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是用來治病的,別讓它要了寶寶的命!
2017年年初,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4歲女孩辰辰因發燒37.5度在私人診所輸液致死!
事件的詳細發展過程:1月1日10點左右,4歲女孩辰辰出現了輕微發燒,田女士(母親)帶孩子去某私人診所治療,當時測體溫顯示37.5℃,醫生給辰辰開了3瓶吊針,而在第一瓶吊針還未打完時,辰辰的體溫開始上升、手腳冰涼,當時家屬趕緊將這些情況告知醫生,但並未引起醫生的注意,也沒有醫護人員去輸液室查看。
三隻吊瓶打完之後,田女士抱辰辰回家。回家後半小時左右,辰辰口鼻流血、嘴唇發紫,120緊急送往淄博市中心醫院,但醫生遺憾的告訴家長:「孩子已經沒有心跳了!」
田女士一家懷疑辰辰的意外離世為輸液所致,現已委託醫學會屍檢,事件還處於進一步調查之中,但知曉此事的群眾們卻早已坐不住了:因為這件事有兩個明顯的讓人不能釋懷的點。
其一,37.5℃的低燒需要輸液嗎?
其二,輸液作為中國人「常見」的疾病治療手段竟會要了一個4歲小女孩的命!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重新認識輸液:
十月菌
帶你
重新認識輸液
輸液=小手術
毫不誇張的講,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給孩子輸液就相當於給他動了一次小手術。
輸液=慢性自殺
輸進人體的藥液,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出,長此以往會給腎臟產生巨大的負擔,而且大病小病均簡單粗暴的輸液,人體的免疫系統將會遭到嚴重破壞!
司空見慣
在我國,「生病輸液」對老百姓來說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我國全面停止門診輸液從2012年浙江大學附屬醫院第二醫院取消門診輸液開始,到現在浙江、江西、湖北、深圳、北京等多地也陸續取消門診輸液,但取消了就意味著「沒有了」嗎?並不見得:
兒童輸液中心,座無虛席
輸液拿提成,是某些黑心醫院的謀財之道!
輸液對孩子的危害
1、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藥物都有副作用,而輸液用藥的副作用要比口服藥更兇猛,動不動就輸液,很容易干擾人體正常的防禦功能;
2、使孩子過早的產生耐藥性,以至於普通的頭疼腦熱吃藥也不管用了;
3、兒童輸液區域人員複雜,加上生病後機體免疫力下降,很容易造成病患與病患之間交叉感染;
4、輸液本身就屬於有創的操作,頻繁扎針會損傷孩子的血管,引起靜脈炎;
5、輸進人體的藥液,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出,長此以往會給腎臟產生巨大的負擔,造成腎衰竭;
6、不良反應頻發:輕的不良反應包括:發熱、紅疹、瘙癢;重則會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死亡。
這些情況下無需輸液
我國民間有傳言:生病能吃藥的時候就不要打針,能打肌肉針的時候就不要打點滴。
菌菌表示:這很正確。
簡單的感冒,癥狀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就不用輸液。多喝水,多休息,必要時遵醫囑用藥就可以了。
患支氣管炎的孩子:如果癥狀只表現為咳嗽和低燒,協助孩子按時吃藥,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配合喝冰糖雪梨,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多曬太陽,避免煙塵、異味及油煙等理化因素刺激,癥狀即可得到緩解,一般無需輸液。
發燒未超過38.5℃時不需要輸液,甚至在沒有伴隨其他異常問題的情況下連葯也不用吃。一般38.5℃以下選擇物理降溫,超過38.5℃時可在正規醫院醫生指導下運用含有乙醯氨基酚及布洛芬這兩種成分兒科醫生使用最廣的、臨產安全性較高的葯。
小兒輕度腹瀉:可以用口服補液糾正的。非感染性腹瀉時不要使用抗生素,可以給孩子口服補液鹽,按說明沖調思密達,加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群。如果一歲內的寶寶是添加輔食引起的,就要暫停添加輔食。
手足口病,沒有伴隨發熱,寶寶的精神狀態也良好。就可以給孩子吃清淡、溫性、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如果病情加重出現持續高熱,或伴有頭痛、噴射性嘔吐、抽搐時要及時去傳染科就診。
另外,家長不要一味地強調「病好的快就得輸液」,得病後身體的恢復是要一步一步來的,只追求速度的治療方法萬不可取。
哪些情況下需要輸液?
l患化膿性扁桃體炎的孩子。
l患有支氣管炎且伴高燒不退的孩子。
l嚴重感冒並伴有腹瀉的孩子。
l上呼吸道感染並出現合併症的孩子,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
l有吞咽困難不能口服藥物的孩子,用肌注藥物注射後吸收效果不好的孩子。
l伴有嚴重嘔吐、腹瀉,需要大量補充營養物質和體液時。
l哮喘發作。
l需要搶救的緊急情況:病情危重、神志不清,藥物必須在體內迅速起到效果時。
另外,十月菌要給家長們提個醒,那就是給孩子輸液時,家長一定不要隨意調解滴速,也要防止孩子玩鬧自己調解輸液速度,因為輸液的速度是醫生護士根據病人的個體體質、使用藥物的藥性而設定的,隨意調解滴速會造成胸悶、憋氣,還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氧飽和度(臨床上常用於判斷機體組織缺氧和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雙肺哮鳴音等。
最後,十月菌要對各位家長說的是,一旦孩子生病需要就醫,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千萬不要去沒有資格認證、缺乏監管的小診所耽誤孩子。我們開頭提到的淄博的那家私人診所被曝出私藏大批過期藥品和臨期藥品。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