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拍出上億的釉里紅是怎樣的你知道嗎?

拍出上億的釉里紅是怎樣的你知道嗎?

釉里紅(underglazered)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一種釉下彩繪。釉里紅即釉下的紅色,它以氧化銅在瓷坯上著彩,然後施透明釉,1300℃還原焰燒成。

但真正色彩鮮艷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它的製作過程複雜。這一工藝始於元代,明代達到成熟階段,清代以後,更有所發展。

元代釉里紅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

明洪武年釉里紅較為盛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紋片。除了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及口徑在20厘米的大碗為釉底外,其它均為糙底。裝飾以線描為主,紋飾有纏枝菊紋、纏枝牡丹、纏枝蓮等,與元代的人物故事、動物、魚藻等圖案相比,就顯得簡單了。器型除了瓶、壺外,還有盤、碗、罐等。

清雍正時的釉里紅呈色鮮紅且有層次,燒造得極為成功,可謂歷史高峰。當時器型有盤、碗、瓶等,紋飾以三魚、五蝠為多見。

釉里紅瓷是指用銅紅料在胎上著彩,然後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使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現有的出土資料和傳世實物表明釉里紅瓷器首創於元代景德鎮。由於釉里紅以銅紅料為呈色劑,銅紅釉在燒造技術上難度很大,正常顯色不僅與彩料中的銅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關,並且對燒造的氣氛和窯溫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燒成條件的任何細小變化都會導致色調不正,因此發色純正的釉里紅瓷在元代很少見,大多是灰紅色。明代洪武時期釉里紅仍然較少,發色多是比較淡的紅色或偏灰的紅色,但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樂宣德時期的釉里紅髮色極佳,濃厚鮮艷似寶石,也有淡紅色的,這與當時的透明白釉提煉已達到極高水平有關。宣德以後釉里紅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復甦,這時的釉里紅髮色較為純正艷美。

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製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里紅"

永樂、宣德兩朝除青花瓷器外,釉里紅也是非常重要的瓷器,其市場價格與青花瓷器相當,只不過數量較少,較不受注意。

宣德之後,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由於內憂外患,國事紛擾,瓷器製作較少,流傳至今非常稀有。直到成化朝國勢穩定,才恢復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生產,並首創以青花作釉下彩勾畫輪廓上面填彩的裝飾手法稱之為「鬥彩」。鬥彩不但是明瓷最主要的品種,也是中國瓷器史上最貴重的一項產品。如成化鬥彩在當時就很名貴,明末萬曆年時即有成化鬥彩雞缸杯一雙,價值十萬之說的記載。

早在198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時,一件明洪武釉里紅牡丹紋菱口大盤即創下了1034萬港幣的高價。進入90年代,隨著藝術品拍賣業的日漸興盛,早期釉里紅瓷器的上拍數量大幅增加,特別是2000年以後,拍賣價格扶搖直上。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時,一件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已經達到了7852萬港幣的天價,這一價格創造了迄今所知明代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今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舂拍中,一件造型特殊的明洪武釉里紅梅竹茶花紋軍持,繼續以3392.75萬港幣的成交價續寫著釉里紅瓷器的天價傳奇。

元釉里紅雲龍紋大口梅瓶━HKD:14950萬━2013.10-27

明洪武釉里紅雲龍紋雙耳瓶━RMB:11880萬-2013-06-23

元釉里紅鳳穿牡丹紋扁壺━HKD:9200萬━2013-06-23

明宣德釉里紅纏枝紋玉壺春━HKD:7852萬━2013-06-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國博開年大展,5幅畫帶你走進張大千的書畫世界!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