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皮囊再美也砥礪不過時光,唯有精神長相歷經歲月的磨洗而越發豐盈。

《詩經·國風》有歌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今人往往惑於皮囊,把「窈窕淑女」喻為美女,是曲解了古人的良意。

詩經所言的「窈窕淑女」,是指靈魂的豐盈與美好。

窈,深邃,喻心靈之美;

窕,幽美,喻儀錶之美;

淑,善良,喻情操之美。

這是2000多年前先民留給子孫的智慧:

我們追求的「美」,不在皮相,而在於融入靈魂中的一副精神長相。

而精神長相,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修鍊而成的。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1. 讀書

曾國藩曾在給兒子的家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我們都知道林語堂是一個「書痴」,他非常推崇黃庭堅的一句話:「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在黃庭堅看來,讀書只要一懈怠,就會在談吐和氣質上變得可惡起來。

為此,林語堂還專門撰寫了一篇名為《讀書的藝術》的文章,裡面有一段關於「長相」的描寫頗為耐人尋味:

「我有一個中國朋友,頭顱的形狀像一顆炸彈,可是看到他卻使人歡喜。

據我在圖畫上所看見的西洋作家,臉孔最漂亮的當推吉斯透頓。

他的髭鬚,眼鏡,又粗又厚的眉毛,和兩眉間的皺紋,合組而成一個惡魔似的容貌。

我們只覺得那個頭額中有許許多多的思念在轉動著,隨時會由那對古怪而銳利的眼睛裡迸發出來。

那就是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

在林語堂看來,一個人的美麗與否,和他天生的面貌並沒有決定的關係,關鍵在於他知識的豐富和智慧的深邃。

就像作家三毛說的那樣: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能讓一個人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優雅美麗的風骨。

這樣人,無時無刻不散發迷人的魅力。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2. 積善

《無常經》中有一句佛語:「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外貌會隨著內心的善惡而改變。

裴度是唐中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唐摭言》中記述過他的一段軼事:

在唐朝有「身言書判」的選官標準,這裡的「身」是「身材」的意思,指包括相貌在內的長相身段。

裴度未發跡時身材瘦小,相貌醜陋,多次在功名場上受挫。

一次路遇一位禪師,禪師看了他的面相後,發現其臉色不佳,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橫禍降臨,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

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禪師,禪師發現裴度目光澄澈,面相已經變得貴不可言。

原來,裴度聽從禪師的勸誡,行善積德,備受他人的感激和敬重,自然心情愉悅、精神煥發,久而久之相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後來他更是一路官運亨通,成為輔國重臣。

其實這便是「相由心生」這一典故的出處。

很多人覺得以貌取人並不公平,可事實證明,那些受歡迎的人往往慈眉善目、溫和友善,這樣的人即便外在的皮囊有所欠缺,也能夠憑藉一副完美的精神長相光彩照人。

宋朝道學宗師陳希夷說:「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外在的相貌其實是人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即使再華麗,但是沒有一顆善良的內心支撐,也會因為徒有其表,變得面目可憎。

古訓: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3. 健康

當下,很多年輕人對於美有種病態的追求:為了漂亮的臉蛋、苗條的身材,打針、吃藥、整容……不惜一切代價,拿健康生命做賭注。

作家劉華在《健康就是美麗》一文中寫道: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你生命、生活的絕對元素,它是你生命中的『1』,美麗是後面的『0』,如果離開了健康的生命,美麗就是鏡中花水中月,一切都是虛無飄渺的神話。一副再好的容貌,也經不起放縱、糜爛習慣的侵蝕。」

與其捨本逐末,用健康換取美麗,不如呵護好一個健康的身體,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

著名漫畫家方成,年近90歲時,依舊是一幅英氣逼人的模樣:滿頭黑髮、身材挺拔、精神矍鑠。

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外表看起來像60歲,聽說話像50歲,頭腦反映恐怕40歲的人也比不上。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能擁有這樣一幅長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他熱愛運動,堅持鍛煉,即便年事已高,依然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更重要的是老爺子性情豁達,童心未泯,始終用積極樂觀地心態面對生活,從不荒廢自己的身體,虛度美好的時光。

這一切,由內而外,反映到他的臉上,自然是一種超越了年齡的「美好」。

有的人年紀輕輕,未老先衰;有的人明明年近古稀,卻容顏未減。

這並非什麼「生命的奇蹟」,而是時光從不會辜負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柏拉圖曾經說過:「第一是健康,第二是美麗。」

其實,遠古的哲人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唯有健康,才是美麗牢不可破的基石。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

「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裡,你沒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東西。」

一個人皮囊再美也砥礪不過時光,唯有精神長相,歷經歲月的磨洗而越發蓬勃與豐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