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川口村教育 「村民自願捐助建學、學生爭氣成績斐然」

川口村教育 「村民自願捐助建學、學生爭氣成績斐然」

1931年,川口的李潤源捐出自家的三間箍窯,將狼拉牌的窯洞私塾搬遷到川口,李瑺蓮任校長,教學無時限、無規則,學習《百家姓》《三字經》等內容。後來,學生增多了,箍窯容納不下,李潤源又捐出自己的3間房、7畝地,在當地熱心人李琇蓮、高堯書、李潤身、高景山、高存誠、羅毓棟、李恩科、李玉山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出錢於1939年在川口辦起了第一所正規的學堂,定名為「川口保國民小學」,並由私塾改為公立小學,川口的高詩海任教,開設國文,算學課程,學生達到30多人,來自於川口、西溝兩個村的孩子們。

1933年,後長川的高傑三、劉郁堂二人看到村上的兒童上學極不方便,於是在村廟辦起了一所私塾。1942年,大家集資蓋了幾間平房,校名為「後長川國民小學」,學校也由私塾變為公立小學,高書學任教,開設國文,算學課程,學生10多人,大多是後長川的適齡兒童。兩年後,劉郁堂任教。

由於有了正規的學堂,川口村的兒童上學方便了,除了高年級的學生到外地求學外,初小學生大多在川口、後長川等村莊上學。後來,這些學生大多學業有成,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工作,在各行各業大展才能,建功立業,為父老鄉親爭光添彩,成為川口村兒童學習的榜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川口村仍然十分重視教育。1951年,紅豐小學成立(4年制);1963年,道回溝小學成立(2年制);1969年,榆樹庄小學成立(2年制)。各小學的老師,均由有一定文化的村民擔任。至此,川口村的各自然村均成立了小學,極大地方便了本村兒童的上學。

1958年8月,川口小學增設了農中班,全校學生超過280多人。教師隊伍也從數量到質量都有所發展壯大,除了本地教師,還有來自上海、江蘇、湖北以及甘肅省有關縣區的教師。1959年秋,川口農中撤銷,農中班的學生併入王峴民辦中學。

1969年,川口小學增設了初中年級,學制7年;紅豐小學、後長川小學由原來的初小改為高小,學制5年。1976年,道回溝小學隨著村莊的整體搬遷而解散,學生併入紅豐小學。

進入本世紀初,特別是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川口村的村民們紛紛前往白銀市區打工或居住,孩子們也跟隨父母到白銀市區上學。於是,川口村各小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減少,直到2012年,川口村的各小學全部停辦了。

川口小學成立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子。截止2017年12月底,擁有副高以上職稱者40多人;升任縣級及以上領導幹部者40多人(其中省軍級2人,廳師級5人);成為私營企業董事長者10多人。

回首往事,不忘感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30年代,川口村農民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在各方面條件十分艱辛困難的情況下,熱心教育、關懷兒童,自願捐助、建立學校,使川口村的兒童們能夠就近上學讀書,為今後繼續上學深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真是一件功在當時,利在長遠的大喜事、大實事、大好事;川口村各小學的歷屆老師們,愛崗敬業,嘔心瀝血,教學有方,為人師表,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而且教給學生知識,特別是如何學習的方式方法,為川口學子們今後學習、工作、勞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先輩們的功績、老師們的辛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扎扎刺的棉花糖 的精彩文章:

TAG:扎扎刺的棉花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