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薦書】《羅曼諾夫皇朝:1613-1918》

【每日薦書】《羅曼諾夫皇朝:1613-1918》

原標題:【每日薦書】《羅曼諾夫皇朝:1613-1918》



【作者】[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

【譯者】陸大鵬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當沙皇可不是件輕鬆事。俄國不是一個容易治理的國家。羅曼諾夫皇朝有20位君主,一共統治304年,從1613年一直到1917年革命爆發、廢除沙皇體制。他們的崛起從伊凡雷帝在位期間開始,到拉斯普京時期結束。記載末代沙皇的悲劇的浪漫主義編年史家喜歡暗示,羅曼諾夫家族受了詛咒,但其實羅曼諾夫皇朝是蒙古人之後最成功的帝國建設者。據估計,自羅曼諾夫家族於1613年登上皇位以來,俄羅斯帝國的領土每天擴張55平方英里(142平方公里),也就是每年2萬平方英里。到19世紀末,他們統治著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並且還在繼續擴張。帝國霸業是羅曼諾夫血統的一部分。


從某些角度看,本書是對人性和絕對權力扭曲人性的研究。本書的一些部分是關於愛情、婚姻、通姦和兒童的家庭故事,但與其他家庭故事迥然不同。皇家總是不同尋常,因為權力對傳統的家庭關係而言,既是蜜糖也是毒藥。權力的誘惑和腐蝕作用往往會戰勝血親的忠誠與親情。這是一部君王及其家庭與下屬的歷史,但也是俄國專制主義的寫照。不管我們對俄國、它的文化和靈魂有怎樣的信念,它的精髓始終非同尋常,而有一個家族努力去代表這種獨特的個性。羅曼諾夫皇朝已經成為不僅是皇朝與輝煌的象徵,還成了專制暴政的代表,成了一部關於絕對權力的愚蠢與傲慢的寓言。除了愷撒家族之外,沒有一個王朝在大眾的想像和文化中佔據這樣突出的地位。這兩個家族都給出了個人權力(無論在此時還是彼時)如何運作的教訓。「沙皇」(tsar)這個頭銜源自愷撒(Caesar),恰似俄語中的「皇帝」就是直接照搬拉丁語「imperator」,也絕非偶然。

羅曼諾夫皇朝所在的世界充滿了家庭內部的爭鬥、帝國野心、絢爛的魅力、淫蕩放縱和墮落的施虐狂。在這個世界裡,默默無聞的陌生人突然自稱是死去的君王復活了,新娘被毒死,父親毒打兒子至死,兒子弒父,妻子謀殺丈夫,聖人被毒殺和槍決之後死而復生,理髮師和農民飛黃騰達,君主收集巨人和畸形人,侏儒被丟來拋去,被砍下的首級得到親吻,舌頭被挖掉,鞭子打掉人身上的肉,有人肛門被插入尖釘,兒童慘遭屠戮。在這個世界裡,有為時尚而瘋癲的性慾超常的女皇,有女同性戀三人行,有一位皇帝寫下了出自國家元首筆端的最色情的書信。但同時,堅忍不拔的征服者和才華橫溢的政治家建設這個帝國,征服了西伯利亞和烏克蘭,攻佔了柏林和巴黎。這個帝國還養育了普希金、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是一個擁有最高水平文化和美感的輝煌文明。


如果脫離具體的情境,羅曼諾夫家族的放縱不羈顯得非常誇張和怪誕,以至於盛行禁慾風的學術界歷史學家會羞澀地對真相輕描淡寫。畢竟,羅曼諾夫皇朝的傳奇(好萊塢電影和電視劇的材料來源)和真相一樣強有力而受歡迎。所以,本書作者必須對聳人聽聞的情節劇、神話和目的論(也就是以後見之明來揣摩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危險)保持警惕,並對方法論持審慎態度。我們必須有懷疑精神;學術研究要求我們不斷地驗證和分析。但敘述史的一大好處是,每一位君主的統治都自有其情境,能夠展現俄國、它的獨裁統治和靈魂的演化。這些被獨裁統治扭曲的顯得誇張的人物當中,出現了一面哈哈鏡,向我們反映出人性的全部特點。


既然統治俄國的挑戰始終令人生畏,那麼只有天才能夠真正扮演專制君主的角色。而在絕大多數家族裡,天才都很罕見。失敗的代價就是死亡。「在俄國,政府就是獨裁專制,但因為統治者常被扼死而稍稍溫和。」這是法國女才子斯塔埃爾夫人的俏皮話。沙皇是一個危險的職業。最後的十二位沙皇中有六位被謀殺,其中兩位被掐死,一位被匕首刺死,一位被炸死,兩位被子彈打死。


在1918年的最後災難中,羅曼諾夫家族的十八名成員被殺害。很少有沙皇皇位這樣豐美誘人卻毒性極強的酒。皇權交接始終是對政權穩定性的最嚴峻考驗,我會特別注意分析每一次皇位傳承。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羅曼諾夫皇朝終於確立了繼承法的兩個世紀之後,今天的俄羅斯總統仍能有效地指定繼承者,就像當年的彼得大帝那樣。不管政權交接是和平過渡,還是藉助極端暴力,這些高度緊張的時刻要求人們發揮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運用每一種陰謀詭計,因此這種時刻能夠揭示權力的一些根本特質。


沙皇統治的本質是投射出威嚴與力量。但同時也必須運用奧托?馮?俾斯麥(他既是羅曼諾夫皇朝的競爭對手,也是盟友)所說的「追逐可能性和務實目標的藝術,以及尋求妥協的藝術」。對羅曼諾夫皇朝來說,生存藝術的基礎是將小小的宮廷和龐大帝國的各種集團、利益和人物加以平衡。皇帝需要軍隊、貴族和行政機關的支持。如果皇帝同時失去了這三個集團的支持,就可能被廢黜。而在獨裁統治下,被廢通常意味著死亡。

除了玩弄致命的政治遊戲之外,君主還必須表露出本能的、幾乎是野性的權威。有才幹的沙皇可以表現得嚴酷,但必須始終如一地嚴酷。統治者丟掉性命的原因往往不是他們殘暴,而是他們的路線前後不一致。沙皇必須引發廷臣的信任和尊重,但必須得到農民(沙皇臣民的90%)的神聖崇拜。農民將沙皇視為「小父親」。沙皇應當對官員嚴酷,而對沙皇的農民「孩子們」仁慈寬厚。農民常說的話是:「沙皇是好人,貴族是壞人。」


權力始終非常個性化。研究一下今天的西方民主國家領導人,我們就會發現,即便在透明度很高、任期很短的體制中,人的個性仍然會影響政府。民主國家領導人常常藉助於受信賴的親信,而不是各部部長來治理國家。在任何一個宮廷,權力就像人性一樣,有很強的流動性。權力像水一樣,從源頭流出,又返回源頭,但它的流動不斷發生變化。它的整個流向可以被改道,甚至逆轉。在獨裁統治下,權力始終在流動,就像統治者及其領地(它蔓延擴展、活力充沛)的情緒、關係和環境(有個人層面的,也有政治的)一樣易變。


所有宮廷的運作方式都類似。在21世紀,俄羅斯和中國的新式專制政權與沙皇統治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由晦暗不明的小集團統治,積累巨大財富,同時通過等級制的門客—恩主關係連接起來,所有人都受制於統治者的心血來潮。在本書中,我的目標是研讀權力的隱形的、神秘的運作方式,以回答政治的根本問題。權力遊戲的大師列寧曾簡明扼要地表述這個問題:「誰控制誰?」


在獨裁統治下,人的個性特點被放大,所有私人的事情都具有政治性;只要能接近君主,就擁有權力。權力是一根金線,從君主延伸到它觸及的所有人。有一些屢試不爽的方法能夠獲得沙皇的親近和信任。第一種是在宮廷、軍隊或政府工作,尤其是取得軍事勝利;第二種是保障沙皇的安全,因為每一位統治者(不僅僅是俄國統治者),都絕對需要不可或缺的心腹打手;第三種是神秘主義的,即幫助沙皇的靈魂更容易接近神靈;第四種也是最古老的手段,即愛情或性,尤其在女皇統治下。沙皇會慷慨大方用金錢、農奴和頭銜來賞賜得寵的親信。如果沙皇背棄了宮廷的權力安排,或者違背權貴(尤其是將領)的意願,大幅度地逆轉外交政策,就可能遭到謀殺。


在獨裁統治下,除了正式反對皇帝之外,刺殺皇帝是少數幾種讓精英階層發出抗議的手段之一。人民的抗議方式則是城市暴亂和農民起義,但對沙皇來講,他身邊的廷臣比遙遠的農民危險得多。只有一位沙皇被民眾起義推翻,即尼古拉二世。

聰明的沙皇能夠理解,他們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之間沒有界線。他們在宮廷的私生活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政治的延伸。古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寫到奧古斯都時說:「你的命運,就是生活在一個劇場,你的觀眾則是整個世界。」但即便在這樣一個舞台上,真正的決策總是在幕後做出,它神秘莫測,並且受到統治者心血來潮的影響。今天的克里姆林宮仍然是這樣。若想理解彼得大帝,除了要研究他的政府改革和外交政策,還需要了解他豢養的那些裸體侏儒和揮舞假陽具的戲仿教皇。不管沙皇的體制多麼怪誕,它都相當有效,讓有才幹的人能飛黃騰達。或許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兩位最精明強幹的大臣,舒瓦洛夫和波將金,起初都是女皇的情夫。保羅沙皇的土耳其理髮師庫泰索夫後來變得像公卿一樣炙手可熱。


所以,研究羅曼諾夫皇朝的歷史學家不能僅僅審視官方命令和鋼產量的統計數據,還要研究葉卡捷琳娜大帝對自己愛情生活的安排,以及拉斯普京神秘莫測的放蕩縱慾。有正式權力的大臣變得越強大,沙皇就越是繞過他們、運用私人親信來行使權力。如果皇帝有才華,這種做法就讓他們的行徑顯得神秘,令人驚嘆和油然而生敬畏;但如果皇帝昏庸無能,就會把政府搞得一團糟。


獨裁統治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具體的皇帝的素質。卡爾?馬克思寫道:「貴族的秘訣在於動物學。」在17世紀,羅曼諾夫皇朝用選秀(也就是選美)來選擇俄國新娘。但到19世紀初,他們主要從「歐洲的種馬場」,即德意志各諸侯國,尋找妻子,於是將更廣泛的歐洲諸王室聯繫起來。但養育政治家可不是一門科學。


有多少家族能夠造就一位傑出的領袖?更不用說二十代君主大多是由生物學的「抽彩」和宮廷陰謀決定的,其中有多少能成為精明的專制君主?選擇從政的人極少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極少能經受住民選官職的壓力的考驗。而在君主制國家,誰成為統治者具有偶然性。但每一位沙皇都必須同時是獨裁者和軍隊最高統帥、大祭司和「小父親」。為了成功地扮演這麼多角色,他們需要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列舉的所有品質:「天賜的優雅」「合法性的美德」和「永恆昨日的權威」。換句話說,就是磁石般的領袖魅力、合法道統和傳統。除此之外,他們還必須做到高效和睿智。令人敬畏也很關鍵:在政壇,受人譏笑幾乎和失敗一樣危險。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評論 的精彩文章:

加快非洲能源轉型

TAG:財經雜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