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晉商八大家之首介體範家如何發家?

明清晉商八大家之首介體範家如何發家?

圖片來源於網路

現在一說到晉商,很多人第一映像是清代晉商,就想到祁縣喬家,想到匯通天下的票號,其實,早在明朝中期,晉商就已經崛起了。說到這,不得不提一個詞「開中法」。

何為開中法?據百度百科介紹,明代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給予販鹽專利的制度。又稱開中。開中之制系沿襲宋、元制度,但明代多於邊地開中,以吸引商人運糧到邊防,充實邊境軍糧儲備。洪武四年(1371)制定中鹽例,根據里程遠近,一至五石糧食可向政府換取一小引(二百斤)鹽引|。此例以後隨形勢變化、米價高低而不斷有所變動。

當年山西因為靠近邊境,不少商人靠著幫朝廷運糧,換取鹽引,通過販賣鹽,迅速積累財富。由於山西商人實力強,信譽好,基本上這一發財途徑都被山西商人壟斷了。但是隨著明朝中後期,朝廷越發腐敗,很多皇親國戚參與其中,直接影響到晉商的壟斷地位。於是為了繼續保持優勢,晉商們擴大了經營範圍,開始加大了和蒙古人的貿易到萬曆後期,努爾哈赤背在遼東建立後金政權後,明朝軍隊屢戰屢敗於是就使用經濟戰,對後金進行經濟封鎖。當時的情況就是後金軍隊攻破了明朝的城鎮,搶掠了大量的金銀,但這些不能吃喝的金銀非但不能增強後金政權的實力,反而因為金銀太多,引發了通貨膨脹,導致實力被削弱。發展遇到問題的晉商們看到了發財的機會。晉商們開始向後金販賣糧食、火藥、金屬、鹽等物資。這其中尤以介休范家范永斗最為著名。

清入關後,順治帝「知永斗名,即召見,將授以官,以未諳民工力辭,詔賜張家口房地,隸內務府籍,仍互市塞上」。(清史稿)范氏每年要交納內務府皮張若干,從此走上了皇商之路。隨著清王朝在全國統治權的確立,范永斗在其子三拔協助下,挾內務府的權威,藉清王朝給予的特權和方便,經營範圍有了較大的擴充。一方面繼續經營邊疆貿易,另一方面深入國內市場進行綢布茶糧貿易。從康熙到乾隆初年,是范氏家族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發展最興盛的時期。范硫賓兄弟不僅經商有方,而且與清廷關係非同一般。范氏在康雍乾三朝,曾為清王朝大量輸送軍糧計百萬餘石,並岀私財支援軍餉,為清政府節省費用600餘萬兩。

清廷也沒有虧待范家,世宗特賜太僕寺卿銜,章服同二品。康熙時,國內銅斤嚴重短缺,允准商人赴日本購買銅廳。當時稱辦理這種業務的人為「洋銅商」。范氏經內務府奏請,承擔了一部分販運洋銅的業務,而且在這一業務中佔有相當比重經常擁有洋銅船六七隻,成為洋銅商中的大戶,從中獲取了巨大利益。然而狡免死,走狗烹。隨著乾隆朝的到來,清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和平時期,范家當年立下的赫赫軍功,乾隆皇帝並不能感同身受,他看到的只是一隻佔有大量草地的肥羊,於是,找了個經營銅業不善的理由,把范家抄家了。

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范氏家族的經營史,從明朝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在清朝政府平葛爾丹、和準噶爾叛亂,安定邊疆的戰爭中,范氏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堪稱功高蓋世、名垂青史;同時在經營過程中,范家以誠信為本,這也是晉商這個群體最令人稱道的地方,范家最後的沒落也和這一點有關,販賣洋銅雖然獲利頗豐,但由於後期日本銅產量銳減,成本攀升,范家雖竭力苦心經營,仍入不敷出,虧欠日深。為了信守合約最後范家變賣了運城河東鹽務,用以補貼銅業經營的虧空。而日本政府則又進一步壓低了銅的出口額,並開始徵收關稅,使得對日販銅生意越發虧空巨大,使范氏唯靠借貸維持,最後崩潰。

晉商最大的特點就是依附於朝廷,靠朝廷興,也敗於朝廷,范氏家族的興衰歷程,對今天企業發展,無疑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歷史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萬曆皇帝與群臣立儲爭鬥的真實原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