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手無寸鐵 卻無畏生死的民族英雄們

那些手無寸鐵 卻無畏生死的民族英雄們

哈哈

第3個個故事

The third story

1

不定時更新

「成都故事」

最近小編去看了部文藝片,

叫《無問西東》。

四個故事以時空交叉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

黑暗但彰顯光明,溫情卻不失力量。

在觀影過程中,小編數次如鯁在喉。

特別是「晃晃叔叔」那段,

那種堅毅和偉大,

總是能直擊人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

王力宏在劇中扮演「晃晃叔叔」沈光耀,因為他不畏艱險,在戰爭期間經常抖動著飛機翅膀給飢餓的孩子們空投食物,而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晃晃叔叔」。他的原型是「飛虎隊」飛行員沈崇誨,1911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祖籍江蘇江寧,家庭富裕,是那個時代的「高富帥」。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沈崇誨選擇棄筆投戎,加入抗戰行列。8月19日,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後來他沒有炸彈可投,且飛機突發故障難以返回基地,當時他可以選擇跳傘逃命,但他瞄準其中一艘日本船艦後極速而下,與日艦同歸於盡。

民族英雄,總是值得歌頌的。

借著「晃晃叔叔」的故事,

小編也想在今天的「成都故事」版塊,

講一講關於四川的抗日英雄們的故事。

《抗日將士》

一九四四年七月七日,「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在成都老東門落成。紀念碑上,一名川軍士兵,穿著短褲,綁著綁腿,背著斗笠大刀,手握步槍,胸前懸掛兩顆手榴彈,凝視前方……

抗戰中,四川有成建制的六個集團軍、另有兩軍一旅共四十餘萬人先後開赴抗戰前綫,並爲抗戰提供了三百餘萬的兵源。當年的中國抗日軍隊,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當年的四川人民,每十四人就有一人走上抗日前綫。川軍將士轉戰全國十三個省區,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上高之戰、棗宜會戰、常德會戰、浙贛會戰、中條山之戰等二十八個大型會戰、戰役,守衛了全部前綫戰場五分之一的國土,爲抗戰的勝利立下不朽的功勳。

(左圖爲浴血奮戰的川軍將士。右圖爲一九三八年一位在徐州會戰中犧牲的無名川軍戰士,他腳上的草鞋已經破了。當年川軍就是這樣身著單衣、草鞋, 千里跋涉,在冰天雪地的寒冬投入抗日戰場。)

在抗戰爆發以前,川軍以打內戰舉國聞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爲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缺乏,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穿的還是單衣、短褲、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實現了作爲軍人的價值!再如,在內戰中惡名在外的二十軍楊森部,是抗戰中第一支出川抗戰的川軍,從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開始,無役不從,是三次長沙會戰的骨幹兵團,曾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珠影山戰鬥中全殲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一個大隊。川軍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是參戰中國軍隊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餘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整個抗戰,川軍將士傷亡、失蹤達六十四萬六千人,佔全國抗日部隊傷亡人數的五分之一。特別是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五年間,川軍陣亡人數達二十六萬人,佔全軍八十五萬陣亡人數近三分之一。出川的高級將領,就有四人直接犧牲於戰場之上(其中三人爲成都籍);第一批出川的四百多位團級軍官,幾乎全部犧牲在前綫。

劉湘,大邑人,時爲四川省主席,川軍總司令。國難臨頭之時,力主抗戰。他在一九三七年八月的國防會議上慷慨陳詞,稱「今日之局勢,除抗戰外,別無他途」,四川「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四川可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和糧食若干萬石」,從而堅定了全國抗戰的決心。隨後,抱重病之軀親率首批十餘萬川軍奔赴前綫。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於一九三八年一月吐血病亡,留下「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之遺言。

王銘章,新都人,川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二師師長。一九三八年三月徐州會戰打響,所在的四十一軍奉命死守徐州的北大門滕縣三日。戰鬥中,日軍繞過川軍主力防綫,直逼王銘章三千弱旅守衛的滕縣孤城。圍城最盛時,敵兵增至三萬,外加七十多門大炮、二十多架飛機和坦克。王銘章率部與日軍死戰數晝夜,不幸被日軍機槍射中,壯烈殉國;守城將士除小部分突圍,全部戰死,無一被俘。滕縣保衛戰爲中國軍隊佈防颱兒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是台兒莊大捷最光輝的序幕戰,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十分悲壯的戰役。

(王銘章將軍像。一九三八年五月,國民政府在武漢爲他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毛澤東等贈輓聯云:「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 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爲中華民族增光。」)

許國璋,成都人,一九三八年出川抗戰時爲少將旅長。在抗日戰場上,許國璋歷經多次戰役,戰功卓著,一步步由旅長而陞副師長、師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率一五師參加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常德會戰,被日軍重兵三麵包圍於常德門戶陬市。血戰近二十日,重傷昏迷,眾將士誤認爲他已陣亡,用小船將其運回沅江南岸。許國璋醒來,悲憤交集,痛斥左右誤己:「我是軍人,應該戰死在沙場,你們這是害了我呀!」遂奪過衛士佩槍,舉槍自戕,壯烈殉職。

李家鈺,蒲江人,川軍四十七軍軍長,一九三七年九月率部出川抗戰,組織了著名的長治保衛戰、東陽關之戰,並收復了被日寇侵佔的平陸、芮城、安邑等縣,戰績卓著,於一九三九年冬晉陞爲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一九四四年四月,處於窮途末路的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李家鈺率部負責大軍掩護任務,行至河南陝縣秦家坡時,遭日軍伏擊,壯烈殉國,以生命踐行了「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的誓言,並與張自忠一道成爲八年抗戰中犧牲在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最高級別將領。

(李家鈺騎馬銅像(一九四五年劉開渠作品)。)

(本文節選自巴蜀書社出版的《成都精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巴蜀書社 的精彩文章:

TAG:四川巴蜀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