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塔中的奇葩——萬佛堂花塔

遼塔中的奇葩——萬佛堂花塔

本次考察時間在2017年10月

花塔大約是遼宋時期出現的一種新的佛塔形式,在塔身上沒有密檐,而是修建巨大而華麗的塔頂,塔頂周圍遍開小龕,如同盛開的花叢,因此得名。花塔分遼、宋兩種類型,主要存在於遼宋金時期,此後便很少見了。現存的遼代花塔十分稀少,北京房山萬佛堂村的花塔就是為數不多的遼代花塔之一。此塔上的浮雕極為精彩,有大量伎樂天形象,內容可謂五花八門,讓人瞠目結舌,在遼塔中可謂奇葩一朵。現存高度22米,平面八邊形。據說原來應該高30米。90年代修復過。

關於其建造年代,並無記載。塔身上有「咸雍六年」題記,「咸雍」為遼道宗年號,即公元1070年。那麼此塔的建造年代應早於這一年。

此塔在房山萬佛堂村內,很顯眼。若要去,從地圖上找到東萬路和房東路交匯處,向西北延房東路走不遠,路邊有一個清水泉牌樓,牌樓對面有一條路進入萬佛堂村,進去不遠就可以看見這座花塔了。如果開車,可以直接開到塔下。坐標東經115度58分52秒,北緯39度47分22秒。

花塔就在村子中一處山崖上,挨著居民樓,已經融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了。塔前有一片空地,當地的居民在這裡晾衣服、曬豆子。可能是塔頂遍布的龕很合鳥的意,周圍總是聚集著成群的飛鳥。

花塔的塔基部分做了認真的仿木結構。台基上是兩層束腰,上層細、下層粗,束腰上每面均開兩個壼門。下層束腰損毀比較嚴重,但還可以看到,壼門內雕伏獅,角柱兩旁也有浮雕,不易辨認了。壼門之間蜀柱的部分很有意思,柱上有盧枓,但是沒有柱體,而是被浮雕代替。似乎是兩塊對稱的花卉浮雕,現在大多不存,但是東面尚存其中的左側一半,是橫著的植物紋樣,飽滿流暢;南面尚存右側一半,嚴重風化,內容不易辨認。有點懷疑會不會是修復時拼錯了?

間隔一周覆蓮紋後,是第二層束腰。第二層束腰保存狀況好很多。角柱為跪姿力士,中間蜀柱做成癭項,浮雕花卉或異獸,蜀柱上下均有蓮華,和角柱共同支撐仿木闌額。壼門內雕伎樂天演奏樂器,壼門兩側浮雕人物,似乎作舞蹈狀,也有雕植物。

闌額上為承托塔身平坐的斗栱,每面轉角鋪作兩朵、柱頭鋪作一朵,都是雙抄。兩處拱眼壁也有雕刻,有神獸,背上馱盧枓,也有花卉上承盧枓,盧枓承接兩朵小斗栱,為單抄,稍微藏在後面。

再上為平坐和鉤闌,鉤闌上也有浮雕。華版上是萬字、鉤片等紋樣,癭項之間雕花卉、飛天、瑞獸等。再上為蓮花座,蓮座上為塔身。

塔身四正面雕圓拱券假門,只有南面是真門。四隅面雕假窗。門兩側有武將,窗下也有各種題材雕刻,門窗再上為佛、菩薩等各種組合的高浮雕,內容豐富多變,水平也屬上乘。再上接闌額和普拍枋,再上為承托塔頂平坐的斗栱,每面轉角鋪作兩朵,補間鋪作一朵,均為雙抄。拱眼壁有浮雕伎樂天。泥道栱、瓜子栱、令栱的長度大致相等,有人據此判斷花塔應為清寧三年後所建。但是房山地區的塔受宋地影響較多,因此我認為也不可靠。

鉤闌再上面就是碩大的塔頂,幾乎佔了花塔一半的高度。塔頂底層是兩層仿木樓閣結構,第一層變八面為十六面,與塔身對應的面上雕格柵門。第二層雕窗,共十六面窗。再上為七層佛龕,第一至第六層每層十六個龕,層層縮小,上下交錯對應,第七層再變回八個龕。每層龕之間的夾層又雕獅、象等伏於龕下,共一百零四個龕和伏獸。原塔剎已毀,頂部為八邊形蓮座,然後疊澀收進,再加一個半球體結束,就是現在的樣子。

以下為圖片部分,花塔的浮雕很精彩,但部分讀者可能感到有些冗長,各位酌情觀看吧。

由於地形原因,部分角度拍攝不利,請諒解。

塔南側,即塔的正面,也是塔身上唯一真門

南塔基

南側塔基第一層束腰,可以看到香爐右邊石板是現存的唯二兩處浮雕之一

南面第二層束腰右壼門,以及癭項式蜀柱

南側塔基第二層束腰左壼門

南側塔基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浮雕,雕花卉

南側塔基平坐斗栱的左拱眼壁浮雕,雕神獸,背上蓮花座承托盧枓

南側塔身鉤闌右邊兩柱空隙處雕雙龍,雙龍間原有一柱,已經脫落

南側塔身鉤闌左邊兩柱空隙處雕兩獸,可以看到兩獸是共對一柱的。但是此處浮雕由兩塊石板拼成,柱被分成左右兩部分,各與獸在同一塊石板上,不會單獨脫落,這與旁邊雙龍浮雕的情況有所不同,不知原因,有可能是不同時期修復的結果。

塔身南側

南塔身正門,兩側上下分布四個浮雕人物。下層為兩武士,上層兩菩薩

南側塔身門拱券及其上方浮雕。中間是毗盧遮那佛。拱券上內容豐富,可以辨認的是最上方有一對迦陵頻伽,靠下的地方有一對伎樂天,還有其他一些裝飾。拱券上方四天人圍繞一菩薩,天人手中物品遺失,似乎也是樂器。再上方的拱眼壁也有天人演奏。

塔西南面

西南塔基,第一層束腰浮雕已經損毀

西南塔基第二層束腰

西南塔基平坐斗栱右拱眼壁,雕花卉

西南塔基平坐斗栱左拱眼壁,雕獸面

鉤闌上已經沒有浮雕,現在是混凝土修復的平面

西南塔身,雕直欞窗

窗上的浮雕,似乎是文殊菩薩,坐騎是獅子。身後有一人動作誇張,在拉獅子尾巴?

塔西側

西側塔基

西塔基第二層束腰中間蜀柱,兩側武士和花卉

還可以看到大鬍子

西塔基第二層束腰右壼門

右壼門右側的武士

西塔基第二層束腰左壼門,旁邊的花卉浮雕好像都是新的

西塔基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同樣是花卉和獸面

西塔身磚雕假門

門右武士

左武士

門上浮雕,拱券雕雙龍戲珠?這本不是佛教題材。

拱券右上方浮雕,似乎是降龍羅漢

拱券左上方浮雕,沒有對應的伏虎羅漢,不知是何

再看一下局部

西北塔身

西北塔基第二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

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

窗上的浮雕,有點像西遊記,但是卻是白馬先行,悟空殿後。棍子上好像掛了兩條魚?還有點像甲魚。。。

塔北面

北塔基

北塔基第一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

第二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

平坐斗栱右拱眼壁,這一面的兩處拱眼壁都雕刻跪坐力士,背後有植物裝飾

左拱眼壁

北塔身鉤闌右側浮雕

左浮雕,都雕刻豐腴的花卉,承托一個盧枓。

北面塔身的門雕刻婦人啟門,可惜損毀較嚴重

門右武士

門左武士

門上方的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上方又加兩小佛,菩薩手托蓮花座,座上現在是空的。

可以看到泥道栱、瓜子栱、令栱的長度關係。這三道栱在五代和遼早期是泥道栱最長,令栱最短,後來變為等長,再後來變為泥道栱最短,令栱最長。此一變化的分界線大約為建於清寧三年的遼寧錦州大廣濟寺塔。因此有人認為花塔建造時間應該是清寧三年至咸雍六年。但是這一變化是由北宋傳入,此地時常遼宋交替持有,因此會更早接觸宋風,那麼其建造時間也可能早於清寧三年。

塔東北面

東北塔基

第一層束腰右壼門

這是東北-北面最下層角柱,浮雕沒認清是啥

第二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

第二層東北-北面角柱,雕跪坐力士

平坐斗栱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

轉角鋪作,可以看到還有木構件殘留,此塔上還有幾處斗栱殘留有木構件

塔身鉤闌右浮雕

左浮雕

東北塔身

塔身窗戶的左下方有一浮雕,背景雕水紋,有一人跪在船上。右邊似乎是菩薩,左手拿一籃,飄於身後,如果是觀音菩薩,那腳下圓圓的可能是蛤蜊。內容可能源於普門品。

窗上浮雕,主尊不知是什麼,右邊的人胳膊上還咬著兩隻獸。

塔東面

東面塔基

東塔基第一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殘存了一塊很漂亮的浮雕

第二層束腰的癭項式蜀柱

第二層束腰右壼門

左壼門

南塔基平坐斗栱右拱眼壁,雕刻大象馱蓮花座,上承盧枓

左拱眼壁似乎是獅子

鉤闌尚存一塊浮雕,是一飛天,也是塔鉤闌上唯一飛天,無柱。

東塔身

東塔身門及兩側武士,以及二佛並坐

拱券浮雕

上部浮雕

東南面照片很少,湊合看吧

浮雕似乎是騎象的普賢菩薩

碩大的塔頂

可以看到仿木樓閣結構

筆者學識有限,這座塔上的浮雕題材很多實在是不識得,如果哪位讀者了解,請留言賜教

最後放上坐標圖

結束 ! 撒花 !

覺得好就打賞一下唄!

iPhone用戶專用讚賞二維碼:

關注「佛教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建築 的精彩文章:

清靜化城塔所刻佛傳故事-八相成道

TAG:佛教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