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想起蒿子面

散文:想起蒿子面

文/劉學福

【作者簡介】劉學福,文學學士,心理學碩士,現任教於陝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銅川市作家協會會員,銅川市新區作家協會理事,《銅川日報》特約記者,創立銅川市一中新區校區「晨風文學社」,創辦校《晨風報》並擔任主編。吾手寫吾心,威嚴中不乏平和,莊重中不失詼諧。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散文、隨筆、小說、詩歌等多篇。

散文:想起蒿子面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走,吃岐山臊子面去」,同事叫我吃午飯。飄著一層油潑辣子,散著陣陣香味的面端上了桌,味道還不錯,加些醋更好,但我總覺得少了一種什麼味,可我又說不出來,這到底令我想起了母親做的蒿子面了——

每次回老家,母親總是沒等我讓她做,她就早早地將蒿子面端上飯桌,母親知道我最愛吃她做的蒿子面。在我印象里,小的時候,能吃上蒿子面那是過年的事。那簡直就是我們幾個弟兄姐妹所期待的山珍美味,雖然那時家裡很窮,但母親總在過年時想法設法讓我們吃上蒿子面,這也就意味著過年了。普普通通的一碗面就是我們家那時過年的標誌,雖然量不多,但時至今日,想來那味兒怎麼那麼正,雖然沒有飄著的那一層油辣子,也沒有味精來提味,但味兒卻影響至今,我知道那是母親在用心來做的面。

老家有個風俗,就是凡遇紅事白事或孩子過滿月,必擀蒿子面招待親朋好友。而母親定是村子裡被邀請和面、擀麵、切面、煮麵的第一人。我曾見過母親的這一操作程序,但工作異鄉很久了,現在很少見到母親擀長面(雖說是蒿子面,但我們更喜歡把它稱之為長面)的情景了。

老家地處騰格里沙漠的邊緣。沙漠中長有一種叫沙蒿的沙生植物。每到秋天,田裡的莊稼都收穫完了,母親便帶我們去打沙蒿籽。沙蒿子是灰黑色的,子粒非常小。將打回來的沙蒿子收拾乾淨了,磨成粉。在和面盆里將麵粉和蒿面的比例調配好,然後用筷子反覆的調拌,等到拌勻了後,用溫水再添些許鹽和了,把面摻和好以後,放在案板上,母親用雙手一遍一遍的揉,那揉面的聲音極富有節奏感,揉好了,餳一會兒,再繼續揉,一遍一遍的、反覆的揉,直揉到麵糰軟硬均勻如一塊青玉了,然後再餳一會,就開始擀麵了。

散文:想起蒿子面

先用擀麵杖將面橫豎各壓三道,然後邊擀邊轉麵糰,一個小的、厚實的青玉麵糰漸漸地變薄了變大了,面被擀開了,跟被單一樣一次次地展開,再一次次被卷在擀麵杖上擠壓著,舒展開一次,就要往上面撒些面鋪,以防止粘接,白面鋪變成青面,這樣面的筋道便全有了,在擀麵過程中母親的雙臂有節奏地伸直彎曲著。擀到面很薄時,母親便在地上找一塊地方,掃凈,然後根據面張的大小鋪上一兩張乾淨的白紙,把擀開的面涼在上面。

涼到面有五成干時,再用擀麵杖把涼潮的面捲起來,放在案板上鋪開,「S」形把面摺疊起來,沿著邊看去好像一層層台階,然後用磨得很鋒利的刀,把疊整齊的面從一頭切向另一頭,母親的刀工甚是了得,速度極快,刀法極准,被切出來的細細的面極為均勻整齊,切一部分,母親便把一部分繼續以「S」形收起來,成為「一窩子」面,一張蒿子面基本就是「四窩子面」,放在自己編織的大簸箕里,每次煮的時候下一到二窩子面。我有些好奇,拉開一條竟比我的身高還要高出許多。

該是面下鍋的時候了,這煮法也是有講究的,用乾柴火最好,火一定要旺,水一定要翻滾,把面下進去之後,要用筷子翻轉,等第一次面翻滾上來之後,要往沸湯中點一些涼水,加大火之後,等再次沸騰時,面基本上就熟了,面煮熟後是青的,拿笊籬把煮好的面先要撈在事先準備好的「過水」(「過水」一般是事先燒開的開水,舀在水盆里涼溫之後,用來過濾面煮後粘在面上的粘麵湯的)里,拿筷子把面揚幾下,面的筋道就完全出來了。

散文:想起蒿子面

吃法自然有很多種了,可以把下好過濾好的面水控干,放在案板上,滴些香油,拌些鹽,然後用筷子撈在碟子里,或用油辣子、或用芥末油、或用炒好的菜來拌著吃,雖然辣但嘴裡還是辣滋滋的讚歎真爽,腦門上直冒著熱汗,甚至被嗆出了眼淚,但那味兒真的夠勁,吃面人臉上寫滿了佩服,佩服面的筋道。

也可以吃臊子面,臊子極講究,不管是豬肉、羊肉、牛肉,都要選上好的。將選好的肉細細地切成丁,同土豆丁,豆腐丁一起烹調好了,辣子和醋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酸辣湯瀰漫了屋子,非常饞的目光盯著母親做好的肉臊子中,口水咕咕叫著咽到肚子里。把面盛半碗,然後把烹調好的臊子湯舀在面中,這樣,一碗香噴噴的面就呈現眼前了。

做好的蒿子面有一股濃烈的酸辣香,湯也是酸辣味,一層辣子油,一口吹不透。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在我老家面前也定會黯然失色的。牛筋一樣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長麵條,又辣又酸又燙跟化開的鐵水一樣的湯澆到面上,吃著,吃著,血就熱起來,眼睛跟臉紅得噴火,心跳咚咚如鼓,做人的血性剎那間就爆發出來了,這就叫氣壯山河。

想起兒時,家在農村,我們兄弟姐妹六個,家裡生活必然緊巴,但是母親總是想辦法讓她的子女們吃好,即使是苦苦菜也能做出特殊的味道。母親是典型的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她所有的輝煌就是廚房,有米面沒米面必須讓煙囪冒煙,而且要冒得筆直雄壯直薄雲天。而蒿子面總是母親最拿手的,在我的記憶里只有過年過節才有口福吃到蒿子面。節日來臨的時候,母親便在案板前忙碌了。

閉目沉思的瞬間,我彷彿又回到了母親身邊,母親真的到廚房去操作了,彷彿在童話世界裡,我聽到母親和面的聲音,我聽到母親揉面的聲音,我看見沿著擀麵杖將面切成細絲的母親熟練精巧的動作和母親圍著鍋灶下面時的忙碌。我彷彿聞到了又濃又尖的酸辣味道,跟夢幻一樣……

散文:想起蒿子面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