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正被點亮:《Nature》發文關注人造光對生物群落的影響
人造光污染作為一個環境問題,雖沒有二氧化碳或者廢水廢氣污染那麼引人注目,但也時時刻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生態平衡。一般人們都知道,生物的活動會受到光線的影響,比如植物有趨光性,不少動物有夜行習性等,燈光對生物個體影響的相關研究也有很多。隨著人造光影響範圍的日益增大,人們開始從更大的角度來審視人造光對自然界的影響。近日《Nature》上的一篇新聞《The dark side of light: how artificial lighting is harming the natural world》就報道了全球科學家們開始逐漸重視人造燈光對生物種群的影響。
黑夜越來越亮了——人造光的影響範圍
從地球初生開始,光明與黑暗就一直為了這蔚藍星球的所屬展開爭鬥,此消彼長,日復一日。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個格局。
在愛迪生大王的帶領下,從此光明的勢力愈發壯大,黑暗正在從這片土地被驅逐。根據數據顯示,地球上超過十分之一的地方在夜晚會受到人造光的影響,如果算上天空中光照的影響,受影響的範圍達到到了23%。
這個數字雖然看上去不算太多,但大家不要忘記,咱們生活的星球,71%是海洋。再除去沙漠或高山,幾乎就是有人或者有可能有人的地方,就有光。隨著LED一類節能光源的普及,2012到2016年,人造光在戶外以2%的速度增長。然而,日益壯大的光明,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悄悄改變了整個自然界。
夜行生物的困擾——人造光影響下的生物與種群
人造光對生物種群的影響研究也早已有之。早在1990年代,就有在波士頓附近湖泊的研究表明,天空亮光會使浮遊動物上升減少2米,沒有浮游生物的進食,水中有機物含量會上升10-20%。這種行為當時就被推測與藻類大量繁殖產生水華有很大關聯。
近日,瑞士的研究者們發現,在有LED光源的草地上與沒有光源的草地相比,通過夜間生物傳粉的幾率下降,導致了植物繁殖能力受損。此外很多動物都喜歡夜晚活動,白天睡大覺。每年候鳥與海龜也會因為人造光線迷失方向。根據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部門推測,每年受到人造光影響而死亡的鳥類達到四至五百萬。
令人欣慰的是,科學家們逐漸意識到光線對生物影響的嚴重性,也為此做出了努力。在荷蘭的一項探究光線對蝙蝠影響的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的白色燈光,紅色燈光對蝙蝠活動沒有影響。這暗示人們可以在蝙蝠出沒較多的路段,採用紅色路燈照明。
其實人造光對生物的影響也可以被加以利用從而對生產生活做出貢獻。尤其是當人們發現光調節著生物生長的周期後,人們更是如獲至寶,利用這些規律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比如養雞場中就常常會通過合理調節燈光,增加肉雞的進食量或增加蛋雞的產蛋率;蔬菜種植中通過燈光補光,增加光合作用,縮短蔬菜成熟時間。
估計要是沒有類似的研究成果作為指導,能吃到一盤香噴噴的西紅柿炒雞蛋都可以拍照發朋友圈引來眾人羨慕。
亮瞎我的狗眼——人造光對人的影響
現代社會,除了睡覺的時候,人受到燈光的影響幾乎已經是每分每秒,特別在是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幾乎是從早到晚都在相同光線下工作。同時,隨著手機的普及,很多人養成了睡前玩手機的習慣。
光線可能影響人體褪黑素分泌,導致作息時間受到干擾,記憶力下降,增加肥胖風險,更可能產生抑鬱症等嚴重後果。
從保護視力水平與促進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人們理應遵照自然規律來安排生活方式。如果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傳統的話,以現在的上海為例,大概是7點日出17點日落,大家每天只出來活動10小時,剩下時間全部睡覺,豈不美哉~(但老闆肯定會說別做白日夢了,快去加班!!!)
總結
面對增長速度如此迅速的人造光,人們的生活確實得到了方便,卻也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黑暗是一個守望者,默默守護著自然與生物的周期,也在守護著我們。
如今,人造光已然成為了現代社會的必要組分,發展不能開倒車,我們需要的是從整個生態環境的大角度來思考問題,平衡人與生態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
至少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是,未來某天夜裡我們再也不能在滿天星斗下漫步,因為燈光碟機趕走了動物,干擾了植物,只留下人類在虛幻的LED「太陽」下孤獨的「白夜行」。
1.Gaston, K. J., Duffy, J. P., Gaston, S., Bennie, J. & Davies, T. W. Oecologia 176, 917–931 (2014).
2.Falchi, F. et al. Sci. Adv. 2, e1600377 (2016).
3.Spoelstra, K. et al. Phil. Trans. R. Soc. B 284, 20170075 (2017).
TAG:科了個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