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修築史學經典,一個保衛絲綢之路 哪家的兩兄弟如此有出息?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新體例,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漢書》的修築者班固,就是我們今天說要講的兩兄弟之一。
班固,字孟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由於出身儒學世家,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除了史學著作《漢書》之外,他還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其所著的《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他編輯撰成的經學著作《白虎通義》,也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三國時期,曹丕還曾在《典論》中也說:「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成語「不相伯仲」便是由此得來。
今天的另外一位主人公,便是歷史課本里常見的西域大使——班超。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平五年(公元62年),哥哥班固被召入京任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便隨同哥哥遷居至洛陽。由於家境貧寒,班超一直依靠替官府抄寫文書來維持生計。然而口齒辯給,博覽群書的他,並不甘心於為官府抄寫文書度日,於是便決定棄筆從戎。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後因才華過人,得到器重,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還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的西海(今波斯灣)而還。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於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但不久後便病逝,並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據新編的《孟津縣誌·名人墓葬》所述:朝陽鄉張陽村西北有一大冢,當地世代傳為班冢,為東漢定遠侯班超墓。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班超墓的東北方出土一北魏墓誌,志載:西南方距射聲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也證實了班超墓的確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張陽村西北約750米處。
一家出了兩位歷史名家,一位能文,一位善武,不知班爸爸究竟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可惜年代久遠,其教育方法無從考究,不然的話,真的是要有許多人踏破門檻去詢問他的育兒經了!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