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羚羊谷實例——如何打造照片的質感

羚羊谷實例——如何打造照片的質感

大家好,我是來自漸近線的攝影師——Allen Mars

本文一共70PIC

最近,在百忙中收到了一張來自班主任的JPG

班主任表示:「攝於美國羚羊谷,當時真是太美了,可惜沒拍好。」

筆者想:「一個連Raw都不拍的業餘人士,能拍成這樣,可以說是很不錯了,至少,不是隨手類型。」

設備:索尼a6000+套頭16-50 f3.5---f5.6

焦距:16mm(未等效)

在分析後,筆者發現整張照片唯一的過曝區域位於頂部天空,銳度在f8下還算是有,1/125s的曝光配合防抖鏡頭,沒有出現抖動。

由於不是Raw,紫邊也在過曝區域十分嚴重,對於後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思路:

:因為是JPG,而且存在不可修復的過曝,那就渲染一種在黑暗中看到光芒的感覺,對過曝區域增益或減弱,渲染明暗關係。

:分析受光面和背光面,通過色彩差異和明亮差異渲染光路。

:控制選區,給予一定的柔焦還原肉眼看到的強光

:添加藍色進行對比。

:在羚羊谷機位出片的人比較多,思路可以換成對暗調中間調部分紋路加強。

按照直方圖所示,降低高光保證細節

效果如圖所示,降低高光後細節明顯增多

增加暗部,基礎調整完畢時,應保證沒有暗部溢出

調整完高光和陰影后,適當拉取白色色階和黑色色階,保證照片有對比度,按照思路,照片的亮部和暗部應有一絲溢出。(如果不再高光和暗部做調整,則此步會很不自然。)

對照片進行基礎銳化,筆者習慣用最小半徑,配合大數量和稍微居中的細節數量,壓出照片細節。

效果圖,臨場岩石質感被很好的還原。這個時候照片上部分因為狗頭的緣故出現了大量的紫暈(難受)。

利用畫筆控溫塗抹(此步不精準,後部分有詳細修復。)

塗抹如圖所示的亮部(示意圖),亮部均為邊角處。

對塗抹處進行清晰度增加,按照清晰度原理,清晰度功能,在塗抹邊角和主體時的效果最佔優勢。

打開RGB原色調整,我們對反差最大的藍色進行飽和度增加,這個時候照片的色彩對比明顯增加。

利用曲線,營造暗部空氣感,保證暗部不溢出,壓低中間值,提高對比。至此,基調已經奠定完畢。

分析受光背光,左側岩層位於後一級,疊加第一層間漸變鏡,壓暗左側,同時提升一點黑色色階,增加灰度,防止暗部雜糅堆積。

因為光是從中間向兩側散發,同時投射點應該是11點鐘左右,所以位於中級的右側岩層也應當被壓暗,考慮到受光,暗部應當被提升,同時增加黑色色階。

同上,繼續疊加,對左側的過度飽和問題,進行減少,改善色溫。

對中間偏亮部的紋理進行增加,提升視覺感受(次受光面應當是柔中清晰)

自此,照片初步已經完成,此pic為未處理。

打開Ps CC17。

效果對比(此pic為處理完畢)

打開ACR(轉換灰度檢查光影)基調大體沒問題,明度變化相對正常。

接下來要做的是初步加強,Ctrl+Alt+2抽離高光,選擇曝光度,並且把選區作為蒙版白色區域。

利用黑色畫筆塗抹掉不需要的地方,再利用低流量塗抹,減少不自然區域。

雖然背光區域的明度減少,彩度不變下總體飽和度可能增加,但是上圖明顯出現一個問題:顏色反差過大。打開ACR,對右邊區域進行改色。(效果如圖所示)

利用蒙版掩蓋右側不需要改色加色的地方。此時照片的次基調已經差不多奠定完畢。接下來則是利用Alpha通道控制圖層,對照片進行柔化和建立明暗場。

打開通道,我們選擇藍色通道,因為藍色通道多為暗部和天空,和圖上其他區域呈較大反差複製該通道,選擇反向。

複製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圖層,其中黑色部分是高中光,而且也涵蓋了紋路部分。

對通道進行色階調節,控制出理想選擇範圍。

點擊右小角的的小圓圈即可得到選區,配合正反選擇獲得選取。

返回到RGB的原始圖層,抽離剛剛選擇的部分。

影藏BG,打開NIK

選擇陽光濾鏡,NIk的陽光濾鏡完美的渲染了圖片的光照感,同時,僅僅對選區進行疊加,也有效避免了影響其他區域。()

配合蒙板吐掉左側不需要渲染的部分(注意適當保留映射面)

複製圖層,高斯模糊半徑35

增亮,同時增加對比度。

減少不透明度,得到一幅基礎柔滑的照片,同時增加了亮部亮度和全圖對比。

同樣回到通道面板,把剛剛的通道命名成Alpha1,新建Alpha2。

以此類推,調整得到受光面和過渡區。

選區

新建圖層蒙版

利用油漆桶,顏色灰偏黑(只留一點點灰,保證過渡),填上不需要的區域。

在手動塗掉不需要的柔化。

Ctrl+Alt+(鍵盤上部分數字)選區適當高光

對白色部分加強洋紅,促進色調統一。

進入ACR,稍微降低曝光,壓暗黑色,使圖案低調。

對投射區域進行增益處理,同時減少高光,照片應當少許過保,此時直方圖所示曝光更加正常化。

利用徑向濾鏡加強明暗場關係

加強

快速畫筆對暗部進行清晰度,以及暗部亮度提升。

減弱全圖高光,保證目前圖像不溢出,我們可以看到直方圖已經暗部有峰值,中間調和亮調少而延綿了。

利用ACR曲線對暗部進行加藍,提升色調對比。

再次壓暗,提升暗部。此時,我們可以看到照片比較皮實,唯獨缺少肉眼的可觀性。

退出ACR,新建圖層,利用曝光度調整工具,對照片進行曝光提升,灰度減弱,新建黑色蒙版,再用低流量白色畫筆把朦朧的受光部分塗抹出來。

塗層疊加選擇:「疊加」。

保留半徑為1的高反差,壓出細節進行補償。

對比圖(此PIC為添加反差後)

回到剛剛的過曝部分,經過多次操作,剛剛畫筆的瑕疵已經顯現。

Emmmmm,用印章直接塗抹。

回到剛剛的Alpha1,選區。

扣出亮部

利用ACR增加一塊漸變,突出縫隙投射光。

可以看到,因為色溫和明度的變化,石頭邊緣留有少許痕迹。

先不急,進入NIk先調整。

陽光濾鏡加強縫隙邊緣光。

對中間調進行飽和增加,這個時候可以通過NIK區域控制的工具「+」對中間調進行天光鏡加色。

營造強背光邊緣的波浪紋理和朦朧感,利用過曝濾鏡,再次加強明暗場關係。

添加筆者自己的創意,營造投射光,利用ACR快速濾鏡即可。對於高光處理複雜,我們選擇對濾鏡外部進行稍微降曝(注意羽化)。

疊加一層柔焦(淺色疊加,非柔光疊加),營造朦朧感。此處省略畫筆具體塗抹處理(我忘了截圖)

別忘了打上一個水印,表明JPG提供者和修圖者。因為反差的變化,剛剛的畫筆痕迹也不明顯了。

完事後對照片進行明度圖層銳化(同Lab通道銳化),減少對色彩的干擾。

我們選擇大半徑小數量,在不保證毀圖的情況下,最大化增加紋理。

新建蒙版,塗抹掉紋理加強帶來的反朦朧。

別忘了在導出的時候,勾選上

「轉換為sRGB」和「嵌入顏色配置文件。」

一般,應用於普通PYQ,品質小,二次壓縮就會小,筆者對於大小的控制選擇在10MB左右,並且保留底片。

That"s all.

原圖

後期後

我是來自漸近線的Allen Mars

https://500px.me//Asymptotor

羚羊谷應該是許多攝影師鍾愛的機位,蠻多此機位的作品,都值得我去學習。

希望本文能對您產生幫助,同時也希望前輩能對我及時提出意見,攝影是一個虛心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春劫不關心你過得好不好,就關心你有沒有紅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