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禧太后的一生: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

慈禧太后的一生: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

慈禧:咸豐皇帝時候的皇后

咸豐皇帝

慈禧太后是咸豐帝(1831年-1861年)的皇后,為其生下一個兒子,而且是咸豐帝惟一的兒子。咸豐皇帝20歲登基,在位11年,於1861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慈禧太后生於1835年,此時滿打滿算26歲。他們的兒子,也就是同治帝生於1856年,此時只有5歲。所以咸豐帝在臨終前發布一道諭旨,在小皇帝長大成人親政前,由肅順等八位重臣「贊襄政務」,也就是輔佐小皇帝。咸豐皇帝之所以發布這樣一個諭旨,一是因為咸豐皇帝對恭親王奕訢有防備和不滿之心,二是因為咸豐皇帝也不願意看到自己死後出現後宮干政的可能性,所以咸豐皇帝在自己死後下令將恭親王奕訢和慈禧排除在宮廷的權利中心之外。

不過,咸豐帝的安排並沒有執行下去,六皇叔恭親王奕訢因為不在八大臣之內,所以心生不滿,恭親王奕訢聯合兩位太后發動政變,以顧命大臣專權的名義抓捕了「八人幫」,重構清廷權力結構。恭親王奕訢以議政王身份統管朝廷日常事務,兩位太后一方面照料小皇帝,一方面在小皇帝成人親政前,代替小皇帝垂簾聽政,擁有重大決策同意或否定的權力。


慈禧:同治皇帝時候的太后

同治皇帝

十年時間一晃而過,1872年,同治皇帝17歲,兩宮太后以親政屆期,頒布懿旨,鼓勵同治帝「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勉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盡職,宏濟艱難」。丙午,同治帝親政,下詔「恪遵慈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然而遺憾的是,僅僅三年時間,慈禧太后的獨生子,咸豐帝惟一的龍種同治帝竟然於1875年一命嗚呼,英年早逝,年僅19歲。同治帝英年早逝,官方公布的病情是天花,民間一直傳言是梅毒。

慈禧太后是一個不幸的女人,更是一個不幸的母親。再往深層說,慈禧太后還是一個不太合格的母親,她沒有教育好這個親生獨子同治皇帝,她總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這麼小就失去了父親,太可憐了,因而不舍管教,等到孩子長大了,發現應該管教了,結果孩子不讓管了,我行我素。

阿魯特氏:同治皇帝的皇后

阿魯特氏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同治帝一死,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也沒有理由垂簾聽政了,掌權的應該是阿魯特氏。可如今的慈禧已不是十幾年前的懿貴妃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伎倆,慈禧已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不會允許皇權就這樣離自己而去。

同治帝一死,慈禧把這麼多年來母子間的、婆媳間的積怨全部發泄到阿魯特氏的身上。阿魯特氏得知同治帝駕崩後哭得死去活來,終日以淚洗面,可慈禧不讓她到靈前拜祭,不讓她出宮中半步,她在大臣們面前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崇綺痛心疾首,卻對女兒的處境愛莫能助。阿魯特氏私下派人去詢問父親的意見,他送給女兒一個空食盒,暗示要女兒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明白,自己是婆婆掌權的一個絆腳石,慈禧不會給她活著的機會,連父親都來催她上路了。阿魯特氏並不怕死,可她發現自己已經懷上了同治帝的遺腹子。萬一是個阿哥,同治帝不就有後了?一個母親的護子天性讓阿魯特氏變得堅毅而決斷,她儘力吃下所有能得到的食物,儘力掩飾自己懷孕的事實。可皇宮實在太小,任何微小的變動都逃不過慈禧的法眼,很快慈禧也得知了她嘔吐的跡象,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慈禧已經被權欲沖昏了頭腦,哪怕自己唯一的孫子也不行,只要是阻擋她攬權的障礙,她一個不留。慈禧乾脆斷了阿魯特氏的飲食,兩個月後,阿魯特氏才吐出了胸中的最後一口怨氣,帶著未出世的孩子離開了人世。

慈禧:光緒皇帝時候的太皇太后

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繼位

咸豐帝與慈禧太后的獨苗同治帝沒有了,而且沒有留下龍種。大清王朝還得繼續,那麼誰來接班就成為一個問題。慈禧太后的權力來源於咸豐帝,同治帝的權力來源於咸豐帝。那麼,新的接班人還必須依照這個原則去尋找,看看哪一個孩子與咸豐帝血緣最近。

咸豐帝最有力量的弟弟無疑是恭親王奕訢,恭親王的兒子載澂年齡與同治帝相當,最為合適。但是考慮到載澂已經成人,已經有了價值觀,甚至已經養成了某些惡習,不太好掌控,再加上載澂是同治帝的玩伴,同治帝走上這條不歸路,載澂即便沒有直接責任也有間接責任。這樣一來,恭親王家的載澂,就這樣很簡單地排除了。

恭親王之外,咸豐帝還有一個七弟奕譞。醇親王奕譞在十幾年前「抓捕八人幫」時貢獻很大,與慈禧太后的關係也不錯,他的太太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醇親王奕譞與慈禧太后的妹妹此時有一個兒子曰載湉。載湉生於1871年,此時僅5歲。如果就血緣關係而論,載湉是咸豐帝的親侄子,是兒子之外最近的後輩;假如從慈禧太后方面說,載湉是太后的親外甥,也是除了兒子之外最親近的晚輩。雙重親近使載湉成為最合適的人選,還有一層因素是載湉的年齡只有四五歲,還有可塑的潛質,而且更好控制。

就這樣,載湉成為同治帝的接班人。

1875年2月25日,年幼的載湉正式被接到宮中,接替剛剛過世的同治帝,年號光緒,是為清朝第11位皇帝。 年輕的小皇帝接受了清朝歷代皇帝,甚至可能是中國帝制時代歷代皇帝中最好的教育,他的知識素養是清朝皇帝中最棒的。1886年,十年苦讀使小皇帝思想境界、知識積累有了很大提升,一個優秀的君主形象漸露端倪。這一年,年過半百(51歲)的慈禧太后已經執掌政權20多年了,有點厭倦了,而小皇帝也能夠處理政務了,所以慈禧太后正式提出撤簾,讓小皇帝親政。

慈禧太后的建議並沒有在這次會議上得到完美執行,當她宣布撤簾決定後,小皇帝當即長跪懇辭,醇親王、禮親王等也覺得太后的決定太突然太匆忙,太后從此不再理政,恐怕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小皇帝畢竟還是太年輕。醇親王、禮親王建議,慈禧太后確實20多年如一日太累了,確實應該休息了,但此次最好不要一次性辭掉所有的事情,為大清國,也為小皇帝考慮,應該扶上馬送一程,讓小皇帝在實踐中繼續提高,逐漸接管政務,或許更合適些。

慈禧太后在各方建議下收回成命,答應在光緒帝親政後繼續訓政若干年。這個決定就各方本意來說不必惡意解讀,但這個決定確實為中國政治的後續發展留下了巨大變數,使帝制時代皇權中心的惟一性發生問題,所謂帝黨與後黨就此發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駕崩了。慈禧安排由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


慈禧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包括前面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長達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統治掌權時長不僅超越唐朝武則天、漢朝呂后且超越大多數帝王;統治期間發動政變三次,立皇儲兩次。死後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四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慈禧太后若非生在19世紀下半葉,用中國傳統政治眼光看,都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政治家。有手段,有機變,有涵養,有權數,實為梟雄一個。可惜,一碰到中英對抗,一碰到農民起義和殖民入侵,就全部要糟糕。慈禧太后是一個強人,只不過時代不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狹海無基地 的精彩文章:

TAG:狹海無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