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時期,看看北京老百姓下館子

民國時期,看看北京老百姓下館子

北平時期,最低檔的飯館通稱切面鋪。在切面鋪吃餅或麵條都以斤兩而不是以碗計,品種單調而實惠,來吃飯的多為干力氣活的。學者張中行回憶:「我有時也願意到那裡去吃,主食要十兩(十六兩一斤)水面烙餅,菜肴要一碗肉片白菜豆腐,味道頗不壞,價錢比別處便宜,可以吃得飽飽的,可取之處還有吃之外的享受,是欣賞老北京下層人民的樸實、爽快和幽默。」

二葷鋪

北京舊時的低檔飯館,除了切面鋪,還有二葷鋪。「二葷」,指肉和下水。二葷鋪一般有一兩間門面,一兩個廚子,一兩個跑堂的,一兩個打下手的。所賣無非家常菜。如肉丁醬、炒肉片、熘腰花、炸丸子、酸辣湯等。有時來了熟客,夥計便替客人做主:「得了!還給您炒個肚塊兒,高湯甩果,一小碗飯倆花捲。馬前點,吃完您就走,誤不了您的事兒!」

二葷鋪

老北京的「大酒缸」,是一種連喝帶吃的鋪子。大酒缸多為山西人經營的夫妻店,規模不大,常為前店後室(住所)。店中該放桌子的地方並排放三口直徑一米左右的酒缸,有的是兩排六口。缸的下半截埋在地下,上蓋紅漆木蓋,周圍是凳子。其實酒缸多是空的,陳酸的意思到了而已,真正的功能是起到桌子的作用。靠邊的櫃檯上擺著酒具,酒菜等,酒是白乾,論「個」賣,一個即一提子,舊秤二兩,菜為花生米,辣白菜、五香豆等,主食是餃子和刀削麵。簡而言之,這是個價廉而實惠的吃喝的去處。

老北京大酒缸

當年北京的飯館以人名當菜名的流行菜品有三種:趙先生肉、張先生豆腐、馬先生湯。馬先生指的是馬敘倫,北大教授,解放後成為第一任教育部部長。他確是「喜治饌品」,拿手的是三白湯,三白即青菜、豆腐和筍,也根據時節添加其他材料,雪裡蕻似不可或缺。馬敘倫常去中山公園長美軒的川黔館子吃飯,對夥計說,你們沒有好湯,便開列若干材料讓店裡上灶去燒,於是就有了馬先生湯。但飯館裡做的馬先生湯,據馬敘倫自稱:「其實絕非余手制之味也。

馬敘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雜貨店 的精彩文章:

看看民國時期梁實秋與他的吃貨朋友

TAG:我的雜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