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琴之陪伴,心之所安

琴之陪伴,心之所安

記得拜張友先生為師時,我曾在拜師帖上寫到「願將琴作為我一生的修行」。那時的我只是慶幸自己得遇良師,提醒自己切不可半途而廢。而習琴至今,我漸漸明白,習琴之路與修行之路本就無法分割。習琴,恰是一種不斷修正自我的方式。

忠言逆耳,與琴為友

沒有什麼比琴音更能真實的表達當下的自己了。記得師父張友先生說過「習琴之人,要將琴當做摯友,學會與它溝通,與它相處」。誠然,當心無旁騖地對待它時,琴也必會以悅耳之音回饋。但隨著日子長了,朋友之間的相處也並非全然輕鬆愉悅。比如,我前段時間一度狀態不好,雖平日儘力隱藏,一彈琴便漏了陷,浮躁之氣盡露。面對如此不如意的自己,竟一時慌亂得不知所措。

上師悟樂禪師亦曾在《新韻心聲》一書中談到「正人先正己」,音樂既有教化他人的意義,也有提高自我修養的意義。對我而言,古琴就像一面明鏡。它是包容的,喜怒哀樂它全然傾聽接納;也是直率的,好與不好均展露無疑。心難測,音卻可及,面對這位朋友,我不由心生敬畏。

實觀照,庖丁解牛

學琴過程中,或技巧或心態,總會遇到一些困境。但通過日常修習我漸漸明白,萬事萬物不過也是由各種「因」匯聚而成。以古琴泛音為例,若音色不夠清澈,原因是力度不當,落點偏差還是時機不準?再往下深究,「力度不當」是發力之處有誤,或是不夠熟練過於緊張,等等。如此分解開來,一一調整,便會漸漸有了頭緒。想來生活中的難題,大抵也是如此。人人皆有煩惱,而修行之人則不宜過久沉湎其中。如實觀照、庖丁解牛,方能應對自如。

兩耳不聞,一心一弦

「頭腦放空,身體放鬆,注意力集中。」這是天台寺法師們教授的打坐要領。運用在練琴上,也同樣適用。可坦誠講,這麼短短十來字,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回想自己練琴過程中相對較好的狀態,是一呼一吸皆放在琴上,感受每一次觸弦的震動,沉浸音符中而全然忘卻練琴的時間。可人心太容易受外界牽引。事業的起伏、旁人的眼光、甚至一聲不合時宜的嘆息都足以擾亂心緒。若此時懈怠,反而更長浮躁氣焰。

而琴能助人走向簡單單純。我是一個較易受外界影響的人,現每遇思緒不定時,我反而喜歡強迫自己彈彈琴。古琴特有的沉靜音色,

總能給人予清涼,讓人身處鬧市,卻得以心寄物外。聆聽清泉,細嗅晨露,靜默山水間。心一安放,外物的喧囂之聲便隨之遙遠。

習琴,練的是手指,磨的是心性。心亂則音噪,心泰則音清。慶幸,人生路上有它的陪伴與警醒,心才不至於迷失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