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伯未論治胃痛

秦伯未論治胃痛

胃痛即胃脘痛,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尤其是當今的快節奏工作生活環境下,發病人群居高不下。中醫藥治療該病的效果頗佳,是中醫內科治療的優勢病種之一。胃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慢性胃痛也可由於某些因素的誘發而急性發作,其中慢性胃脘痛中醫治療往往可以起到治本的效果。秦伯未所論的胃脘痛,主要是指慢性胃痛。中醫認為胃痛多是由於胃氣阻滯、胃絡瘀阻、胃失所養等原因導致的,秦伯未將慢性胃痛分為胃氣痛、胃寒痛、胃虛痛3類

胃氣痛

常見兩種類型:一種是本身脾胃氣滯導致,另一種是由於肝氣犯胃導致的胃痛。

脾胃氣滯者多有脾胃虛弱的慢性病基礎,飲食不當引起氣滯疼痛,症見胃脘脹痛,噯氣後緩解,或伴見腹脹,大便難解等,脈多弦滑。治療當行氣散滯,症輕者方用香砂枳術丸(組成:木香、砂仁、枳實、白朮);較重者合沉香降氣散(組成:沉香、砂仁、香附、甘草)。

肝氣橫逆犯胃所致的胃痛,常兼見脅滿脹痛、善太息、煩躁易怒等。治以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調氣散(香附、青陳皮、藿香、木香、烏葯、砂仁、甘草)。凡肝氣引起的胃痛,經久不愈,極易化火,治宜辛泄苦降,方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梔、青皮、貝母、澤瀉)合左金丸。

胃氣痛案

杜某,女。

初診:潮熱少汗,頭脹胸悶,泛酸,吐痰涎,腹脹,大便不實,脈形細弦而帶數。得之半載以上,經事已停3個月。陰分虧耗,肝旺脾弱,有釀成「干血癆」之憂。

暫予調理肝胃,方候明政:左金丸(包煎)2.1g,白蒺藜9g,竹瀝半夏、廣鬱金各9g,柴胡3g,炒枳殼、橘白絡、佛手柑、青蒿梗、炒竹茹各4.5g,路路通9g。

二診:泛酸、吐痰涎已止,胸悶腹脹亦輕,潮熱少汗,頭脹,大便未實,經血內閉,肝旺脾弱,耽延則成癆怯。再宗效法出入:炒柴胡、枳殼、佛手柑、橘絡白、炒條芩各4.5g,白薇、廣鬱金、竹瀝半夏各6g,白蒺藜、扁豆衣、路路通各9g。

【按】本例屬肝氣橫逆乘脾犯胃的典型病例。秦氏用左金丸以黃連止吐、吳茱萸行氣止痛,柴胡、鬱金、白蒺藜疏肝解郁,青蒿梗退潮熱,竹瀝半夏和胃降逆,佛手柑、橘絡白健脾理氣、和中消滯,竹茹開胃郁,使胃中上逆之氣下行,路路通治月經不調,故初診服藥後即見效。二診針對潮熱少汗頭脹,用柴胡、扁豆衣、白薇、炒條芩等退熱,配伍他葯,以竟全功。胃氣痛從肝胃施治,以理氣為主,但需細緻辨證;理氣藥性多辛澡,易耗氣陰,對肝血不足、肝火偏旺者慎用;魏玉璜的一貫煎,在滋養中佐以疏肝,治胃痛傷陰者可採用。

胃寒痛

多由過食生冷,中焦受寒所致,患者多喜手按、熱飲,痛時持續,伴吐清水,畏寒,手足冷,脈沉遲,舌苔白膩,屬實證。治宜溫中散寒,方用厚朴溫中湯。兼飲食不慎,寒食交阻,疼痛加劇者,酌加神曲、山楂等以消食滯。秦伯未的經驗認為:「胃寒痛如惡寒或嘔吐白沫,宜用桂枝,不宜用紫蘇。紫蘇行氣寬中,可用治脾胃氣滯、胸悶、嘔惡等症,但偏重於風寒解表,不若桂枝通陽化氣,治里虛寒證最適宜。

胃寒痛案

何某,男。

初診:中氣虛寒,胃失和降,疼痛牽引脅背,脈沉遲,苔薄白,泛酸嘈雜,食即不舒。擬建中湯合辛開苦降之品:桂枝3g,乾薑、炒川連各1g,薤白、新會皮各4.5g,廣鬱金6g,白蒺藜、枳術丸(包煎)各9g,瓜蔞仁12g,沉香片2g(後入),當歸須2.4g。

二診:胃脘痛時或牽及脅背,泛吐酸水,脈形濡弱,舌苔薄白,痛甚汗出惡風。中宮虛寒,治擬小建中方意:桂枝3g,白蒺藜9g,煅牡蠣30g,廣鬱金6g,左金丸2g,煅瓦楞18g(研細),白芍、竹茹(薑汁炒)、薤白(酒炒)、炒枳殼、橘白絡各4.5g。

三診:胃脘痛減輕,泛酸已止,納食頗佳。中氣虛寒,胃弱脾困,仍擬前法出入:桂枝3g,乾薑1g,薤白3g,白芍4.5g,炒川連1g,瓜蔞仁(打)12g,炒枳殼、廣鬱金、茯苓各9g,飴糖30g(2次沖服)。

【按】患者中氣虛寒,胃失和降,秦氏以小建中湯為主方加減治療,取其建中焦胃氣,辛開苦降,調理氣機緩解胃脘疼痛。二診時癥狀沒有明顯緩解,在小建中方基礎之上,加薤白理氣通陽止痛;針對胃中泛酸、嘈雜不舒,加入煅牡蠣、煅瓦楞制酸止痛,左金丸疏肝和胃,竹茹、橘絡白和胃降逆,即減少胃酸分泌,又能抑制酸水泛出。本例從初診至三診,均以桂枝為君葯,三診時,癥狀明顯緩解,但仍有中焦虛寒之病本,因此,續用小建中方,加入適量補氣和血之飴糖善後。

胃虛痛

常空腹痛,得食或得溫則緩解,伴泛酸畏寒喜暖,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或虛弦。秦氏謂此證與脾關係密切。因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涼,脾喜溫;胃當通,脾當守,兩者作用不同,但相互為用。胃虛痛,其病機偏重脾氣虛寒,治擬黃芪建中湯溫養中氣。根據秦氏的經驗,患者在出血時生薑改為炮姜,加阿膠,效果更好。

胃虛痛案

趙某,男。胃脘隱痛,得食能緩,手足厥冷,喜熱畏寒,脈沉細,苔薄質淡。方擬黃芪建中湯合良附丸:炙綿芪、大棗各12g,桂枝、高良姜,新會皮、佛手片各4.5g,白芍、制香附、炒六曲、炙甘草各9g,陳香櫞6g。連服5劑而愈。

【按】秦氏認為:胃虛痛與胃寒痛都有喜按、喜溫等寒象癥狀,需辨明虛實,有時虛實夾雜,立方用藥,勻須兼顧。胃脘隱隱作痛,為虛痛之表現;手足厥冷,喜熱畏寒,脈沉舌淡,說明患者胃有虛寒。方中黃芪、桂枝、高良姜溫陽補氣,且補而不滯;佛手、陳皮、香附等理氣止疼;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且顧護胃陰。縱觀全方,主症次症兼顧,有補有制。秦氏治療胃痛喜用桂枝,為其經驗,從案例中可見一斑。

文源: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痛 的精彩文章:

3味中藥,能治5種病!胃痛、腹痛、反胃都能治,管用!

TAG: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