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談義理與象數 劉文元 原著
易經為群經之首,是中國文化的根源。其主要有《連山》、《歸藏》、《周易》。據記載《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時代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今天我們所談論的易經,主要指的是《周易》,因連山易、歸藏易基本上已經失傳,唯有周易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整部《周易》全文分為周易上經、周易下經、繫辭傳上、繫辭傳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部分組成。其最核心部分是周易上經、周易下經。其中周易上經30卦,周易下經34卦,一共為64卦。
對於周易的理解與定位,自古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各有千秋。哲學家說周易是一部哲學書;軍事家說周易思想中有兵法;醫學家說周易是一部醫書……其實,這些說法都不錯,但都不能把周易最本質的思想講清楚。從歷史上來看,周易的本質就是占筮。卦的本質就是通過一種最本質、最簡單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一種自然的道理、法則。故古人曰:卦者,掛也。就是用一種具體的事物掛在那裡,向人們展示一種道理、一種現象,然後通過這個道理、這個現象向人們明示一種事物的運動趨向。從而指導人們按規律去辦事。易經所講的卦,並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好多人不懂易經,一提到易經,就會聯想到算卦、封建迷信等等。這是對易經不了解的緣故,也是一個誤區。查一下中國的歷史就知道了,易經所產生的年代,要比封建社會的出現早得多,所以,定位這個名詞的人,首先是不懂中國歷史。易經被定為封建迷信,其實是文革時候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產物。一直到現在,仍然在一些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這也是中國易學史上的一段黑夜。
自古易經就分成兩個派別:一是義理派,一是象數派。此兩派之間的爭鬥也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近代,更是爭論得激烈。義理派認為,易經是哲學,易經是研究大自然原理的一門學問,不是占卜書。而象數派認為:易經的本質就是卜筮,古人在作易的時候就已經定位了易經的本質。
以我研究易經22年的實踐經驗來看,我是傾向於易經的本質就是卜筮這一說法。之所以這樣來定位易經,有以下理由:
1、易經有64卦,每個卦象的由來是根據筮法而來的。古人最原始的筮法操作步驟是:用49根蓍草,經過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個步驟,最後得出7、8、9、6這四個數中的一個,7、9為陽數,6、8為陰數。若得7、9,就畫一個陽爻;得6、8,就畫一個陰爻。陰陽以此為依據而劃分出來的。
《繫辭傳》第八章曰: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不難看出,易經的原本思想就是卜筮,不是哪位學者、專家想用一己之見就能否定得了的。
2、義理派與象數派之間的爭執之根源在於:義理派的學者並不懂得卜與筮,只是從易經原文中中的一些表象去理解易經,認為易經是哲學,是講哲學原理的等等。象數派認為:易經是講述宇宙、天地生成學說的一門學問,因「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所以易經具有「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的功用。
易經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卦象是對事物運行到某一階段的規律的一種最佳描述。通過對卦象所含易理的深層解讀,便可以預知事物未來運動、發展的必然趨向、走勢。
若研究易經而不研究卜筮,則易經便失去其原本靈魂與思想。從歷史來看,歷朝歷代研究易經的學者中,凡是否認卜筮的、將易經完全以哲學思想而進行研究的義理派的學者,沒有幾個人登到了歷史、學術史上的巔峰。而研究象數派的,在運用易經的智慧與應用上,對推動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作用的人,則比比皆是。最初義理派的代表人物,是魏代一個年輕的思想家王弼。他著重於發揮卦象所講的道理,而不著重於卦象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卦象是表達某種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應該忘掉卦象。王弼的主張得到了同時代人的贊同,也影響了後來易學發展的方向。「王弼掃象」即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以王弼為代表的一些研究易經的人認為:象數占卜是不可取的,應該刪除他(掃象)。
類似的分歧非常之多,於是引起宋代大儒朱熹的抗議。他說:《周易》中哪裡有人們所說的許多意思!儘管你們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不是《周易》本來的意思!為了糾正這樣的風氣,他把自己解釋《周易》的著作叫做《周易本義》。從現在的觀點看來,朱熹的方向是正確的。
那麼,這些思想家對《周易》的解說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不是的。正由於他們不是去追求《周易》的本來意義,而是借題發揮,才會有不斷發展著的新的思想出現。而這些新的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智慧發展的部分內容,也算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了吧。但卻偏離了周易的本來思想。周易原本的思想沒有這麼多,是後來的學者們為了迎合個人的想當然,而有意給加上的一些「外套」,從而導致了周易變成了「哲學」、「軍事學」、「醫學」……等等。一旦將周易變成這些名詞賦予下的,則周易原本思想的範疇則變得狹隘起來。其已經偏離了周易原本的思想內涵。
《繫辭傳》第九章云: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熟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熟能與於此?其《易》無思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熟能與於此?……
字裡行間,無不透著易經的本質即是卜筮這一主題核心思想。無可厚非,古聖賢早已將易經定位於以卜筮為核心思想的學術體系。
歷史上象數派的代表人物何其之多,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宋代陳摶為鼻祖,周敦頤為代表。陳摶著有《無極圖》,刻於華山石壁,以《周易》象數學傳天下,並收集失傳2000年的《河圖》、《洛書》、《先天圖》、《太極圖》等,傳於後世。經陳摶的努力,易象數學大興矣!後來邵雍在先賢基礎上進一步創立完善了「象數派」。邵雍著有《皇極經世》,在師承上屬於陳摶的派別。他從陳摶所傳伏羲八卦圖及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次序圖出發,進而將理與數結合起來,試圖用象數來解釋宇宙萬物,在易學象數派中自成一家,可稱為圖書象數之學。從而使象數派體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北宋時期當時有著名的五大才子,人稱「北宋五子」,有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邵雍。這五人當中,邵雍對易經的研究,特別是在象數方面的功底最為深厚,其在民間的影響力也最大。對易學的傳承,特別是對象數方面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今天看到的《皇極經世書》、《梅花易數》都是邵雍所流傳下來的著作。對象數派的推廣與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有關象數派方面的學術體系,是相當龐大的。有太乙神數、大六壬、奇門遁甲、六爻納甲、梅花易數、四柱學、紫微斗數、堪輿風水、拆字測字、相學(包括面相、手相、體相、骨相等)、星相………等等,又稱之為數術。 歷代高真大隱利用這些數術的幫助,建立許多不朽功勛。三國時期諸葛亮、漢代張良、京房、唐朝袁天罡、李沌風、明朝劉伯溫、晉代郭璞、清代紀曉嵐……等等,這些都是象數派的易學大家,為易學(象數派)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目前國內研究易經的人群當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一種是學院派的(義理派),另一種是實戰派的(象數派),二者之間多數是相互對峙的、相互排斥的。學院派的人認為:易經的本質是講大自然生成原理的,是講萬物生成之理的,不是用來占卜的,卜筮是封建迷信的;而實戰派的人認為:易經的本質就是占卜,古人發明了易經,就是為了占卜用的。兩派之間的爭鬥至今仍不休。其實這種紛爭是毫無意義的!之所以有這種爭執,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學院派(義理派)的人多數不研究象數,更不懂象數,所以,對易經的解讀(包括對64卦的解讀)全部停留在文字的表層意義上,而且每個人由於對64卦原意的理解各自不同,其解讀出來的卦意,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樣,就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學院派的人所講出來的《周易》原文的意思全然不一樣,這樣會令周易原本思想的傳承受到嚴重的障礙甚至是歪曲。
2、 實戰派(象數派)的人多數又不好好研究64卦本意,而多數從數術這個角度去探索、發掘,認為易經就是用來占卜的,從而導致對64卦本意沒有好好研究一番,就利用數術模式給人指點迷津,說是在研究易經,其實對易經64卦的真正含義還沒有搞清楚。
以上這二點是易學研究者們普遍存在的弊端。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易學研究者,必須對義理、象數都有深入研究之後,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易學研究者。輕易地否定象數與義理的人,都不是學者的態度,也不是真正在做學問。義理與象數並進,深究卦象、精探易理,才是真正的易經學者應有的心態。
由於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易學研究曾在中國一度斷代,很多寶貴的易學資料毀於一旦,研究易經的人也變成了「牛鬼蛇神」被關進監獄。直至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祖國大地,古老的易學文化又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文化復甦席捲中國,周易文化的宏揚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易經熱從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國,易經文化終於重見天日!中國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
萬事萬物在冥冥中相互勾著手。這是我對易經的理解。此一動則彼必動。以此之動言彼之行,相互映證,則為易之魂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TAG:跟我學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