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海外華文女作家文學叢書」之《日食-風動》
轉自"嘉年之華"微信公眾號
日食-風動
作者/ 施瑋
摘要
小說中被固定為夜與晝的結合點:子夜。這正如《那夜,風動》中所描寫的死亡:有的死亡就是終結,死後再也沒有了。有的死卻大有深意。可為什麼只有死亡留給人那麼多的思慮?如果沒有復活,為何要談論死?
《日食-風動》序
詩性的敘事方式在施瑋的中短篇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施瑋的敘事語言很老練,這得益於她的詩歌訓練。其遣詞造句的能力有一種男性作家常有的剛性,隱藏在詩性的語言下面。並在貌似華麗的語言之流下呈現出思想的痕迹。
施瑋在小說中揭示出了這個相對主義時代的人性割裂的凄厲畫面,在她小說中被固定為夜與晝的結合點:子夜。這正如《那夜,風動》中所描寫的死亡。這篇讀來像魯迅《故鄉》的小說告訴我們:有的死亡就是終結,死後再也沒有了。有的死卻大有深意。可為什麼只有死亡留給人那麼多的思慮?如果沒有復活,為何要談論死?只要接受就可以了。而《那夜,風動》卻把死和自殺上升到了生命詰問的高度:空虛而導致的死亡和復活有關嗎?實際上生存的一切問題都有死亡相關。
這本集子中的類型很完備,有思想錄式的《日食》,有詩化體小說《那夜,風動》,但最重要的一個信號則是《斜陽下的河流》。
這篇較長的小說首先證明了施瑋有紮實的寫實能力。在這麼一個體量中要寫完人的幾乎一生之長的歷史,尤其是生命成長史,是不容易的。
北村 2017
名家推介
施瑋的小說一直是「這一個」,因為沒有任何的小說與她的相像。她寫小說是從「上面」看世界,她看人間的目光是憐憫的,哲學的,也是心理的,所以就帶著很強的治癒性。喜歡她小說中的人物,不是因為故事,而是因為生命。她要拷問的並不限於人性的優劣,而是靈魂的存在。她筆下流動的不是情節,而是那種向死而生的情緒,很有些村上春樹的氣質。迷戀她的語言,美得有些冷,還有些凄厲,那深藏的隱喻宛然若詩。
(陳瑞琳:2017,《日食-風動》推薦語)
詩人、畫家、基督徒、博士於一身的施瑋,她的一切構成了其小說的詩性特徵和靈性內涵。跳蕩的節奏、馳騁的遐思、內心的抒寫、意象的擇取、意境的營構等,可以將其小說當詩讀。無論是演繹聖經典故,還是闡釋歷史悲劇,抑或敘寫愛情故事,字裡行間都洋溢著罪與拯救的主旨。施瑋的作品是一種迷茫與真誠的精神雲遊,第一人稱的視角、直抒胸臆的筆觸、對精神世界的關注等,呈現出其倡導的靈性文學的執意追求。
(楊劍龍:2017,《日食-風動》推薦語)
小說《紙愛人》含義多重:全知全能的視角陳述了一個世俗的故事,主人公的內視視角以意識的流動推動人物命運的逆轉,批評者冷眼旁觀到了「他者就是地獄」,隱含的回望視角預示了大的悲涼。其所揭示的存在主義的荒謬在於:人物以「娜拉」式的行為演練了「秋菊」式的反抗,無力反抗的人拒絕了世俗的溫暖。其「紙愛人」的意象證明:「文明」與「理性」的外表下,權力與利益,施虐與受虐,勸降與投誠等「遊戲」時時上演;城市人如「紙片似的偶人」遊走於舞台;「現代人」的靈魂被放逐,心無歸處。
(宋曉英:《《紙愛人》多重意義上的存在主義解讀》,《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P46-49)
施瑋是一位很有個性、很有特色、很有思想的海外女性作家。她率先倡導的「靈性文學」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讀者所接受,影響越來越深遠了。她也是一位靈性文學的身體力行者,她的作品無不顯露出文學的魅力和靈性的光芒。
作為心胸寬廣、視野遠大、有信仰、有執著精神的靈性作家,《世家美眷》已見端倪,《叛教者》就更顯張揚。前者是寫蘇州陸氏家族百年的興衰史,而後者卻是寫一個基督教信徒群叛教和皈依的百年苦難歷程。都有漫長的歷史變遷,都展現了家國社會各色人等的世態炎涼和眾生相,並且更多呈現了一個豐富的女性世界。《叛教者》為當代的文學殿堂,增添了一幅濃墨重彩、斑斕多姿的宗教人物的長軸畫卷。
(公仲:2016年,《一群教徒的心靈路程」》,《國際日報》2016年7月5日)
喜歡施瑋的語言,她筆下流動的不是情節,而是那種向死而生的情緒,很有些村上春樹的氣質,美得有些冷,還有些凄厲,那深藏的隱喻宛然若詩。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文字,也只有她可以寫!
作為當代美華文壇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早年的施瑋以詩為業,移民美國後竟然讀完了神學博士。她近年來所創作的幾部長篇小說部部驚心,同時還是當代畫壇的翹楚!我們曾經多次在深夜中長談,探討生命的價值追求,穿越了溫飽、再跨過愛情,最終將走向靈魂的信仰!
(陳瑞琳,2017,《從上面看世界》,《名作欣賞》,2017年(第8期),P76-77)
施瑋可以說是一個重歸大陸文學現場的作家。1980年代末她就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等刊物上發表作品二百餘篇,1993年她曾任《詩刊》編輯並出版詩集《大地上雪浴的女人》。1997年她出國一年後仍在大陸推出長篇小說《柔骨無情》。
2008年之後,施瑋推出了她一系列的作品,其中除了《紙愛人》和《世家美眷》(這兩部小說是她信仰改變之前創作的,之後雖略有修改但嚴格意義上仍不能算「靈性文學」)外,其他的都是符合她「靈性文學」定義的文學文本 ,代表性的有長篇小說《放逐伊甸》(2008) 、《紅牆白玉蘭》(2008)、中篇小說《斜陽下的河流》(2009)、《記憶條》(2014) 詩歌集《歌中雅歌》(2009)、詩文集《以馬內利》(2014,香港)。作家施瑋立足於中國古典文論和西方神學美學之間的契合之處,推介「靈性文學」,發展了老舍先生所提倡的「靈的文學」的文學觀。這些文本更為具體可感地體現了施瑋對「靈性文學」的思考,豐滿了她較為粗略的理論構架。
(王文勝,《化蝶後的舞蹈——對施瑋推介「靈性文學」的再思》,《華文文學》,2015年(第6期),P94-98)
施瑋簡介
施瑋博士:詩人、作家、畫家、學者。祖籍江蘇。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習。1996年底移居美國,獲碩士、博士學位,研究舊約文學的漢語處境化。華人基督徒文學藝術者協會主席,曾任《海外校園》主編等。出版作品十五部,獲世界華人著述獎小說第一名等獎項。主編《靈性文學》等叢書。與音樂家合作交響詩《基督頌》、合唱組歌、歌劇等。在中美及歐洲講學,倡導並推動「靈性文學藝術」創作。在北京、洛杉磯、紐約等地多次舉辦個人詩畫展。2016年出版的教會歷史長篇小說《叛教者》是靈性文學的代表作品。
作品目錄
詩集:《大地上雪浴的女人》中國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生命的長吟》中國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銀笛》香港,銀河出版,2005年《被呼召的靈魂》中國北京,漢語詩歌資料館,2007年《十五年》中國北京,漢語詩歌資料館,2007年詩劇《創世紀》中國北京,漢語詩歌資料館,2007年《歌中雅歌》中國廣東,珠海出版社出版,2009年詩與散文集:《天地的馨香》中國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以馬內利》香港,漢語聖經協會
中短篇小說集:2013年:《日食-風動》中國福建,鷺江出版社
長篇小說:2017年:《柔若無骨》中國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柔情無限》中國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放逐伊甸》中國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紅牆白玉蘭》中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世家美眷》中國北京,九洲出版社,2013年《叛教者》美國,南方出版社
其它:2016年:學術論著《在大觀園遇見夏娃——聖經舊約的漢語處境化研讀》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4年畫冊《靈——施瑋靈性隨筆油畫集》中國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該書在國內各大網站上可以購買:
本期編輯:平平
文章轉載授權以及投稿請聯繫: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海外的文學愛好者。如果你也喜歡寫作,如果你也旅居歐洲,那麼,真誠地歡迎你加盟我們這個團體!在異國他鄉,讓我們彼此用母語相互溫暖,相互欣賞,攜手同行。
TAG:中歐跨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