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金齏玉鱠,江浙傳統名餚,品古詩詞中的文人美食情懷

金齏玉鱠,江浙傳統名餚,品古詩詞中的文人美食情懷

金齏玉鱠,又名金齏玉膾,齏音雞,鱠、膾音快,是頗受古代文人喜愛的江南美食之一,其情懷之意從這一金裝玉裹的名字里便可窺得一二。

「鱠」帶了個魚,自然是指菜取自魚肉,大千世界裡是有種魚叫鱠魚,不過卻不是金齏玉鱠的鱠。

金齏玉鱠,江浙傳統名餚,品古詩詞中的文人美食情懷

古時「鱠」亦同「膾」,如金齏玉膾里,「膾」便指以刀將魚、肉切成細絲,「玉膾」以表其裝盤精緻,如玉之雅,如玉之色,如玉之潤。而所謂金齏,「齏」有細、碎之意,作菜則指將食物切成細末,此處作配料,即稱「齏料」,「金齏」則是指配料色澤金黃。

但是說了這麼多,究竟是把哪種肉切成細末呢?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金齏玉鱠」一詞的著作,雖未指名鱸魚,但在「八和齏」一節里,賈思勰詳細地介紹了金齏的做法,共用七種配料:蒜、姜、鹽、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飯。可知在當時,但凡以銀白色魚片加以金黃色齏料者,皆為「金齏玉鱠」。

直到杜寶《大業拾遺錄》曰:「六年,吳郡獻松江鱸魚乾膾。

金齏玉鱠,江浙傳統名餚,品古詩詞中的文人美食情懷

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之佳味也。」此時說的是吳郡鱸魚。而後《太平廣記》、《隋唐嘉話》等皆如是,可知一段時間後,金齏玉鱠被固化為一道由鱸魚作為原材料的頗具江南風味的佳肴,配以金黃齏料而成,而「金齏玉鱠」一詞也成了專有菜名。

後來,魚鱠之風漸淡,金齏玉鱠也開始泛指美食,頻繁出現在文人詩歌里,作為美食意象以盡興緻,但還是譬喻魚肉者居多,金齏則不盡然。

唐代詩人王昌齡《送程六》有云:「青魚雪落鱠橙齏。」以青魚如雪落「橙齏」,展現文人詩意,

金齏玉鱠,江浙傳統名餚,品古詩詞中的文人美食情懷

此處「橙齏」則是指橙橘之肉,與「金齏」不謀而合。此外還有黃庭堅作《謝榮緒惠鮮鯽》一詩:「虀臼方看金作屑,膾盤已見雪成堆。」陸遊《夏日》一詩:「未說盤堆玉膾,且看臼搗金虀。」更詳明了「橙齏」的製作過程,將橙肉放至臼中搗泥而成。此時橙齏如金,魚鱠如玉,二者拌在一起,黃澄白潤,頗為養眼,實乃「金齏玉鱠」也。除了「橙齏」,還有「菊齏」,菊是古代文人最為喜愛的高潔象徵之一,偉大詩人屈原更開以菊作料之先河,魏晉方之。

現在的「金齏玉鱠」則多為仿製,以鱖魚為主料,桔瓣為齏料,外加蛋清、濕澱粉拌以上漿,亦不失為一份美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