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為岩畔柏 不隨秋葉揚

寧為岩畔柏 不隨秋葉揚

家在凈峰香山之西,所以我曾以香山為筆名。我從來沒想過一個去世450多年的大鄉賢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這個人就是明代傑出鄉賢張岳。其文集《小山類稿》,讓我深深著迷,無法自拔。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寧為岩畔柏,不隨秋葉揚」。這是康熙帝看中的張岳三首詩之一的《送人之崑山司訓》當中的,全詩如下:

宛宛西飛日,餘光照客裳。

青岡留一壑,石瀨幽且長。

駕言從之游,山水有清光。

浮雲日夕起,寒風何凄涼!

寧為岩畔柏,不隨秋葉揚。

朅來二三子,懷德應彷徨。

淵雋尋薄味,苦淡出清商。

浩歌入雲表,驚起雙鴻翔。

沉浮何足論,茲意殊未央。

仰看河漢碧,徒爾問津梁。

此詩創作於明朝,因張岳斷然拒絕「聖眷正隆」的當朝宰相張璁的拉攏而起。之前,時有一場震動朝廷的「大議禮」,以過繼給正德帝當兒子才能稱帝的嘉靖帝要封贈自己的生父為皇帝,滿朝幾乎一片反對,唯有張璁努力尋找歷史依據鼎力支持,得以三級連跳一躍而為宰相。在吏部任職的張岳建議為嘉靖帝之父另立「皇初祖位」而得到嘉靖帝的認可。起初反對這個方案的張璁大吃一驚,急忙請外甥、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激來收買張岳。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長,起碼也是北大或清華的校長。而翰林院又是儲相之地,討好的對象又是嘉靖帝。對張岳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大可藉此飛黃騰達。可是,他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不齒張璁的為人,也反對剛即位的嘉靖帝違反祖製為自己的生父稱帝,所以才折中變通名「皇初祖位」。然而,嘉靖帝和張璁都很不滿意。張岳隨後受到「廷杖」,幾乎喪命,而且從此屢遭張璁的打擊報復,受貶被逐,卻始終初衷不改,故發出「寧為岩畔柏,不隨秋葉揚」「沉浮何足論,茲意殊未央」的感嘆。

男兒當自強。如果一蹶不振,只能證明自己的軟弱無能。迎難而上,在逆境中前進,才是真男兒。後來,我將張岳的人格魅力概括為「凈峰風骨」,並請人題寫匾額,懸掛於緊鄰張岳家廟的龍山書院之中,以志不忘。

康熙朝宰相安溪李光第則在《榕村續語錄》卷八「歷代名臣」中記載了張岳的一個細節:「張凈峰為兩廣總制歸,家惟一犂,躬自耕田。」一個兩廣總督回家後親自扶犁耕田,這是何等的政治操守和道德修養啊。實在可敬!

張岳重視讀書,常勉勵子孫後代讀書奮進。他引用的「地瘠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還一度被人誤以為是他的名句。其實,這話是南宋紹興八年(1138)莆田玉湖榜眼陳俊卿在殿堂中回答宋高宗對莆田民風的提問時說的。張岳是元末從莆田玉湖遷居輞川後坑陳家的女婿,故當屬引用。

張岳告誡後代要「弗墜官常,以為縉紳羞」,即不要墜入官場貪贓枉法的通病,做出令官員羞恥的事情。作為一品高官,張岳用自己的一生作出了表率,「無私入,自公始」,被譽為「廉能第一」「一代名臣」。

張家官員自從唐末開基張坂、南宋始遷「香山下之延壽里張坑」以來,包括12進士、25舉人、30多貢生,造福一方,千年間少聞有不法官員。他們要麼入名宦祠、鄉賢祠,要麼入國史列傳、省府循吏傳。這與張家的家訓家教有莫大的關係。

作為張家的子孫,我們應為有如此的祖宗而感恩,為有如此的家風而自豪,為有如此的家訓而自勉!

香山原名谷山,宋代因山有香檀木長吐其香,故名之。而張岳的家訓,不恰似那已經飄逸千年的香山之風嗎?

GIF

編輯:駱藝玲  美工:王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惠安鄉訊 的精彩文章:

陳炳生:用電與火鍛造藝術

TAG:惠安鄉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