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渝貴鐵路本周開通,大渡口這兩座橋值得你去瞧一瞧

渝貴鐵路本周開通,大渡口這兩座橋值得你去瞧一瞧

原標題:渝貴鐵路本周開通,大渡口這兩座橋值得你去瞧一瞧



渝貴鐵路將於本周四(25日)開通,站點包括:重慶西、珞璜南、綦江東、趕水東、桐梓北、桐梓東、婁山關南、遵義、龍坑、遵義南、息烽、修文縣等12個車站,初期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開通後,重慶至貴陽將從目前的10小時縮減到2小時左右


渝貴鐵路作為川渝、西北地區通達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的便捷、快速、大能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極大提高西北至西南間鐵路運輸的機動靈活性。


說起渝貴鐵路,就不得不提渝貴鐵路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在川黔鐵路白沙沱長江大橋下游100m左右的位置跨越長江,兩岸分別是大渡口區跳磴鎮和江津區珞璜鎮,上距地維長江大橋2.4公里。


大橋全長約5.3公里,其中主橋全長920米,上層為四線客車線,設計時速200公里;下層為兩線貨車線,設計時速120公里。


大橋不僅是渝貴鐵路引入重慶鐵路樞紐貨運列車線和客車線的過江通道,同時大橋還預留雙線客運專線,作為重慶至長沙鐵路(渝湘通道)的過江通道。



渝貴鐵路列車通過大橋最快僅需17秒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還創下了三大「世界之最」,即世界上首座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世界上首座跨度最大、荷載最重的六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世界上首座雙層鐵路鋼桁梁斜拉橋


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經過了5年艱苦建設,因為這座橋承載了6條鐵路線,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考慮6線全部的承重荷載。據了解,新白沙沱大橋的荷載達35噸。


由於大橋是鐵路鋼桁梁斜拉橋,鋼桁梁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受到酸雨腐蝕,為了防止雨水腐蝕,大橋還鋪設了新型環氧瀝青混凝土,可以增加橋樑使用壽命。


2016年建設中的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



2016年建設中的新橋上看老橋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大渡口新聞》報道建設中的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


白沙沱長江大橋


在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上游100米左右的位置就是白沙沱長江大橋,它是重慶首座長江大橋,也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後的萬里長江第二橋。


白沙沱長江大橋,又名小南海大橋,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3m。


遠眺白沙沱長江大橋



江對岸為大渡口區跳磴鎮白沙沱社區


1952年7月1日,被稱為「新中國首條鋼鐵大動脈」的成渝鐵路建成並全線通車後,鄧小平在西南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發出號令:「成渝鐵路修好了,我們還應當修一座大橋把成渝鐵路和川黔鐵路連接起來,讓這段長江天塹也變通途!」


當時由於長江天塹的阻隔,從川渝運往滇黔桂等地的大批物資,到了銅罐驛火車站後,需要通過人工搬運到冬筍壩長江北岸,裝上輪渡橫過長江,至南岸貓兒沱港務局碼頭後,再用人力或絞車拖上岸,通過幾番轉運,才能裝載到川黔線趕水段的火車上;而從南面各省運到川渝的大量物資,也得在貓兒沱港口下貨,用船渡過長江,再通過冬筍壩碼頭,轉裝到停靠在銅罐驛火車站的一輛輛貨車上。當時靠車船如此上下轉運,既耗人力物力,效率又不高,制約了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1953年,專家經慎重選址,把重慶的首座長江大橋位置確定在當時的巴縣小南海白沙沱(現大渡口區跳磴鎮)和江津縣珞璜(現江津區珞璜鎮)的長江之間。1955年10月,大橋開工,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車。



寧靜的水面上是歷經滄桑的大橋


佇立在新大橋旁的老大橋


以前,白沙沱長江大橋上還專門有一支部隊在這裡負責守橋,橋頭24小時都有士兵站崗


現在,經歷了歷史滄桑的白沙沱長江大橋早已撤去了守衛,白沙沱長江大橋也即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白沙沱長江大橋橋面



白沙沱長江大橋橋面


曾經,白沙沱長江大橋讓天塹變通途,跨越長江,連接成渝鐵路與川黔鐵路,它在當時大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歷史必將銘記。


如今,新白沙沱長江特大橋又將在新時代連接西南乃至西北的出海鐵路大通道,它讓交通運輸更加便捷,也必將被載入史冊。


大家都在看


監製:劉文婭 姜海


主編:張韜 陳長青


編輯:鍾戈 楊宇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渡口發布 的精彩文章:

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逝世

TAG:大渡口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