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
豆瓣評分:9.4
內容簡介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翠花的影評
「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在沒看電影前,我就看到了這句話。而在當時我完全不能理解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救一人為何就是救全世界了呢?直到我在電影里看到猶太人對辛德勒說出這句話,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辛德勒不僅僅是挽救了那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更是給了猶太民族甚至於全世界人民希望。
(在辛德勒即將離開時,一名猶太人把自己的金牙奉獻出來,融化做成一枚戒指,代表全體猶太人送給辛德勒,上面刻上了這句話。)
我們從種種途徑可以得知二戰時德國納粹的暴行,人性在戰爭面前蕩然無存。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段黑暗的歷史是在小學二、三年紀的時候,那時我看了一本書叫做《安妮日記》,這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安妮以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隨父母及其他家庭為躲避納粹迫害,而躲起來的故事。可儘管萬般小心,最終他們還是被納粹黨發現了,這間屋子十多個人最後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
不論是小時候看《安妮日記》還是成年以後看《辛德勒的名單》,同樣的歷史,不同的角度,他們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戰爭面前,人命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安妮日記》的後續我記得有寫到,安妮和其媽媽姐姐在死後幾天,她們所在的集中營就解放了。歷史上德國戰敗後,並沒有立刻把集中營里所有的人都放掉,而是趁著時間來得及能儘可能的「處理」掉他們所犯的罪行。而在《辛德勒的名單》里這些就更是顯而易見了,我在下文會給大家截取電影片段。
就是在這樣黑暗無情的環境里,辛德勒挽救了這1200名猶太人。兩個對立的立場,兩個敵對的陣營,可就是這樣一個德國商人,賠上自己的所有財產挽救了這些猶太人。他給了這些猶太人生的希望,更讓我們相信,即使戰爭在殘酷、人性再醜惡,卻始終有善良和美好存在。一個人如果沒了希望就什麼都沒了,希望是支持我們前進的動力,所以說「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片段一
德國軍官歌德視察猶太人工作,發現一名猶太人的折頁做的少,就要槍斃他。
在扣動了幾次扳機後並沒有槍響,於是猶太人顫抖的解釋
可憤怒的歌德並不聽他解釋,只是一個勁兒的扣動扳機,嘗試多次無果後,便狠狠地把手槍摔在猶太工人的腦袋上憤然離去。
片段二
除此之外,電影里同樣給我絕望和希望交織的感覺。當我看到一個猶太小男孩為了躲避納粹的搜查而毫不猶豫的跳進糞坑裡,卻被早一步來到糞坑的小孩子要求離開他們的「地牌兒」時,小男孩臉上是絕望的。而同樣是在搜查里,一個身穿納粹軍裝的小男孩,幫助了他曾經的猶太朋友和她媽媽成功避難,我又看到了希望。總的來說,這的確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推薦觀看。
這是一個
越來越隨意的公眾號
書籍音樂電影雜事
掃一掃
fafa在等你
TAG:閑人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