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初年黃河中下游形勢之推測

春秋初年黃河中下游形勢之推測

BC771年,周王室一片混亂。先是申—鄫—犬戎聯軍佔領周都,周幽王被殺,犬戎等戎族大舉侵入關中盆地,宗周遭到嚴重破壞。接著,幽王的寵臣虢公翰擁立王子余臣為王,是為攜王,而原來的王位繼承人宜臼在他的外公申侯和晉文侯、秦襄公、衛武公等諸侯的擁戴下登上王位,是為平王。這樣,周王室就出現了兩王並立的局面。最後,平王感到自己無法繼續在關中立足,於是在諸侯的武裝護衛之下將王廷遷到了成周,是為平王東遷。

歷史也就從這一刻開始進入了春秋時代。這個時期之所以被稱為「春秋」,是因為它與魯國的編年史《春秋》所敘述的時間大致相當,請注意,是大致相當而不是完全的重合。《春秋》的敘述是在BC722年開始的,從平王東遷到這裡的49年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由於史料的匱乏,我們已經弄不太清楚了。只能夠很模糊的知道,周王室在分裂21年之後(BC750年),留在西部的攜王被晉文侯所殺。周王室雖然重歸統一,但是卻永遠失去了發祥地宗周。

自從BC796年,周宣王誅殺魯國君主伯御改立魯孝公,東方諸侯「多畔王命」,也就是說早在平王祖父的時候東方諸侯已經失控。幽王時的「烽火戲諸侯」的傳說雖然是無稽之談,但至少說明了當時諸侯與周王室的不信任感已經很深了。平王東遷之後,成周所在的伊洛盆地要比宗周的關中盆地狹小得多,作為控制東部平原的橋頭堡很合適,但是要以此為根據地來統治天下就力不從心了。早年分封的諸侯也逐漸擺脫了周王室的控制,開始獨立發展。

隨著平王東遷的尚有大批的宗周貴族,這些貴族原來在關中的封地大多已經淪陷,土地狹小的成周不足以安置他們。所以周王只能侵奪東方諸侯的土地來封賞這些千里追隨的貴族,所以王室與諸侯的衝突就在所難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鄭國。鄭的始封君主是鄭桓公,他是宣王的親弟弟,幽王時死於犬戎之難。他的兒子掘突(鄭武公)隨同平王東遷,並且滅掉了東虢、鄶、鄢等小諸侯國,在他們的土地上重建了鄭國。武公和他的兒子鄭莊公長期擔任周王室的「卿士」(宰相),打著周王的旗號,不斷向東擴張。如此這般,東方諸侯對於周王室的東遷是不會有多少好感的。

鄭國的東進,首當其衝的就是衛國。衛國的封地本在河北的朝歌(河南省淇縣),黃河由西到東,橫貫全境,把衛國分成了南北兩部分,中間依靠黃河的重要渡口棘津相連。但是衛國似乎不能完全控制棘津,至晚到鄭莊公時,棘津南岸的廩延就已經被鄭國所有,因此,隨著鄭國的不斷東進,衛國將被攔腰截為兩段。因此,鄭國與衛國的衝突主要是在棘津附近展開的。

BC722年(魯隱公元年),鄭國爆發內亂,鄭莊公的弟弟太叔段在母親武姜的幫助下發動叛亂,失敗後太叔段逃到了衛國尋求庇護,這就是所謂的「鄭伯克段於鄢」。值得注意的是,太叔段曾命鄭國的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臣服與自己,這其中就包括廩延。當年冬天,衛國還曾經為太叔段的兒子公孫滑攻取鄭國的廩延。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太叔段叛亂的背後,應該也有衛國的支持。

當然,對鄭國東進不滿的不止是衛國,比如魯國就曾與鄭國在狐壤交戰,當時還是公子的魯隱公還在這場戰役中被俘。狐壤在今天河南許昌附近,位於鄭國的南部,從位置上看,這次戰役應該還有宋國的參與,因為魯鄭並不接壤,所以宋國在狐壤戰役中起碼也是善意的借道給魯軍的,況且當時魯宋聯姻,魯惠公的夫人正是宋武公的女兒。

面對東方諸侯的圍攻,鄭國首先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即進攻的矛頭主要指向了衛國和宋國,而與山東半島的齊國和魯國修好。齊國在西周末年經歷了40多年的內亂,一直到春秋初期前庄公時期才算安定下來。齊國曾經與鄭國在盧和石門結盟,是鄭國在春秋初期的主要盟國。

魯國在春秋初期也是一個比較強的國家,如前所述,國君魯惠公與宋國聯姻,還曾經同鄭國交戰。但是在惠公晚年,魯宋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魯宋在黃交戰,而且惠公似乎就是在與宋國交戰期間去世的。因此,我們推測魯國在惠公晚年存在倒向鄭國的趨勢。他的兒子魯隱公執政後,雖然出於穩定內政的考慮曾一度與宋國恢復盟友關係,但是始終不肯參與宋-衛聯盟對鄭國的戰爭,並且在齊僖公的影響下最終還是與鄭國結盟共同進攻宋國和許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分手後如何挽回戀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