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風情小城
澳門,一座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風情小城,一座糅合了葡式韻味的東方不夜城。她一面光彩奪目、時尚奢華:她一面古樸莊重,婀娜多姿。
當我們無法承受現代大都市的緊張生活時,不妨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澳門之行,讓澳門的慢節奏、人情味浸潤你、感染你,讓轉角的舊街區帶回久違的兒時溫暖、讓濃厚的宗教文化帶回片刻的內心安寧,來洗滌我們的心靈。
如果你問我澳門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我會告訴你:澳門,除了蛋撻和賭場,還有詩和遠方。
1. 澳門議事廳前地
閔晶晶/繪圖
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現今的議事亭前地,左側為龍記酒家因位處明朝起中國官員以至葡萄牙人議事機構──澳門議事會(即今民政總署大樓)前,故而得名。
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1940年,曾豎立一個攻打前山炮台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期間被華人群眾拉倒,原地則被改建一噴水池至今,俗稱因此而成。
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的建築物極富有歐洲特色,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列入受文物保護之建築物,其門面都不許改動,只可以改動室內架構。
1990年代初,澳葡政府更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鋪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帶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現除了遊客必到之處外,議事亭前地仍是澳門社區活動的熱門地點,50、60年代也有香港粵語電影以此地取景。
2. 澳門福隆新街
閔晶晶/繪圖
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是澳門半島中區的一條古老的街道,歷史約有幾百年。福隆新街曾經是商業繁盛的地區,包括鄰近的福榮里、福寧里、蓬萊新巷、清和里、白眼塘等。
福隆新街一帶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當年這裡是澳門最「高級」的「耍樂」之地,它與附近的福榮里、宜安街被譽為澳門的「花國三街」。1932年,香港禁娼之後,澳門娼妓蓬勃,直至1940年代,澳門才先後禁娼及毒。當年,以上商業活動在福隆新街也很著名。
澳門福隆新街的建築群,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築群,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這裡也是澳門博彩業的發祥地之一,故這一帶既曾熱鬧繁華,亦經受過磨難,可謂歷盡滄桑。每當夜幕低垂,「花國三街」就開始熱鬧,大紅燈籠高高掛,絕色麗人、巨賈富商,夜夜笙歌,紙醉金迷……這種綺麗風光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澳葡政府開始禁煙、禁娼,「花國三街」便逐漸煙消雲散。
澳門政府幾年前實行了「改善市容計劃」,今天的「福隆新街」已是澳門最整潔的街道之一。這裡眾多的兩層高的晚清建築群依舊,但建築上的通花窗板、門口及金屬門板都被刷上鮮亮的紅漆,既醒目又與灰牆相映成趣,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覺,令人賞心悅目。
3. 澳門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閔晶晶/繪圖
痛苦之母天主堂即七苦聖母小堂,是為路環九澳居民,包括痊癒的麻風病人及一些新患者而設,教堂的北門上有一個壯觀的青銅十字架是由義大利雕刻家方各美斯馬為九澳居民鑄造,而且義大利雕刻家西夏江治亦曾參與建築這座教堂的工作。
九澳老人院的前身,九澳麻瘋院在1895年由澳們政府與教會合建,麻瘋院由五間建築格式相同,行色相異的小屋組成。
小堂整體泛著淡雅的奶黃色,全因各個邊角的黃色邊框,加上正午垂下的光線,很有種舊時光的溫柔細膩的溫度。整個教堂由五間建築格式相同小屋打通組成,雖然體積不算大,走進裡面卻感覺空間很足。
在這裡,打通的五間廳房幾乎擺滿了祈禱用的長凳,左手邊擺放了兩隻掛牆書架,擺放著一些關於宗教的書籍,正面是一座十字架台,右手邊則是另一座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雕塑,雕塑正下方是小堂唯一的一座懺悔室,落著白色的紗簾,不知有多少對自己的審視、對生命的獨白、對罪與罰的思忖與掙扎是自這件小小的懺悔室化解。
4. 澳門龍環葡韻
閔晶晶/繪圖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簡稱龍環葡韻),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旅遊景點,整個景點位於凼仔島 ,以海邊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住宅為主的博物館。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於1999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五幢葡萄牙式住宅分別為: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葡萄牙地區之家、展覽館、迎賓館。現在,此住宅式博物館是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產。
「龍環」是澳門氹仔島的舊稱,而「葡韻」則是形容仔島葡萄牙建築的風格韻味,亦泛指仔海邊馬路一帶的景觀。整個龍環葡韻景區包括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嘉模教堂、氹仔圖書館、氹仔市政花園和十字花園。
博物館前面更是一片紅樹林濕地,可以觀賞到黑臉琵鷺、白鷺、灰鷺、翠鳥和鴛鴦等鳥類。此五幢葡萄牙式建築,落成於1921年。原為澳門離島高級官員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在1992年,澳葡政府對該建築群進行修復和改建為住宅式博物館。「龍環葡韻」是澳門八景之一,同時亦是澳門極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5. 澳門黑沙海灘
閔晶晶/繪圖
黑沙海灘是澳門八景之一,位於澳門路環島的東面,古稱「大環」。黑沙海灘是天然的海灘,是澳門著名的天然海浴場。海灣呈半月形,坡度平緩,灘面廣闊,全長約一千多米。附近有一片松林,蒼翠茂密。
黑沙的特色在於黝黑、幼滑的細沙,海灘因而得名。據說,黑色的細沙是由於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黑色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受海流影響,被搬運至近岸,再經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凈的白沙灘,變成迷人神秘的黑沙灘。
附近還有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小漁村,稱為黑沙村。在岸邊還有大片的木麻黃人工林帶,茂密蒼翠。澳門的教育暨青年局更在黑沙海灘設有青年旅舍,讓本地的青年遊人可停留欣賞沙灘的美景。
海灘旁邊的黑沙公園與澳門威斯汀度假酒店,都是外地遊人享受休息的好地方。而海灘最迷人的時光,是東方日出時分。
作者簡介
閔晶晶,陝西安康人,澳門中華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澳門陝西青年會副秘書長。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碩士,現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2017年香港大學訪問學者。曾發表《法律與繪畫》、《從法律角度解讀清明上河圖》、《澳門議員的社會角色分析》等二十餘篇學術論文,獨立主持陝西省教育廳項目一項,參與陝西省教育廳項目兩項,主要研究港澳公司法、法律與藝術,興趣旁涉歐洲文化、西方美術史。
本號致力旅遊文學,誠邀專業人士撰稿
傳遞文化體驗,書寫海外見聞
TAG:小馬悠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