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成龍電影在香港的票房越來越差?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鵬飛】
回首過去的2017年,成龍大概是最忙碌的電影人。如果算上2016年的2部電影,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有5部成龍主演的電影陸續公映,分別是2016年暑期《絕地逃亡》、賀歲檔《鐵道飛虎》、2017春節檔《功夫瑜伽》、國慶檔《英倫對決》,以及賀歲檔的《機器之血》。
這幾部電影的累計票房超過了40億,雖然不敵吳京一部《戰狼2》,但一個60多歲的老牌動作演員還能做到這個成績,著實證明了成龍的票房號召力依然寶刀未老。
其實成龍自1970年代開啟自己的電影生涯以來,拍片頻率並不高,基本保持一年1-2部的節奏。
上一次成龍如此忙碌,還是在遙遠的1985年,他主演的幾部電影在香港以及東亞的海外市場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龍1985年主演電影在港台地區及部分海外市場票房(均為當地貨幣單位)
成龍的電影生涯起步自香港,他也是香港電影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品牌之一。在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代的漫長歲月中,只要有成龍新片上映,就基本在當年的香港電影年度票房榜前三預定了一個名額。
成龍獨創的功夫諧趣風格,深深影響了幾代香港觀眾。
成龍在《A計劃》中的經典鏡頭
但那都是過去的歷史了。
在最近的幾年,成龍電影在香港的票房越來越糟糕。
以最新的《英倫對決》為例。這部號稱成龍近年來質量最好的一部電影,於2017年國慶期間在內地公映。時隔2個多月以後,12月7日才在香港姍姍來遲。
首周末僅僅取得95萬港幣(下文香港票房單位均為港幣),最終票房也只有150萬。相比內地市場5億人民幣的票房,不過是杯水車薪。
成龍電影在香港票房如此糟糕,這早已不是第一次。
上文提到的成龍幾部新片,在香港的票房均非常低迷。《功夫瑜伽》內地票房超過17億,香港票房只有110萬;《鐵道飛虎》這種紅色革命題材電影,香港票房大約60萬……
這種現象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除了2012年賀歲檔上映的《十二生肖》在香港票房達到1100萬,成龍其它電影在香港的票房都只有百萬左右,比如《警察故事2013》於2014年2月在香港上映,票房160萬;2010年春節上映的《大兵小將》香港票房也是170萬。
「港奸」成龍不受香港年輕觀眾喜歡
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人是「雙周一成」。一直到現在,他們依然是華語電影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品牌。
上面說了,成龍電影在內地市場票房依然出色,唯獨在香港票房表現糟糕。
相比起來,雙周的電影在香港依然票房火爆。比如周潤發參演的《寒戰2》是2016年度香港電影華語片票房冠軍,主演的《澳門風雲》系列在香港票房均超過2000萬;周星馳的新片《西遊2》香港票房也超過2400萬,《美人魚》在香港的票房也達到5400萬。
也就是說,只有成龍的電影在內地和香港受到了「雙標待遇」。這是為什麼呢?
怪只怪成龍太大嘴,老是出言批評香港。這個事兒最早要追溯到2008、2009年間。2009年以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身份的成龍,在參加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言指香港和台灣因「太自由而很亂」,認為「中國人是要管的,否則便會為所欲為。」
2009年成龍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言
成龍電影在香港票房開始變得糟糕,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之前2004年成龍主演的《新警察故事》香港票房也超過2000萬,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榜第3名,當時還沒有成為「港奸」的成龍,香港觀眾還是挺支持的。
2014年香港發生所謂的「佔領中環」事件,成龍再次發言批評,說「現在香港變成遊行之都……罵中國,罵領導人,什麼都罵,什麼都遊行。」「要用一種暴力的手法去對付一些暴力、不守規矩的人。」
目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成龍,多次公開表態「沒有富的國,哪有強的家」,呼籲大家要愛國愛家。
成龍的這些言論,自然和那些追求所謂「自由」的部分香港年輕人產生了巨大衝突,他們稱成龍為「港奸」。
電影市場的主力觀眾群一般都是年輕觀眾。成龍在一批香港年輕人心目中的形象變成這樣,那他主演的電影票房還好得了嗎?
所以自從2010年以後,成龍主演電影在香港的票房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香港電影觀眾只喜歡有港味的華語片
其實,不僅是成龍電影在香港市場票房糟糕。所有內地色彩濃厚的電影,在香港的票房都不怎麼樣。
香港觀眾喜歡的電影,一定要具有港味。
我們看看2017年香港票房排名前十的華語片。除了《西遊伏妖篇》是特效大片,其它9部電影,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都要有香港演員主演,都是講述發生在香港這個城市的故事,一定要有港味。
從類型片方面來看,《春嬌救志明》、《原諒他77次》是講香港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對吧;《拆彈專家》、《追龍》、《殺破狼貪狼》這些動作片都主要是發生在香港的故事對吧;《一念無明》、《29+1》這兩部文藝片也是香港故事對吧;《西謊極落》這部港式喜劇片自然也是如此了。
2016年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此。上面提到的《寒戰2》是當年香港電影華語片票房冠軍,同樣滿足香港主演、香港故事。《澳門風雲3》、《使徒行者》等也都是如此。
至於那些沒有港味的內地電影,在香港的票房就不可能好。比如《戰狼2》在香港票房不到千萬,和《戰狼2》類似的《湄公河行動》香港票房550萬,這導演林超賢還是香港人呢。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克,同樣是他導演的電影,《西遊伏妖篇》香港票房就破2000萬;《智取威虎山3D》就不到百萬了。
所以,事情一目了然。香港觀眾目前的觀影習慣,就是非常強調「本地化」,強調港味。
講述大國崛起的《戰狼2》、《湄公河行動》他們不喜歡;講述紅色革命題材的《智取威虎山》、《鐵道飛虎》他們當然更不喜歡。
其實,觀影口味背後反映了香港年輕觀眾目前的社會文化心理。為何這些香港年輕人只喜歡港味電影,排斥具有內地色彩的電影?為何某些香港人提出「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為何會發生一系列的排斥內地遊客事件?
這些現象聯繫起來看,不言自明。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