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只是一個騙局!
佛是人天大導師,如實知見一切法性,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智者。若不皈依,如風中燭,修一切善法,皆不能成就。縱勤苦修習,亦只不過枉費精神,唐喪光陰,無法到達究竟圓滿的智慧比彼,更無從解脫。
01
禪修,無論秉承什麼樣的傳承或法門,本質上只是一種技巧或方法,是一種工具,基本上算是個「技術活」,並沒有什麼哲學或宗教上的意義,它本身也無法使你根本上解決煩惱或帶來智慧,雖然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安撫性的改善,這種改善比按摩放鬆好不了多少。就像僅僅擁有嫻熟的駕駛技術,而沒有方向,這種技術毫無意義。
必須要清楚,禪修的目的是什麼?
禪修的目的,是為了清晰見地,穩固見地,進而擁有見地。
什麼是見地?什麼是佛法的見地呢?
通俗地說,見地就是一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或看法。見地決定了一個人的動機與行為,因此它非常重要,相當於時尚所說的三觀。
那麼佛法的見地呢?
根本上來說,佛法的見地,就是四法印:諸行無常,有為皆苦,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乃是世尊為後世學人所確立的修學佛法所應遵循的原則標準。若人能依此修學,則能遠離爭論擾亂,順趨大乘正道。故《維摩詰經?法供養品》中云:「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比方說,最基本的,禪修者首先要建立的一個見地,就是人生是苦。沒有人生是苦的見地,就很難說是佛陀的追隨者,佛法就是講的離苦之道。
當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生命是苦的體驗。但是,我們生生世世都在輪迴的苦中,已經習以為常,變得非常麻痹、遲鈍,甚至以苦為樂。常人感受到的苦,大概是生病、臨終,或財物的失去、權力的喪失、名譽的減損、夫妻關係的衝突等。除此之外,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認為人生也有一些快樂是可以追求的,可以擁有的。甚至,有些人想通過學佛或禪修來實現或擁有想像中的快樂。顯然這就不是佛法的見地。因為,佛說一切因緣合和的現象,一切的情緒感受都是苦。
我們可能無法馬上理解或擁有這個的見地,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佛陀的追隨者,你相信他說的,也就是說,你在理性上相信這樣的人生看法或態度,你就有了這個見地。
進而,佛陀告訴你,苦的原因是因為你捏造了一個虛幻的自我感,是這個虛幻的自我製造了你的所有痛苦,打破這個虛幻的自我感,就是解脫。你在理性上也接受了佛陀的這種說法,於是,你就擁有了更深刻的見地。
02
這時,禪修就有用了。
禪修,就是清晰、穩固見地的手段與方法。
那麼,禪修是如何清晰、穩固這個見地的呢?
比方說,以佛陀說的苦諦為例,你的坐禪會對你有什麼啟發呢?
1、面對座中無可遏制的妄念,你會經驗到無力轉化念頭與情緒的無奈,經驗到念念不能作主的苦。
2、你會被「不好」的念頭綁架、裹脅,或者被「好」的念頭、情緒、境界所迷惑而執取於其中,卻渾然不知。這不也是苦嗎?
3、雖然禪修的要求是止、觀或觀想,你卻止不住,觀想不起來,這不是苦嗎?
4、勉強有一、二次好的狀態,立刻生起驕慢或欣喜的分別心、執著心而不自覺,這不也是苦嗎?
5、一座結束,回首剛才的情緒、念頭、境界,都如過眼雲煙,念念不停留,這不是領悟無常的機會嗎?
當你不斷地坐禪,不斷地如上所述地觀察、體驗,就對人生是苦有了深刻的認識。再把座上的這種認識用來觀察生活中的一切現象,發現,果然如此。這就是擁有了「人生是苦」的見地。
這是從「人生是苦」的見地來說明禪修的意義所在。同樣的,你也可以通過禪修來了悟無我的見地,了悟空性的見地。前提是,你必須先建立這樣的見地。
03
禪修,靜能生慧,這是必然的道理。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見地,寧靜帶來的智慧會扭曲成為機巧,成為謀取利益、傷害他人的利器,成為滋養自我的肥料。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在孩子或壞人手上,都將是很危險的工具。
禪修過程中可能還會有些奇異、殊勝的經驗,包括身體的改善、心理心態的改善等等,它們都是滋養自我感的營養品,如果擁有正見,這些經驗都會被禪修者視為浮雲而不屑一顧,否則,一旦被這樣的禪修經驗所滋養,會讓你更悲慘、更痛苦。
禪修的種種方法,層層次第,都是善巧設計的騙局,最終就是為了了悟見地。就如同剝洋蔥,傳授你剝的技巧與儀式,每剝完一層,還給你一個階位以示獎勵。你可能猜測裡面一定有一個叫「佛性」、「心性」之類神聖的東西存在,但最終,等你剝完了,發現什麼都沒有。但是你不剝完,即使告訴你其實裡面什麼都沒有,你不會相信,除非你自己「親證」到裡面真的什麼都沒有。
在修行路上,所有的一切善行,包括禪修、供養、布施、誦經等等,都是為正見服務的手段。
生活有太多不如意,太多失落與挫敗,還有太多希望與願景,於是,禪修就容易成了某些人成就人生的手段。當然,這些人註定也會在這方面失望,因為,依佛法的智慧看來,生命沒有什麼需要改變或成為的,一切法爾如是,只是由於自我的屏障,遮蔽了本具的智慧之眼,所以,看什麼都被扭曲了,才會覺得有些地方需要改變。
如果沒有正確的見地,禪修就會成為裝飾生命,美化生活的工具。時下的禪修正是負荷了很多「學佛」人慾望的寄託。導師們為了名聞利養,無限誇大禪修本身的作用,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激發起「學佛」者世間的功利慾望,這樣的禪修,就真的成了自欺的騙局。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