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健林走過2017,萬達度過「大寒」

王健林走過2017,萬達度過「大寒」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遲宇宙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商業故事往往是由無數個巧合構成的。2018年1月20日,萬達集團在哈爾濱召開「2017年工作總結會」。那天是農曆臘月初四,大寒。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在最冷的一座大城市裡,總結萬達歷史上「非常難忘的一年」,對於王健林來說,這樣不經意的巧合,難免充滿冷暖自知百感交集。

2017年的中國工商界發生了很多事情,當中代表性的兩個,是「隔壁老王」的故事,是「二萬」的故事。在深圳,「萬科事件」落幕,王石贏了姚老闆,然後離開了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位置,如今游弋在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的傳言當中;在北京,萬達集團迎來了其歷史上至為艱難的一年,在資產出售與流言蜚語中度盡劫波。

此時此刻,最冷的一天,最冷的一座大城中,王健林端坐台上,面對台下,能不百感交集嗎?

十年前,也正是那兩位「隔壁老王」為中國房地產業提供了兩個新概念——王石為住宅地產提供了「工業化」,試圖為中國住宅地產確立標準,然後萬科成為了「宇宙第一房企」;王健林為商業地產提出了「城市綜合體」概念,從此萬達廣場點綴了整個中國,中國每年誕生的「城市綜合體」中,萬達佔據了半數。

兩位「隔壁老王」都是中國工商界的翹楚,他們審時度勢,抓住了機會,締造了兩個傳奇故事。他們兩個,一個被尊為「教父」,在虛榮中跌宕;一個成為了中國首富,在數字里起伏。

這兩個傳奇故事,在2017年被很多人認為到了落幕的時刻。王石離開了萬科的王座,萬科也呈現出掉隊的趨勢,去「宇宙第一」遠矣;然而與人們的預期恰恰相反,萬科並未一蹶不振,反而在歲末以超過5000億的銷售額繼續緊追碧桂園,並且維持著與碧桂園和恆大鼎足的局面。在它們身後,是銷售額3600億的融創中國。

與王石不同,王健林不是職業經理人,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他都必須咬牙撐過去。當他走過2017,回頭細數萬達業績的時候,發現「我們較好地完成了2017年各項工作任務」。萬達還是那個萬達,王健林還是那個王健林,沒有傳說中的那個「滑鐵盧」,也沒出現流言中的「崩塌」。

王健林的故事中多了一個參與者,孫宏斌。融創中國已經成為了房企三甲的挑戰者,儘管其間還有著一千多億的差距,但「中國第四」的位置,它已經站穩了。融創中國的故事固然是孫宏斌的故事,在2017年卻少不了王健林和萬達的烘托。

萬達官網消息, 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集團、富力地產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商業將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地產,將西雙版納萬達文旅項目、南昌萬達文旅項目等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以438.4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融創房地產集團,兩項交易總金額637.5億元。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但生意就是生意。生意的基本原則是互利。融創得到了資產,萬達得到了它所期待的「減重」;並且各方達成了共識——

萬達與融創同意交割後文旅項目維持「四個不變」:1、品牌不變,項目持有物業仍使用「萬達文化旅遊城」品牌;2、規劃內容不變,項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規劃、內容進行開發建設;3、項目建設不變,項目持有物業的設計、建造、質量,仍由萬達實施管控;4、運營管理不變,項目運營管理仍由萬達公司負責。

這是萬達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賣資產」行動,受2016年11月底外匯管理局要求規模超過500萬美元的任何交易都需批准新規影響,萬達此前的幾樁海外併購也只好宣布終止。這不是王健林和萬達要獨自面對的局面,事實上,在整個2017年的中國,涉及土地、酒店、影視製作和娛樂資產的跨境交易幾乎全線叫停。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加上王健林曾頂著「中國首富」的頭銜,也曾因「小目標」而成為深度談資,對他和萬達的揣摩、猜疑成為一時風潮。山雨欲來風滿樓,唾沫星子淹死人,誰都擋不住。

出於各自的心態與目的,不少人希望看到萬達的崩塌。對王健林和萬達的情緒,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民間對於高房價的不滿,以及對於中國富豪的嫉妒與仇恨。他們看起來並不在乎目標的準確,而是在乎財富額度的高低。王健林即或心中充滿委屈,恐也無處傾訴。

流言纏繞著他和萬達。謠言滿天飛的時候,闢謠的效果有時只能適得其反。7月19日的交易當天,互聯網上出現了「摔酒杯」的傳言。儘管只是一個傳言,但在彼時彼刻,人們還是言之鑿鑿地確信。這是一個萬達流言的中點,在整個2017年,萬達都在流言蜚語中行走,王健林成為了各種段子的主角。

然而時間不會靜止不動,該來的總歸要來,該過去的也終究要過去。監管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搞垮某家公司,而是希望建立起某種規範。只不過萬達、復星這樣的公司規模大,王健林、郭廣昌名頭響,自然就成為了民間議論的焦點,萬千流言集一身了。

流言固然煩擾人心,甚或成為壓垮公司經營的最後一根稻草;但能夠衝破流言而屹立的公司,則可向內外傳遞出更確切的信號,只是這衝決流言的過程充滿了痛苦和委屈,成為了「風波」和「磨難」。

2018年1月20日,王健林在萬達的2017年工作總結會上說:「2017年對萬達來說是非常難忘的一年,經歷了風波,也承受了一些磨難。在各級政府、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萬達全體員工團結奮鬥,在比較困難的經營條件下,我們較好地完成了2017年各項工作任務。」

「2017年,萬達商業轉讓文旅項目和酒店資產,受其影響,萬達集團的資產、收入兩項指標有所減少。萬達集團以成本計資產7000億元,同比減少11.5%;其中國內資產佔比93%,國外資產佔比7%。為什麼專門提這個數據?去年有人說萬達把大量資產轉移到海外去了,數據證明完全不符合事實。2017年萬達集團收入2273.7億元,完成計劃的113%,同比減少10.8%。減少是因為轉讓的文旅項目收入沒有計算在內,加上2016年底我們把萬達旅業資產注入一個投資企業,接近200億的旅遊收入沒有計入今年報表。如果考慮旅遊收入變化的影響,儘管2017年萬達集團轉讓了大量資產,收入同比只下降1.1%。凈利潤完成年目標的114%,同比基本持平,說明收入含金量不錯。」

王健林試圖用數據告訴內外,在「非常難忘」的2017年,萬達集團沒有衰退,更沒有倒下;他同時還強調了「國內資產佔比93%」,作為對其向海外轉移資產的回應。

王是四川人,軍人出身,發跡於大連。他性格堅毅豪爽,不低調也不韜光養晦,更不習慣「悶聲大發財」。對於未來,他一直保持強烈自信。十年前,一群企業家造訪萬達時,他便告訴他們萬達一上市他將成為中國首富;十年後,在萬達尚未「經歷了風波」的時候,他也雄心勃勃地想成為世界級富豪。他相信他若躋身世界頂級富豪之列,所呈現出的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力量——一位中國民營企業家能夠產生世界級影響力,本身就能顯示出中國改革的現實、開放的未來。

高調帶來了關注,有人將之作為財富偶像,他也喜歡在年輕人的偶像序列中能夠與那些「小鮮肉」一較高下;也有人將之作為「仇富」的目標,用揶揄、挖苦和謾罵作為對他的回應。他知道「仇富」一直植根在中國歷史當中,貧富差距越大,「仇富」就會越厲害。再加上他的行動與中國傳統的謹言慎行、修齊治平、中庸之道背道而馳,成為眾矢之的也就不可避免了。

有些事是可以自證的,譬如不能喝酒。王健林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那時候他還年輕,是瀋陽軍區最年輕的團職軍官。有一次一位中央領導視察,看到他那麼年輕卻穿著校官服就注意到了他。吃飯的時候領導讓他喝酒,他說他不能喝一喝就倒。領導不相信,下了命令。他喝了一杯酒,然後醉倒在地。他用醉倒自證。

有些事情去無法自證,譬如當「誅心論」襲來的時候,那些情緒一旦經過激發、放大,就容易形成現象。在2017年,很多人以質疑萬達為榮,甚至用「誅心論」來對王健林和萬達進行圍剿。「誅心論」最可怕之處,即是它既無法證實,更無法證偽。它使當事者有口難辯、無法回應,陷入進退維谷之境。

2017年,萬達用聲明、訴訟回應了一些流言,但對更多流言卻只能選擇沉默和忍受。萬達「經歷了風波,承受了一些磨難」後,他不再提那些財富目標了。他應該深刻感受到人言可畏、世態炎涼,也能刻骨體會到何為「誅心」。「誅心論」讓很多民營企業家吃盡苦頭,在杭州西溪,對「誅心論」滿不在乎的馬雲,最後也不得不與柳傳志一起,回應「東林黨人」的誅心之論。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當中,王健林和萬達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他不知道自己會面臨多少「誅心論」,多少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口誅筆伐。他需要「安心」。

有人為他安了心。時間是2017年9月25日。那一天《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公布,明確了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要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王健林說他的心情:「一個是高興,一個是安心」。

他高興的是,這在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級別出台文件,肯定和明確企業家地位,鼓勵企業家創新精神。他安心的是,一段時間以來,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究竟處於什麼地位,社會上有不少雜音,一些民營企業家也因此感到困惑。「這份旗幟性、方向性文件出台,勢必會消除雜音,免除大家的困惑。」

他還需要一個出口,傾訴他的委屈。這個出口,便是2018年1月20日的萬達集團2017年工作總結會。在那一天,他可以用數字、業績來進行自證,告訴公司內外、告訴同行者、褒獎者和質疑者,他並沒有轉移資產,萬達也沒有遭遇「滑鐵盧」,更沒有倒下。萬達只是在「瘦身」、「減重」,在轉型,從房地產往服務業轉型,從「重」往「輕」轉型。

作為一名曾在萬達體系內工作過的人來說,儘管我無法形容萬達的未來,但我從來不相信萬達會崩塌。萬達是中國房地產企業中為數不多能夠塑造概念、確立標準的公司;即或今天王健林開始為萬達減重,但其為商業地產營造的概念與標準,依舊在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商業地產。萬達的《商業地產投資建設》和《商業地產運營管理》兩本書,已經成為了行業圭臬。

在王健林1月20日的報告當中,還透露出幾個數字,一個是2017年萬達廣場租金達到255.2億元,同比增長30.3%。這是利潤率極高的業務,它的增長意味著萬達「瘦身轉型」基本成功。

還有一個數字是,萬達金融集團收入321.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25.5%,凈利潤完成年計劃的1961%,「創萬達完成計劃指標的歷史紀錄」。

這些數字使王健林相信:「一百年來,全球大型房企無一例轉型成功,萬達已經改寫商業歷史,成功轉型為服務型為主的企業。 」

總會有人將王健林所稱的「轉型」當作是借口,這可以理解。沒有人能贏得所有人的信任,即或是最偉大的人物也會擁有很多反對者。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師。2018年是對萬達最關鍵的檢驗。

2018年是萬達的30周年,王健林說,今年是萬達成立30周年,古人云「三十而立」。國際上有一個公認標準,10年以下是短壽企業,10年到30年是中壽企業,30年以上是長壽企業,萬達正站在長壽企業的新起點上,所以今年對萬達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一年。

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永垂不朽,也沒有誰會斗過時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無論是國王還是教皇,無論是巨富還是貧民,終究不過是過客而已。人們都渴望留下些什麼惠及他人或者後人。

王健林及其萬達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除了那些「城市綜合體」,除了萬達院線的一塊塊屏,除了一個充滿了懸念的商業故事,我們至少還期待,它能夠為這個世界提供一種可能——

一位中國民營企業家可以生活在寬容、理性的環境中,通過守法經營獲得成功,並贏得尊重;成功的企業家成為時代偶像,而不是被敵視的群體。

這樣的可能,遠遠比王健林成為亞洲首富或者世界頂級富豪要重要得多。它意味著那個將企業家的貢獻與屍骨一起埋葬的冰冷年代真的一去不返了,逆流不會出現,這個國家始終在往前走。

它還意味著在一個偉大新時代里,我們依舊可以相信未來,相信可以「無問西東,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不問西東」。

無論怎樣的時代,希望都是最可珍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人物 的精彩文章:

安信證券資管部副總4.7億老鼠倉賺了5萬多,李彥宏登上《時代》封面,樂視網終止樂視影業注入

TAG:商業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