的成長,從零開始經歷和思考一遍無數前人也是從零經歷和思考的人生。當然,前人的經驗總會以「道理」的形式來指引我們,但很多事情不是親身經歷就很難真的明了,每一個個體彷彿都要先經歷重複才可能有進步,然而人的一生就這麼長,這樣的進步,又怎能期待終有一天會到達真理呢?

說這些有些跑題了。回到書中。一個人的思想是他一生的精華,這些內容通過文字得以流傳,使作者與讀者連通,如同聽一位老友真摯的傾訴。

2

我還並沒有把這本書看完,大約才看了十幾個小論。比內容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幾乎每篇文章都融入了培根先生對神對宗教的無比信奉。這令我在最開始閱讀時,對這位「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的始祖」大跌眼鏡。

正如他在《論宗教統一》中說,「不可支持任何顛覆政府的行為,因為此種行為只應由上帝親自發令」,也認為「教廷以其教義與法令,國君以其利劍與學識,將那些助長歪理學說的言行意見打下地獄,令其萬劫不復」。文中更是少不了對異教徒的鄙夷,在《論逆境》中,引用塞內加的一句話,卻在其後加上破折號「此言出自異教徒之口真是太高明了」,言外之意就是智慧彷彿只應基督教徒才有,被神選中的子民。

當時的我甚至覺得有些生氣,書中透露著自上而下的滿滿善意,難道都是高貴者的偽善么,如果不是,卻為何在真正對待自己的同類時因為信仰不同就如此刻薄。我雖明白這與所處的時代有很大關係,但卻還是感到疏遠了。

3

再一次去書店,也是決定把這本書買回去的那天。

起初只是隨便翻開,看到目錄上兩篇《論不信神》和《論迷信》,這又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個在我看來如此迷信的"偉大的唯物主義者"的眼中,迷信又是什麼樣子呢?他對無神論者會是怎樣的態度?

我寧願相信《聖徒傳記》《塔木德經》和《古蘭經》里的所有寓言,也不相信宇宙的秩序中並不存在神的意志,因此上帝無須用奇蹟來說服不信神者,因為他的創世之功已是明證。

這一次,我沒再想去反駁他,反倒覺得隱藏在這份坦蕩下的力量令人感動,彷彿信仰與他本就是一體。

思想深邃的無神論者很少見,但他們看上去卻人數眾多,因為所有對公認的宗教或迷信抱有懷疑的人都被貼上不信神的標籤。然而,真正的無神論者確是十足的偽君子,他們總在接觸神聖之物,卻從不心有所動,最終免不了良心麻木。

人類之於它,正如上帝或更善良的存在之於人類的意義,如果沒有對比自己更善良之存在的信心,便絕不可能獲得它所顯示的那種勇氣。

人類如果能安心確信自己有神的庇佑和恩典,就能擁有人性本身無法生髮的力量和信仰。無神論者會剝奪人類超越自我,超越人性之懦弱的途徑。

慢慢的,我開始明白,彷彿終於明白,他筆下信仰的含義、宗教的含義。並非我最初以為的狹隘信奉,而更像是思考後的決然選擇。他筆下的神,是一種超越人性更善良的存在,是根本不容懷疑的堅信,是永不倒塌的勇氣與力量源泉。對,這就是信仰。這就是信念。這一刻,我也不知為何受到了鼓舞。

信仰是個很抽象的話題,我努力去理解也只覺得自己膚淺。曾經我認為宗教是一種束縛,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束縛人類難道不是人的精神和肉體本身么?或許,就像培根先生所說的,一個有信仰有信念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廣闊。

無論如何,這一絲思想上的觸碰仍讓我感到開心,打開筆記本把之前寫的「似有糟粕」這幾個字劃掉。我彷彿看到培根先生在笑我,他笑我不懂他為何虔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當今所有飛行器都起源於中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