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鼓墨影》即將出版 文藝大師童衍方講述石鼓的前世今生

《石鼓墨影》即將出版 文藝大師童衍方講述石鼓的前世今生

昨天下午,童衍方(右)在寧波茶文化博物院展示了一些石鼓文拓片、摹本和即將出版的《石鼓墨影》文稿。

石鼓是最近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節目里展示的故宮博物院的三件寶藏之一,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稱為石鼓文,它是石刻文字之祖。1月30日,天一閣將舉辦「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展」。昨天,文藝大師、金石專家童衍方為展覽預熱,向記者講述了石鼓前世今生的故事。

石鼓被發現後歷盡滄桑

童先生介紹說,石鼓於初唐時被發現於天興縣(今陝西寶雞)的荒野之中,有十個,尺寸不一,高度50至90厘米不等,直徑約60厘米,圓頂平底,其形狀略似鼓,故稱為石鼓。又因每一石各刻四言詩一篇,形成前後連貫的十首組詩,其內容記述君王田狩漁獵之事,也稱為獵碣。原文應有七百餘字,今僅存二百七十二字。唐憲宗時,石鼓先被收藏在鳳翔孔廟。北宋時又移置鳳翔府學,但已遺失一鼓。宋皇祐四年(1052),向傳師在民間訪得已被人鑿成米臼的「作原鼓」。宋大觀年間,石鼓遷至汴京(今開封)。宋徽宗得到石鼓後,曾下令用黃金添注石鼓文字槽縫,用以減緩風化、防止任意作拓。金兵破汴京將石鼓掠走,運往燕京(今北京),鑿摳黃金,遺棄了石鼓。元代,石鼓被安放於孔廟大成殿門外,分左右兩壁排開,此後明清兩代均依此存放。抗日戰爭期間,石鼓被迫南遷至四川峨眉縣,解放後石鼓重新運回北京,陳列於故宮博物院的壽寧宮。石鼓自被發現起,或棄或藏,歷盡滄桑。

石鼓和天一閣有淵源

童先生還在現場講了國寶石鼓和天一閣的淵源,《石鼓文》在唐代已有拓本,但沒有流傳下來。其後,以四明範欽天一閣所藏趙松雪的北宋拓本為最古。拓本為剪裱本,存字四百六十二字。

清嘉慶二年(1797),阮元摹天一閣本,首篇「吾車鼓」前以隸書題刻「義征阮氏重摹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本」,並在後記中記錄了此事。摹刻成本後,放置在杭州府學明倫堂,供人研習。阮刻石鼓文一經問世,影響巨大,而「天一閣本」真身毀於咸豐十年(1860)的大火中。天一閣里現在還存有光緒中後期的拓本。

為了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童衍方先生和天一閣博物館一起將國內流傳的各種石鼓文的古籍版本收錄起來,編了《石鼓墨影——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捃存》一書,這本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將在本月30日正式面世。

寧波晚報 記者陳愛紅文/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來了 的精彩文章:

動起來了!記者回訪被曝光「圍擋」問題項目

TAG:資訊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