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南胃王」的科苑情

「江南胃王」的科苑情

作者:盧曙火

各行各業的名家大都有各自的特點,一千多年前的唐初名醫孫思邈曾總結過大醫的特點:對病人滿懷慈悲之心,發誓要普救天下病患者之苦。如有患者前來求治,不問貧富貴賤,長幼妍丑,總是一視同仁,細心傾聽患者之訴,欲以回春之手為之解除疾患之苦……在杭州市濱江區西興鎮,有個名聞遐邇、主攻胃膽病的杭州江南胃膽病研究所,創辦者就是被人稱為「江南胃王」的醫生王來法。他行醫多年,在百姓的口碑中,酷似孫思邈所言。

對醫學科研、科普滿含激情,出版了數百萬字的科普書籍,獲得了省部級科研成果,國內外70多家媒體對他的事迹進行了報道,影響遠及海外。

因病引醫趣 專攻胃膽病

王來法出生在蕭山西興鎮一個農民的家庭,卻對中醫藥有著特別的興趣和稟賦,他走上醫學道路,與從小患病有關。

9歲那年,他得了嚴重胃病,為了求醫,他走遍了蕭山、杭州甚至上海的醫院,也毫無效果。人瘦得如一根絡麻桿,身體虛弱得爬不上家裡只有9個階梯的閣樓。

為什麼這麼多的醫生都治不好自己的病呢?難道醫生未對症下藥?剛上小學的他便在上海的舊書店淘醫書尋找答案。有次,買到了一本5分錢薄薄的《簡易中醫治療經驗》,便一字一句地研讀,看到一則與自己病症相同的病例,就抄錄了書上的方子,又根據自己從其它醫書中看來的知識,加了布山楂和制大黃兩味葯,到西興鎮藥店配了葯,葯煎起來吃後卻收到明顯的效果。

就這樣,這個從未學過醫的13歲孩子,自己給自己開藥方,治好了患了近5年的病。這使他對醫學特別是中醫藥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次,在火車上,他專註看書的神態引起一位老者的注意,老者叫蔡忠明,福建浦城的一位名中醫,出身中醫世家。長期逆境從醫。由於年齡漸高,他想找一個能傳承他衣缽的學生。那天,他在火車上觀察了王來法5個小時,見他一直專註於醫書,目不斜視,有一股做學術需要的沉下心來研究的「靜」氣。特別是他看出了王來法對醫學知識的「悟性」。當醫生悟性非常重要,患者的病症可能大同小異,甚至病症被許多表象所遮掩,醫生要判斷微細的差異,靠的是洞察入微的悟性即觀察力、感知力、判斷力和融會貫通力,而王來法13歲就治好了自己久治不逾的頑症,「悟性」了得!蔡忠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他。

為了籌集前去福建浦城學醫的路費,王來法沒日沒夜地搓了4個多月稻草繩,手嫩皮薄,稻草繩上沾上他的點點血跡,終於賺得學醫的路費,踏上了去浦城的列車,這一年他16歲,初中尚未畢業。

診病兼科研 德藝有盛名

跟著蔡忠明醫師,王來法整整學了3年,終於,他回到家鄉,在蕭山西興鎮開設了一家診所,專治胃膽病,由於療效確切,前來就診的病人逐漸增多,逐漸他被人冠上了「江南胃王」的稱號。

由於當年患胃病的經歷,王來法深知,在為病人準確判斷病因的基礎上,葯是第一要素。病情診斷明確,但如果沒有治療效果明顯的藥物也是功虧一簣。因此,從開診以來,他就十分重視發掘研製療效顯著的藥物。

胃病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治癒率非常低,發生惡變的一般都是此病。王來法採用了一種獨特的草藥「金不換」,這味草藥是他老師的絕密家傳。醫療實踐中,加入這味葯,治療的效果就好。王來法曾親眼目睹他的老師採用「金不換」救回了一位重病人。

回到杭州以後,王來法千方百計地尋找「金不換」。「金不換」成了王來法的「看家」用藥。

王來法深知,真正的傳承不是一味地向前輩致敬,而是從傳承出發,分析當代病患者與傳統的差異,利用現代科技,開發出能體現時代精神、療效確切的藥品。

王來法收集名老醫師治病經驗和民間秘方驗方,結合自己數十年來的臨床經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把慢性萎縮性胃炎作為一個主攻方向,終於摸清了萎縮性胃炎存在的脾胃虛弱、脾胃氣滯及胃絡瘀血三大病理特點,據此確定了健脾補胃、疏肝理氣、祛瘀活血的治療法則,總結出一套用中醫藥阻斷其惡變的治療方法,他用「金不換」和70多種純天然中草藥配伍,篩選研製了「胃疾康」「金福康」等系列方葯,經7000餘例服用,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為了科學地證明其確切療效,又與浙江省中醫學院原副院長范永升教授成立了課題組,與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合作進行實踐研究,療效獲得了科學的驗證,「胃疾康」被定為省級重點科研課題,並獲得省科技進步獎;「金福康」通過了省級鑒定及部級認證。胃疾康和金福康現已成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效藥物。

除研製新葯外,王來法還注重研究新的醫療手法。研究出了獨特的「三合療法」即同時用三種手段治療胃病。一是中草藥內服,其次是中草藥外敷和真空穴透同步進行,使藥物分子進入血液,參與血液循環,激發相關臟器的元氣和活力,「三合療法」成為他的一個特色治療。

著書勤立說 功惠海內外

經王來法治療的患者已達30多萬人,病人已遍及國內各省市和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不少患者,為了求醫飛越重洋前來求醫問葯。

王來法認為,從某種角度說,患者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作為醫生不儘是用藥治療,而且要解疑釋惑,傳授醫道,此乃《黃帝內經》「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巳病」核心理念。

一天,年逾7旬的沈大伯突然暈倒,被送到王來法處,他發現沈大伯的胃病與長期吃粗糧有關。這就是養生不當惹禍根。王來法認為,如果有胃病,胃黏膜本來已經很薄了,吃粗糧會增加胃的負擔,要粗細糧搭配吃,五分細糧,一分粗糧。粗糧一般一天吃50克就差不多。

行醫中,王來法發現缺乏保健常識的患者較多,幾乎每個人都需要「輔導」。他覺得一對一的輔導面太窄,作用有限,而寫文章能把養胃的那些事兒廣而告之,可以教育一大片。

王來法的第一篇科普文章是1992年12月的《胃下垂與腰帶》。第一本書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寫好書,白天坐診接待來自各地的求治者,寫作只好利用晚上進行。為了確保書知識的科學性,遇到疑難問題,王來法會化費很大時間去查閱文獻資料,甚至向有專長的醫生請教。《慢性萎縮性胃炎》出版後,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特地在上海舉行了研討會。

贈書儀式

王來法認為自己最成功的書是《標本兼治看胃病》。此書是他30多年的臨床感悟和經驗總結,是行醫多年心血的結晶。

由於日常工作的高強度、高負荷、高危險,警察隊伍中患胃病較多,王來法的新著《王來法與警察對話健康》在《平安時報》連載,在社會各界特別是警界引起良好反應。省公安廳決定結集出版。時任省委常委、省公安廳廳長劉力偉親自為新書作序,首印八萬冊,浙江民警獲贈人手一冊。

正在杭州考察訪問的美國紐約商務傳媒集團董事長冰凌得知這一消息後,覺得這是中國警界首創,肯定他的新著有很高的醫學價值。2016年上半年,《王來法與警察對話健康》中英文版由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出版發行,世界首席刑警大師李昌鈺題寫了書名,杭州市人民政府僑辦在杭州濱江舉行國內首發式。

國際刑警大師李昌鈺為中英文版題寫了書名,王來法(左)向李昌鈺贈書

另一新著《王來法與工人對話健康》陸續在《浙江工人報》連載。王來法也有專為科技工作者寫書的打算,並正在籌劃中。

社會上對中醫師有越老越吃香的說法,王來法正值盛年,期待他能為醫藥界、為社會作出更大成就與貢獻。

作者簡介:

盧曙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六屆理事,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兼科學文藝委員主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作家,高級經濟師。長期筆耕不已,發表出版紀實文學、詩、科幻小說等200餘萬字。1999年春節中央電視台開播他為第一編劇的30集電視童話劇《小螞蟻和小甜甜》;2005年出版浙江省社科院重大科研項目《科學泰斗—嚴濟慈傳》,以及《茅以升和錢塘江大橋》等一批傳記文學。曾多次被評為杭州市優秀作家、杭州市、浙江省優秀科普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生命科技園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生命科技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