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孩出生數創新高,但為什麼生一孩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二孩出生數創新高,但為什麼生一孩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文章大意是,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兩個指標同時出現下降。但這位細心的記者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當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出現雙降時,2017年全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自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二孩出生數超過一孩出生數的情況。

圖片出處:攝圖網

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出生人口的下降,其實並非因為適齡夫婦二孩生育意願不夠,主要是很多夫婦連一孩都沒有生育。

這篇文章迅速在網路上發酵,評論區也被攻陷,網友一片共鳴。所以城叔今天也來跟大家掰一掰這個話題。

二孩生育高峰已過?

圖片出處:攝圖網

我們先來看看詳細數據。

數據一: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17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

數據二:從整體趨勢上看,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2017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有小幅下降。

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2017年這一政策實行效果繼續顯現。2017年全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但在此背景下,2017年全年卻未能保持前一年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的增長態勢。這也使得部分專家對「全面二孩」政策的成效產生不同的見解。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隨著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有生育意願人口已在一年內完成備孕、懷孕到生育的過程。目前,既有的堆積生育已被釋放。

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觀點。國務院參事、人口問題專家馬力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所針對的目標,是之前蓄積起來的有繼續生育需求的育齡婦女。根據測算,這部分蓄積量需要大概五年的時間才能得到完全釋放,而其中的生育高峰將會發生在2017和2018年,也就是說,2018年二孩出生數還將維持在2017年的水平,之後才會緩慢下降。

二胎生育高峰到底是已經結束了還是尚未開始,現在定論恐怕為時尚早。

但,這些都不是矛盾焦點。因為還有一組數據:

數據三:當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出現雙降時,2017年全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意思就是,2016年首次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二孩出生數首次超過一孩。

這句話是真的戳到了很多年輕人的痛點。

為什麼不生一胎了?

圖片出處:攝圖網

2018年1月18日,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負責人曾表示,民眾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受經濟社會因素影響更加明顯。調查顯示,民眾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養育成本高、托育服務短缺、女性職業發展壓力大,等等。

城叔特意問了周圍幾個適齡朋友,想聽聽他們的看法。不生孩子的理由真的很多,每個人似乎都能講一天一夜。比如:

朋友A,女性,30歲,新一線城市白領,剛結婚。這位朋友面對生兒育女這件事就是四個字:望而卻步。原因還是那些,自己在心智和財力上都沒有準備好,尤其是經濟上,動不動幾萬一年的幼兒園費用,她的口談禪是「可能孩子還沒有進入九年義務教育,我就已經破產」。

朋友B,上海陸家嘴某知名律所的年輕律師,面對城叔的問題:近兩年所在單位是否有女性打算生孩子,她斬釘截鐵地回答道:基本沒有。原因包括:律師行業壓力過大,工作節奏過快,普通假期都很難得到保障,更不用說生育假期了。

朋友C,北京從事傳媒行業的劉先生,目前尚無要孩子的計劃,因為生育並撫養孩子對於家庭會產生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品質。比如,他的一位朋友為了保障孩子享受良好教育,忍痛賣房,從而購買一個半地下「學區房」,之後再長租一個相對較大的住宅,以保證孩子正常的空間需求。在他看來,生活質量在生育後出現明顯下降。

育齡婦女更少了

圖片出處:攝圖網

智聯招聘2017年發布的《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也指出,問卷採訪超過四萬名職場女性中,有一半的職場女性尚未生育。36.1%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後可能會面臨崗位下降的困境,認為待遇下降的受訪者也比2016年進行的同一項調查結果上升了8.3%。此外,有超過50%的受訪職場女性擔心在結束孕期後難以在職場復出,從而脫離社會。

城叔想說,除了這些主觀上的「恐懼」,生育率還受其它客觀條件制約。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逐步改變,育齡期婦女的總量也在逐漸減少。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曾於2016年表示,中國育齡婦女總量在2011年達到3.8億的人峰值後,正在逐步減少。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司司長李希如披露,2017年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6年減少400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同比減少近600萬人。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高等教育普及和城市化程度提升的影響,中國居民初婚年齡和初育年齡都在近20年內普遍提升。20年前,中國婦女的初育年齡大約在22歲左右,而到2016年,國家衛計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向媒體披露,目前我國初婚年齡已上升至25歲,而女性初育年齡進一步上升至26歲。

當然,產婦年齡越大,成功生產的幾率就越低。因此初婚初育年齡的上升一定會對整體生育率產生影響。

別人是怎麼做的?

實際上,隨著各項社會制度的完善和普通人自我實現意識的提高,生育意願下降是自然規律,對此不必過分奇怪。

不少發達國家也在過去幾十年內經歷了出生率逐漸走低的過程。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日本。日本生育率走低現象已持續超過40年,以至於專門用來形容低出生率現象的專有名詞「少子化」就出自日本。

據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平均每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數量)不斷下降,最近幾年一直維持在1.4左右。剛剛過去的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數僅為94.1萬人,創下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為應對少子化趨勢,日本政府從1995年開始採取措施鼓勵生育,推出《少子化對策大綱》,以鼓勵年輕人結婚,減輕多子女家庭負擔,為生育孩子延長產假、提供補貼等。為進一步刺激生育,日本現政府打算在2020年前徹底解決日本國內幼教資源緊張問題,免除日本人生育的後顧之憂。

而另一個歐洲大國德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德國2014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44,0到14歲的人口佔比是13%。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報告稱,德國是歐洲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生育率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德國人的生育意願正隨著代際交替逐漸降低,相關調查顯示,1937年出生的德國女性僅有11%不願生育,而1967年出生的女性這一比例則已達到21%。

對此,德國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是鼓勵外來移民。2017年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的報告認為,目前,德國少子化形勢已經得到控制。其中,對外來移民的吸引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江然

每經編輯 楊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最新潮的貓眼美甲,你還沒嘗試過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