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慶曆新政」有什麼意義?
最新
01-22
在中國封建社會,要改革封建官僚體制,說起來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來,卻似難於上青天,這對宋代來講更是如此。因為在宋代,官僚地主階級在官員喪失世襲爵位和封戶特權的情況下,為了確保「世守祿位」,又參照唐制,制訂擴大了中、高級官員蔭補親屬的「恩蔭」制度。通過恩蔭,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級官員的子弟獲得低級官銜或差遣,且宋代恩蔭,不僅極廣,而且極濫,每遇大禮,「臣僚之家及皇親、母后外族皆奏薦,略無定數,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並「不限才愚,盡居祿位」(據朱瑞熙先生在《複雜多變的宋朝官制》一文中的統計,宋代的州縣官、財務官、巡檢使等低、中級差遣,大部分由恩蔭出身者擔任。這種等同於官僚世襲的制度,使官僚機構中充滿了坐食祿米的權勢子弟,導致了「蔭序之人,塞於仕路」,「權貴之子,鮮離上國」。因此,要打破或限制官僚貴族這一特權,無疑會因觸動官僚貴族的利益而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這就是為什麼王安石變法首先從經濟、軍事制度的改革做起,而繞過了澄清吏治這類最敏感的社會問題的原因(當然,這裡面亦有減少改革阻力的因素)。
TAG:圍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