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廉范的道義人生

廉范的道義人生

積德行善,子孫後代才會有後福!

孝敬父母親人,尊師愛幼,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道是最根本的做人之道,對於人們來講,把我們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光大,才是社會發展人類生存的根本之道。

戰國時期名將廉頗,智勇雙全,成功維護了趙國的地位,當知道自己有過錯的時候,能夠負荊請罪,為後人做出了知錯能改的榜樣。與藺相如成為生死之交。為我們留下八拜之交的刎頸之交典故。從戰國到東漢,廉氏家族一直是名門望族。

東漢初期的杜陵,有位名臣叫廉范,字叔度。是戰國名將廉頗之後代,廉范是一個很有操守之人,他一生做人做事的經歷可謂人之典範。

廉范十五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在蜀郡客死他鄉。他便辭別母親,到蜀郡將遺骨接回老家安葬。蜀郡的太守張穆原本是廉范的祖父廉丹的部下,為了報答廉丹對自己的恩德,他送給廉范許多物資,金錢。可是廉范分文不取,全部退還,自己卻因為路費不足,步行送父親靈柩回鄉。誰知,他乘船時遇到礁石,船快要沉了,人們紛紛逃命求生,只有他一人守著父親的棺材,棺材太重,所以廉范就打算和父親的遺骨一起沉到水底。人們對他的孝心和義氣所感動,想方設法把他救了上來。經過一番搶救,廉范終於活過來了,張太守聽說之後,大為感動,連忙送錢過來,可是廉范還是拒絕了。

廉范給父親守孝結束,就離開家鄉去京師洛陽,拜薛漢為老師。學成之後,京兆、隴西兩個地方都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接受。公元60年前後,隴西太守鄧融又來禮請他。鄧融知道廉范是個出了名的正值之人,且仁孝之心甚重,視金錢如糞土。廉范到鄧融手下才上任沒幾天,鄧融由於不法之事受到上級審查。

 不久,鄧融瀆職之罪東窗事發,朝廷認為其作為地方官員,沒有盡到職責,謊報政績,遂免職查辦。於是鄧融讓押到首都洛陽,關在國家最高監獄裡服刑。

  中國古代社會的監獄是很黑暗的,古代中央政府的監獄也不例外,再大的官到裡面也是癟三。

  但有一位獄吏卻對鄧融很是照顧,鄧大人在裡面也沒有受過什麼苦。鄧融看他長得像廉范,但他拒絕承認,總說其老眼昏花,認錯人了。

  後鄧融病死,也不知道這位獄吏的身份。而此人竟然親自趕車送鄧融的靈柩到南陽老家安葬,之後才離開。真是幫忙幫到底盡心盡責,好像兒子對老子那樣。

  而這個獄史就是廉范,他早知自己上司會有大災,所以提前到了洛陽,搶在鄧融入獄之前進入監獄任職,為的就是準備在裡面當內應好好伺候老上級。真是深謀遠慮呀,潛伏得也特深了,付出的代價也太沉重了。如果鄧融不死,豈不是要搭上自己的一輩子嗎?這樣的做人方式真是太難了。

其實殊途同歸,都是大成本付出,只不過廉范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沒錢只有出力,且是實實在在道德生命的透支。為了證明其用心,廉范甚至可以奉獻自己的一生。

《太上感應篇》說:(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真正能守住道義之人,人們都尊敬他,上天也保佑保護他,福氣和祿位都會隨之而來。鄧融去世之後,廉范恢復了自己的身份,不久,就被國家的公府聘請做官。

正在這時候,國家正在調查楚王劉英反叛朝廷的案件,一千多人都受到牽連而被判處死刑,廉范的老師薛漢也受到了牽連。薛漢被處死後,他的故人門生都不敢露面,只有廉范前去為老師收屍安葬。漢明帝得知後大怒,召廉范入宮,親自質問,準備對他處以死刑。皇帝質問廉范,「薛漢與楚王同謀,交亂天下,你作為公府官員,不與朝廷同心,而反收斂罪人,為何也?」范叩頭曰:「臣是個愚蠢粗魯的,因為薛漢等都已經認罪受刑,我懷念師生之情,於心不忍,臣屬於罪該萬死。」皇帝稍稍緩解怒氣後,問廉范曰:「你是廉頗後代?與右將軍廉褒、大司馬廉丹是什麼親屬關係?」廉范回答說:「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曰:「怪不得你有這樣的志氣和膽略!」皇帝於是就赦免了廉范的死刑。廉范講義氣,守道義的名聲由此更是傳遍四方。

幾個月後,廉范升遷為雲中郡太守。雲中郡位於現在的山西省,與匈奴的部落交界。有一次,匈奴大舉進兵入關,烽火連天。廉范部下想趕快求救援兵,廉范兵馬少肯定打不過。眼看天色已晚,敵軍人多勢眾,廉范就想起一條妙計。他讓每個士兵手拿兩個火把,高高舉起,晃來晃去,遠遠望去軍營處處熒光閃耀,讓敵人以為援兵大軍已到,不敢輕易進攻,打算天亮就撤退。廉范半夜犒勞士兵準備好作戰,天剛亮,就帶兵殺向敵軍,直殺得敵軍傷亡慘重,潰不成軍。從此匈奴再也不敢侵犯雲中郡了。這讓人們看到的是廉范祖上廉頗智勇雙全的身影!

孔子曾經說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意思說,真正懂得孝道之人,能夠將祖先的志向和精神以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廉范將祖先的膽識與正義發揚光大,不僅感動了皇帝,感動了國人,連匈奴都受到了震動。當年,廉范向老師學習儒家的學問。儒家所講的[智仁勇]三達德,廉范在為官,帶兵,為人處事和待人接物中,將三達德做了出來,成為東漢的一代良臣。

[智 仁 勇]這三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的一體,一個人能夠講道義、有仁愛之心,自然會有智慧。

廉范後來歷任武威、武都兩郡的太守,隨當地風俗教化訓導百姓,都有政績。建中(漢章帝年號)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范常常教導人們要厚道純樸,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說壞話。四川物產豐盛,成都又是重要商業中心。居住人多,房屋密集,加上都是木製結構。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這個規定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很大不便,於是百姓偷偷地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范到任之後廢除了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以便應急救火,百姓感到很方便,生活富裕好過了,火災大大減少。人民感恩戴德,編成民歌:「廉叔度,來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來歌頌廉范的德政!廉范一生都在邊境做官,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這種君子重義輕利的生活態度,是古往今來許多讀書人的所嚮往和追求!

漢肅宗駕崩,廉范到敬陵奔喪。當時廬江郡的官員嚴麟奉命弔喪,和他在路上相遇。嚴麟乘坐小車,路上泥水太深,馬死了,不能前進,廉范看到覺得可憐,命令跟隨他的人下馬把馬讓給他。不告訴嚴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嚴麟完成了任務,不知道馬是誰的,於是沿路尋訪。有人對嚴麟說:「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歡幫助危難貧窮的人,現在去奔喪的,只有他。」嚴麟平時也聽說過廉范的名聲,認為很對,於是牽著馬登門拜訪,表示感謝並歸還了馬匹。世人都佩服廉范的仁義精神。廉范和洛陽人慶鴻是刎頸之交,當時人稱讚他們說:「從前有管仲、鮑叔牙,現在有慶鴻、廉范。」慶鴻慷慨有氣節,官至琅邪、會稽兩郡太守,所任職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績。

千百年來,聖賢君子都是一生奉獻,兩袖清風、家無餘財,卻為當世和後人積累了豐厚的精神財富,鼓勵著人們,尊師重道、感恩孝親!誠如老人所言:[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中華文化落實在孝親尊師]

廉范的一生尊師重道,感恩孝親!活出了一個精彩人生,光宗耀祖,造福一方,為人之楷模!

不以小善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積善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知善惡,明因果。知過去,明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斜鋪 的精彩文章:

TAG:交斜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