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愛你,只是他背上的傷痛已擔不起
草莓上市了,孩子很喜歡。我買一盒給孩子吃,順手再買一盒給爸爸媽媽。
一盤草莓洗好,孩子開心的享用。我塞一個到媽媽嘴裡,「來吃草莓啦!」老媽忙著炒菜,並不過來吃。我又塞一個給她,媽媽說,「噢,我還有第二個呢!」 老爸老媽把草莓定義為好東西,而在他們的習慣里,好東西就是專門留給孩子的。
我說,「我買的挺多的,怕洗完愛壞,你們自己洗洗吃哈。」我以為,爸爸媽媽會接收到我的心意,開心的享用美味。然而,到第二天,那盒草莓還是那麼多,已經放得不夠新鮮了。
這樣的事情幾次三番的發生,我覺得很不開心,似乎,我的心意他們都視而不見。雖然草莓比其他的水果價格稍微高一些,可也不是非常離譜的東西,這樣藏著放著,讓我感覺很複雜,就好像,我沒有能力帶給孩子、帶給父母可以吃草莓的生活。
媽媽是外婆最小的孩子。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裡,白面還是非常不夠的。曾經有一次聽媽媽說,偶爾,家裡會蒸白面饃饃,媽媽饞的很,卻不敢拿來吃,因為那要留給她的小侄女的。她的小侄女當時還是個小小孩,而比侄女大10歲的媽媽,雖然也是孩子,卻已經失去吃白面饃饃的資格了。
在我的生活中已經完全無感的饅頭,在媽媽的記憶里卻是甘甜的值得細細品嘗的美味,渴望而不可得的美味。
這樣的美味,已經不僅僅是任何的物質可以衡量的,它是全家的愛。只有最小的那個孩子,那個最需要呵護的、最柔弱的生命,才可以得到這份愛。它也不僅僅是愛,很大程度上還等同了這個幼小的生命。假如吃得不好,照顧不周,說不定這個小生命就不夠健康,就不夠具備活下來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下,誰敢去拿走這個「美味」呢?
家裡的氛圍會說話的。在那樣的年代中,父母早已清楚的傳達給孩子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對的。貧窮中長大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懂得了剋制自己的慾望。若不如此,他背負不起整個家庭的情感。
又一次,我買了兩盒草莓。我對爸爸媽媽撒了個小謊,「超市特價呢,你們得幫忙吃哈,要不然都壞了!」老人呵呵笑了笑。
那一次的草莓,終於沒有放到不能吃的那一天。看著空了的草莓盒子,我知道,我是在滿足自己的心,滿足自己那個想要去愛爸爸媽媽、想要讓他們接收到我的愛的心。他們並沒有那麼需要草莓,而是我需要這樣一個反饋。
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瞬間,我討厭他,厭煩他,覺得我的感受對他而言不重要,他不愛我。在我付出真心想要愛他們的時候,我的愛得不到回應,我的愛沒有著落,我的情感對他們而言不重要。
在他不肯對旅行計劃發表意見的時候,說著一切都好,讓我搞不懂到底怎麼才能讓他更開心一點。不是他不想說,不是他不想讓我順心,只是,他以為說了就是給我添麻煩,他承受不起。
當我讓他花錢買,他就是死倔著自己乾的時候,不是他不想照顧我的感受,只是,他覺得這樣花錢享受不幹活,他承受不起。
當我讓他放著別動、別給我收拾的時候,他卻仍然找機會把東西收走,塞得我都找不到。不是他非要跟我對著干,只是,他覺得活兒就放在眼前卻不去干,他承受不起。
原來,他不是不愛我,只是他背上的傷痛已擔不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說明:文中觀點均為作者個人立場,轉發只是為了提供更多思考角度.
新浪博客:無分別的愛
新浪微博:林巨老師無分別的愛,張楊無分別的愛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