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趣的歷史—戰國時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有趣的歷史—戰國時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戰國時代風雲激蕩、群雄逐鹿、弱肉強食,人才輩出,各路精英風雲際會,在各國之間奔走遊說,各為其主,很多要亡國危機,在他們的唇舌之間輕鬆化解。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作為東周天子的日子可不好過,王室式微,諸侯強大,各路諸侯覬覦王權,根本不把他這個天子放在眼裡,天天和他找麻煩。你看最近又有一件煩心事,秦國興師動眾的兵臨城下,並威脅東周天子,向他要國寶九鼎,這九鼎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這個可不能讓他們搶了去,不然他這個天子就"名不正而言不順"了。

周君為此憂心忡忡,就與朝中重臣顏率來商討對策。顏率說:"君王不必憂慮,可由臣東去齊國借兵求救。"

有趣的歷史

顏率到了齊國,送了見面禮,對齊王說:"如今秦王暴虐無道,興強暴之師、兵臨城下威脅周君,還索要九鼎。我東周君臣在宮廷內尋思對策,最終君臣一致認為:與其把九鼎送給秦國,實在不如送給貴國。挽救面臨危亡的國家必定美名傳揚,贏得天下人的認同和讚譽;如果能得到九鼎這樣的國之珍寶,也確實是國家的大幸。但願大王能努力爭取!"齊王一聽有這樣的好事,當然非常高興,賓主盡歡後,立刻派遣五萬大軍,任命陳臣思為統帥前往救助東周,秦兵果然撤退。

這秦國退兵了當然是好事,周天子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可他依舊憂心忡忡,接下來要向齊王兌現送鼎的諾言,這可怎麼辦?這回顏率又說:"大王不必擔心,請允許臣去齊國解決這件事。"

顏率來到齊國,對齊王說:"這回我東周仰賴貴國的義舉,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無事,因此心甘情願把九鼎獻給大王,但是卻不知貴國要借哪條道路把九鼎從東周運回到齊國?"

齊王說:"寡人準備借道梁國。"

顏率說:"不可以借道梁國,因為梁國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們在暉台和沙海一帶謀劃這件事已很長時間了。所以九鼎一旦進入梁國,必然很難再出來。"

於是齊王又說:"那麼寡人準備借道楚國。"

顏率回答說:"這也行不通,因為楚國君臣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葉庭(地方名)進行謀劃。假如九鼎進入楚國,也絕對不會再運出來"

齊王說:"那麼寡人究竟從那裡把九鼎運到齊國呢?"

有趣的歷史

顏率說:"我東周君臣也在私下為大王這件事憂慮。因為所謂九鼎,並不是像醋瓶子或醬罐子一類的東西,可以揣在懷中或提在手上就能拿到齊國,也不像群鳥聚集、烏鴉飛散、兔子奔跳、駿馬疾馳那樣飛快地進入齊國。當初周武王伐殷紂王獲得九鼎之後,為了拉運一鼎就動用了九萬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萬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難以計數,此外還要準備相應的搬運工具和被服糧餉等物資,如今大王即使有這種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從哪條路把九鼎運來齊國。所以臣一直在私下為大王擔憂。"

齊王說:"賢卿屢次來我齊國,說來說去還是不想把九鼎給寡人了!"

顏率趕緊解釋說:"臣怎敢欺騙貴國呢,只要大王能趕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我東周君臣可遷移九鼎聽候命令。"

齊王左思右想,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只好打消了獲得九鼎的念頭。

這下周天子總算是安心了。

有趣的歷史

顏率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輕輕鬆鬆就挽救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利益,完成了百萬軍隊也難以完成的事。這是基於他對對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礎上和對遊說技能的熟練駕馭下,他深知作為弱國,自己無力應對強暴,只有藉助外力和他國,才能解救自己,而只要說服了他國,危機就會化解。顏率不愧為是個戰略家,他已謀劃好怎樣收場。他以道路這樣的小借口,使齊王的非份之想落空。他用誇張、鋪陳的語言,渲染運九鼎之難,語言的堆砌在這裡起了強大的心理作用,使齊王望而生畏。道路問題確實是無法克服的客觀原因,所以看起來顏率並沒有失信。顏率也不是欺騙,因為齊王已得到美譽,而且齊王在道義上就應該救助東周。

作為職場中的我們,時刻處在各種撲面而來的問題之中,問題的解決不是靠簡單、粗暴和輕率的行為,而是靠人類的頭腦。「有話好好說」,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在與上司和對手的談話中,要巧妙運用別人的心理,解決問題、化解危機,而戰爭、衝突等暴力行為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無論是戰國時代還是當今社會,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競爭和衝突是永恆的。當一個弱者處在利益主體林立的"叢林"中時,他應該象顏率一樣清醒: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主動地幫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誘惑才能使那些應該幫你的人來幫你。天下美譽和九鼎之寶的誘惑永遠強於對弱者的同情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