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坦克 之 美國M6重型坦克:性能雞肋,從未離開美國本土
原標題:二戰坦克 之 美國M6重型坦克:性能雞肋,從未離開美國本土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經過研究美軍認為重型坦克的噸位應該在50~80噸之間,但是在1940年時,無論是船舶還是運輸車輛都無法載運80噸的重型坦克,因此美軍決定設計50噸級的重型坦克。
1940年時,歐洲戰場已經確定了單炮塔坦克的先進性,但美軍重型坦克最初居然設計成多炮塔坦克,研製編號為TI/M6。
從外型上看,與德國的虎-I坦克的長寬高的比例非常合適,看上去給人一種穩重感。而M6系列的車寬比虎-I要窄600多毫米。雖然兩者的車高基本相同,但看上去M6顯得很高,也更長一些。
圖為M6重型坦克的炮塔,它的M7型762毫米主炮源自M1918型防空炮,在美國二戰期間的很多戰車之上都有應用。旁邊是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最大射速為25發/分
除兩門反坦克炮外,M6重型坦克還加裝了4挺機槍,其中兩挺是12.7毫米的M2HB重機槍,另外兩挺是M1919A 4型機槍。要面對4挺機槍,以及隨時可能到來的762毫米和37毫米炮吊射,反坦克的步兵表示亞歷山大。帶彈量方面,該重型坦克能攜帶76.2毫米炮彈75發,37米炮彈202發,12.7暈米重機槍彈6900發,7.62毫米機槍彈5500發。兩種機槍彈的攜帶量總共為124萬發,如果M6坦克投入使用,德軍士兵肯定會默默地送上羊駝。
車組人員在坦克內的戰位分布是:車長位於炮塔左側;炮手位於火炮右側;裝彈手、司機和副司機位於車體的部;另外還有一名副裝彈手在後方,專門負責向裝彈手遞送炮彈。
該型車有諸多毛病。首先是美國陸軍認為它太重了,維護、保養和使用都很成問題;其次,它的速度很慢,最大速度只3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160千米;再次,該型坦克的防護也很弱裝甲最厚處83毫米,最薄處僅有25毫米。
美軍原本計劃建造5000台M6型坦克,後來縮減到100多台,直到最後縮減到僅生產40台。值得一提的是,該型車還有個M6A2E1的設計方案,重量高達77噸,裝甲厚度提升到了190毫米,火炮則採用105毫米的坦克炮。
但是,M6A2E1設計卻絲毫沒有提升動力。於是在被遞交到歐洲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那裡時,直接就被否決K O了,其理由是不實用。再則,當時美國也有一些重型坦克露出苗頭,而M6坦克則已經顯得落伍。
研製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雖然美國沒有馬上參戰,但卻促使美國各軍種迅速走向戰時體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裝甲部隊開始緊急研製輕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美國裝甲部隊首先研製了作為過渡型號的M3坦克,在此基礎上,生產了美國最重要的M4謝爾曼式坦克。輕型坦克則是以M2為基礎,發展出M3型輕型坦克。
相對於中輕型坦克的開發,研製什麼樣的重型坦克一直是個問題。1940年5月德軍坦克橫掃整個西歐。德國坦克在戰場上傑出的表現讓美軍迅速確立了重型坦克的標準。
這時美國裝甲部隊希望能按照德軍裝甲部隊中以3號坦克為主力、4號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產能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T1/M6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研製。
使用情況
M6系列很受關注,但是美國裝甲部隊卻對它惡評如潮。
除去變速箱過於脆弱帶來的行走能力不佳外,M6系列所用的M7式76.2毫米炮比M3、M4坦克上所用的75毫米M3式坦克炮威力強不了太多,此外還存在裝甲防禦能力不佳的問題。
通過一連串試驗,美國陸軍認為M6重量過大,不論是進入還是退出戰場都需要投入比M3、M4坦克多得多的人力,而投入的人力與其戰鬥力並不能成正比。所以美國裝甲部隊並不打算大量裝備。
1944年12月14日,M6重型坦克被宣布死刑,整個項目遭到廢止。僅有40台該型號坦克被生產出來,他們從未離開過美國本土,因此也就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方戰鬥無緣。與之相比,蘇聯在戰爭最危急關頭將試驗車拉到前線作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應。
二戰結束後,絕大多數M6重型坦克都被拆掉,僅僅有台TE1子型號被保留下來。這台車目前保存於美國位於阿伯丁的陸軍軍械博物館,狀態極其糟糕,足見其很不受待見。真正優秀的戰車殺伐於前線,廢物點心老死於卧榻之處,M6重型坦克屬於後者。
TAG:幸福的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