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課堂:回不去的鄉村

一個人的課堂:回不去的鄉村

關注《一個人的課堂》是源於朋友圈裡陸續有人轉發推薦,內容是我最熟悉的:留守兒童與鄉村教育;這是我多年所工作和服務的主要領域之一,而主演是熟悉的孫海英,特別關注了上映的信息。

* * * * * * * * * * * * * * * * *

上映那天白天僅能看到的只有兩家影院分別各一場,我感冒嚴重,帶著同樣因感冒休病假的女兒一起,趁機去看了影片。(全場只有我們父女二人。)一方面,我希望如片題宣傳的去「回望故鄉」,因為小時候的故鄉已經面目全非,童年再也回不去了;小時候讀余光中的《鄉愁》,讀出來的是一種「回不去的鄉愁」,這種回不去了的鄉愁,有種殘缺的美。另外一方面,我也想檢驗一下,拍得真實嗎?今天留守兒童的出路誰來關注呢?觀影前的情感是比較複雜的,觀畢,情感也是很複雜,打車回家的車上,女兒看著窗外,在回想著電影情節;我心口沉悶,編輯了條準備發朋友圈的圖文:

「整個影院只有我們父女二人,兩個病人,在這病態的世界,看著一場在世人看來病態的電影。病態的鄉村,回不去了。」配上了劇照。在發送之際,我長舒口氣,盡量剋制情緒,後略作修改,改成了:「兩個病人,在看著一場在世人看來奇怪而冷門的電影,逝去的鄉村,回不去了。」我還是不想污染了朋友圈。

* * * * * * * * * * * * * * * * *

兩天之後,影片悄然下架,在一堆商業電影的饕餮盛宴中,顯得寒酸而不合時宜。(看到影片遇冷,有人開始動員包場觀看,甚至發布了詳細的「包場攻略」),我有幾點很真切的感受:

一是整個電影很寫實,真實貼地,勾勒了一幅廣大鄉村山區偏遠地區鄉村寫實圖,留守兒童生存處境、鄉村教育情景劇照;學生主角——留守兒童唐明明的父親在外打工從工地上摔死噩耗傳來小村,到明明媽的離去,都是他人的消息和議論,然後是父親的遺照和一場簡陋的法事,其父母在影片中從來沒出現過,(留守兒童的生活場景中,父母也是缺席的);

二是唐明明在今天有千千萬萬,而宋老師卻是鳳毛麟角;背景狀況雷同的唐明明有許許多多,但渴望學習或者有機會認真讀書的唐明明卻是稀少;

9年前在川西山區,我們曾資助過這樣一個孩子:他的父親在外省打工進了監獄,母親離家不知去向,他和病痛中的奶奶相依為命,孩子很聰慧,因為需要自我保護的緣故,在老師和同學看來很調皮和不合群,自然成績也很差,我們陪伴了他的小學三年(有一年有機會密集輔導他的功課,有大的改善),後又資助他到讀初中,然而初中沒有念完還是輟學了。

上圖:烏蒙山區,村小放學的孩子要步行兩個小時到家。

5年前我們在滇東北的助學項目中,有個18歲的女生,在讀初二,她的母親殺了她的奶奶在坐牢,父親打工死於礦難未獲賠償,她寄居在有5個孩子的嬸嬸家,一貧如洗的家破舊黑暗狹窄,這是我見過最貧窮的家之一了;她的願望是不希望馬上嫁人,能夠讀完初中。我把她的故事整理後發了出去,有幾個人表示願意資助她甚至到讀完大學,我們在當地的同工一直鼓勵她讀書,她竟然考上了中專,有機會去昆明郊區讀書,我們很開心,一個學期之後,她輟學回家了,我去滇東北時專門探望了她,她已經相完了親,幾個月將從大山的這頭嫁到山背後去。這樣的案例,在6000萬的留守兒童中並不罕見。

* * * * * * * * * * * * * * * * *

有時候,渴望學習或者認真讀書,也是需要機會的,很多困境中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中是不存在這個機會的。在影片中,有美和盼望,但整個的背景卻是荒蕪和凄涼,鄉村的貧瘠,絕不是經濟沒有來源這麼簡單,青壯年外流,缺乏了創造力和活力,鄉土文化極度枯竭。今天的很多鄉村,特別是一些山區,也同樣的荒蕪和凄涼,鄉村就像一個抽幹了血的老嫗,多年來卻沒有得到過輸血。

作為宋老師,現實中也會有這樣個別的例子,確確實實讓人感動;然而我不得不說,但實際上,大多數的老師,留在鄉村的老師,是無可耐何不得已而留下的,那個離開的大學生支教老師,才是今天的常態。那些更多的宋老師們,被生活的壓力和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很難有能力、有心情和這樣的環境發出「心裡的大愛」來。

* * * * * * * * * * * * * * * * *

今天的鄉村,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受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工業化的產品湧入鄉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垃圾(農藥化肥飼料污染)包圍了村寨山川;ZF對環保的教育基本沒有產生作用;

同樣地,資源流失也是嚴重,全民打工潮席捲了全部鄉村,人作為最核心的資源,青壯年都離開了鄉村;留守者(包括鄉村幹部)對待土地與自然資源的方式是掠奪,而非考慮長足的發展。

長期以來有超過八千萬的留守兒童(現在數字下降了,因為計劃生育+有些孩子長大了),一個最敏感的話題是:留守兒童的性侵害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可靠地往外公布的數據,各地均對此諱莫如深;說實話,我們走遍了西南的山區,還沒有在哪個地區不遇到這樣的問題。長期的夫妻分居,導致了混亂的兩性關係,離婚率也大大提高,這樣家庭中的孩子,焉能「好好上學」?

多年前在西部的一個山村,我在一所村小旁邊的牆上看到一條刷白的標語:科教興國,讀書發家;而旁邊一條小溪中飄滿了塑料類生活垃圾。 三十多年來,我們以低人權、高能耗、毀環境之「優勢」,換取了高速、畸形的經濟增長。如果說曾經的鄉村是一個溫情的母親,而今天的鄉村就像一個抽幹了血的老嫗,身軀幹癟而日薄西山,鄉村,再也回不去了。

《一個人的課堂》,是一首鄉村的輓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童的曠野 的精彩文章:

TAG:牧童的曠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