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我不好,我只想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是我不好,我只想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新一年,我想做什麼樣的人?我一直在心裡問自己。

我得快樂。沒有原因,這是基礎。也許你會說自私,不考慮家人考慮外在因素。沒錯,我不快樂,可能我也沒辦法保證她們能快樂,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然後,我得活的明白。快樂在於主動,在於給予,在於內心有力。

如果可以少一些焦慮擔心,更不要因為自己焦慮而想方設法拽著別人和自己一起焦慮。我一定不可以把自己的焦慮包裝成「吐槽」讓別人和我一起參與。

不要把你的精力用於琢磨蛛絲馬跡間的微妙人際關係;不要刻意在朋友圈發些沒頭沒腦的抱怨和假裝看穿——沒用的,只有一種辦法能真正解決焦慮:做好你能做的事吧。

新一年,我要不要嘗試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不比較、不隨從、不因為害怕或孤獨而把自己拚命融入於任何一個圈。把時間和情緒,都牢牢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讓給別人去揮霍、去引導。

工作圈就是工作圈,它除了工作可以聊生活聊興趣,可它始終是工作。剩下的攝影圈,數碼圈,新媒體圈,它是興趣的一部分,也僅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說實話我不太喜歡給自己硬貼一個標籤或者符號。

例如[我是腐女][我是貓奴][我是北漂][我是金牛座]。

現實生活中「描述」本身就很難和「標籤」撇開關係。當一個描述是名詞的時候,它往往就是一個標籤。但這不意味著你要背負這個標籤的全部含義,因為這個標籤除了區別於其他標籤外,沒什麼別的含義且沒有什麼意義。說真的,就像你不能認為一個人是北漂,他就一定活得特別慘。畢竟來北漂的很多人是因為活得比原來好才要漂啊,否則誰要漂。

前段時間朋友圈瘋轉的 「我的90後啊,我的兒時記憶,我的青春啊,就這樣伴隨2018新年的到來結束了,未來都是00後的天下了。」類似這種扒拉扒拉一大堆的信息充斥著彼此的手機屏幕里。

沒錯,我們有特別特別多要說的話和想說的話,可是一時突然的讓我們無從解釋和陳述,於是我們放出一個個那時候的純真記錄。

後來我發現,一部分外界對我們90後的認知是這樣的。

1.如今的90後,是一群從18歲到27歲的年輕人,「還算年輕」是90後群體的唯一特徵。

2.「90後」,無非是一群還算年輕的人而已,他們的特質就是年輕,結束。

除此之外,我不認為能給他們勾劃一個群像。

3.有的90後孩子都好幾歲了,有的剛上大學,有的剛上大學孩子都生了,誰知道他們都什麼性格啊。

4.我們認識一些90後呀,她們大概就是這樣的——

不是很勇敢

沒什麼個性

顯老

愛吃

愛窮游

愛談戀愛

讀小說

刷劇

憎恨流行樂

不合群

沒什麼態度

沒什麼態度?嗯,我不太明白。

於是乎我去查了查大概70 80後的概念和狀態。

[70後]

[80後]

我個人不反對標籤,我反對的是把標籤當真。「你根本不需要一些人的理解」,這話我也經常告訴自己。

我們活出自己的樣子必須要捨棄掉,興許在別人眼裡特別重要的兩個字,|理解|

「我想要別人理解我。」。「你為什麼不理解我?」,「他怎麼就不能理解理解我?」。我們奢求理解的時候,一定做著明明不會獲得理解的事情。

我根本不想聽到別人評價我的頭髮,當你說,啊呀,你這麼潮啊,年輕人現在都這樣啊。我想說,在你搞清楚自己的蕾絲裙加長靴搭配怎麼回事前,閉嘴。當你說,啊呀,你居然戴耳環,你應該帶一對兒,更適合你。我想說,在你認識到我的耳環可以買你50個水鑽胸針前,閉嘴。當你說,你怎麼這樣你怎麼那樣。我所知道的是,你冷眼相看的時候我他媽壓根不屑一顧。

你知道嗎,我不屑。所以我面帶微笑,一言不發。我根本不會像你對我評頭論足一樣對你,因為你對我來說完全不重要。

——「你對90後怎麼看?」

這種問題,很顯然就是把標籤當真了。彷彿每一個90後,都是怎樣怎樣,都應該怎樣怎樣。即便不「都」,也是「大部分」,可是這種定性的結論,我得不出來,誰都沒法給它一個正確的答案。

其實這一切,不是故作清高才站在人群之外,只是我慢慢明白:活著的使命絕不是盡量讓更多的人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我寫了再多的文章,拍了再多的照片,做了再多的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我始終註定沒法被一些人喜歡,我註定沒有辦法讓一些人注意和認識。這些是常態,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因為習慣,因為懂得,所以我要更愛我自己,你們也一樣。

活著,是為了不斷找到那些真正有趣的事,做一個絕不完整可十分有趣的人。而且在通往有趣和精彩的路上,你會順利遇見真正的同伴。坦白的說,安全感來自財富和閱歷,而不是站在眾人之中。去創造,別躲藏。社會環境能夠影響一代人的認知系統,但不存在決定。誰能決定,只有你自己。

幸而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尊重個性的年代,個體之間的差異早已掩蓋了那些虛無模糊的共性。基因不會因為你出生在現代文明何時而發生群體性變異,放過[你們90後]這個措辭吧,我很有可能是生在90後的「80後」「70後」「60後」,我真的和你沒有什麼區別。就像放過外界時不時會給我們一些強加的建議:[在生活里,你應該這麼做!][作為過來人啊,你真的要聽我說的這些,都是為你好啊!]

我活得自在,你忙著評價。

所以你大可在摸著女生胸的時候信奉同志是社會的敗類;

所以你大可在背著單詞的時候深信其他人在浪費時間;

所以你大可在乘著公交的時候質疑你的同齡人為何不懂節約;

所以你大可在賺著大把快錢的時候嘲笑文青的信仰;

所以你大可在看到沒看過的人文景觀時毫不壓抑你粗陋的好奇心問一些採訪式的蠢問題。

而你知道嗎,你不必問,我懶得答。甚至,沒有什麼我和你,只有我們共同斗膽奔忙或是虛弱嘆息的人生。因為一開始,我們的路走的就不同。

當然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評點自己的人生。

「精彩」或是「滿足」。

新的一年裡如果遇到了愛,那就認真好好愛。做一個純粹的愛人,一個赤誠英勇、愛得起也輸得起的愛人。我這樣對自己告誡,同時真的希望你們也能幸福。

愛是美好的,它給予我們兩種寶貴的東西:溫暖的陪伴,亦或溫柔的回憶。所以無論愛與不愛都保持一份體面:好好相處,好好告別。

別怕痛。痛是愛的另一面,沒有痛,愛也不成立。難受的時候可以哭,但不要因噎廢食。

2018,生活的關鍵詞我想依然是:實現。

發展與勇敢,正視自己一切合理的慾望,然後心無旁騖地去努力。長大以後,一直以來都不敢覬覦不屬於我的東西,即便某些東西真的失去了,也只是自己安慰自己,自己說服自己,而後咬著牙繼續倔強的生活。

失去的東西雖然沒有準確的度量衡,也無法證明是否真的對自己有意義,但一旦有任何的證據證明它真的失去了,心裡的大廈還是會在一瞬間崩塌。未來的日子裡,都要慢慢接受「你對別人沒你想的那麼重要」這件事,我可以,你也可以。

前路漫長,但我會繼續陪著你。

努力再努力,

快樂的、焦慮的、勇敢的、不合群的我們。

「誒,你怎麼能這樣做?」這種句式真的不怎麼樣。

下次有人這麼說的時候,

麻煩把這條推送轉給他。

附言:「關你屁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蹦一場最野的迪 的精彩文章:

TAG:蹦一場最野的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