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海德格爾在中國持續走紅

為什麼海德格爾在中國持續走紅

改革開放已40年,回望過去,漢語學界請來過諸多西方哲人,其中的多數人在被我們熱情禮遇一番後,就逐漸冷落直至遺忘。但是,海德格爾是為數不多的例外之一,「對這位德國哲人,我們至今熱愛如初。」劉小楓在這本《海德格爾與中國》的弁言中如是說道。這種持續40年的熱愛對中國學界來說意味著什麼?有必要思考,「海德格爾給中國思想帶來的是怎樣的歷史時刻,因為這個問題關乎中國的未來讀書人的心性品質。」

劉小楓在書里首先回顧了海德格爾「到中國」的歷程。1960年初,北京大學哲學系受命編譯《存在主義哲學》文集,其中有海德格爾著述的首次中譯。但是那個年代,偌大的中國沒有人會去讀海德格爾,海德格爾到了中國等於沒到。要等到改革開放時期,海德格爾隨即受到關注。但是,為什麼他會持續受到關注,這並不容易解釋。

拿薩特作一個對比吧。1986年底,北京三聯書店的「現代西方學術」文庫推出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譯本,次年年底推出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一時洛陽紙貴。但如今還有誰在讀薩特?劉小楓幽默地形容「薩特逐漸被冷落,只好怏怏而回,而海德格爾,我們真心誠意打掃自己的房間,甚至騰出卧室,讓他住下。」因為我們深切地感到,能給中國思想帶來歷史性轉機的西方哲人,非海德格爾莫屬。

究竟是哪些理論秉性讓海德格爾與中國學人如此一見如故?據說,海德格爾的哲學骨子裡太像我們的古代哲學。何況,海德格爾自己也說過,他早就心儀中國古老的智慧書《道德經》。但也可能,是我們還沒好好認清海德格爾思想中的危險特質?對海德格爾的持續迷戀,是一種「迷人的危險」。「寧可跟隨施特勞斯犯錯,也不跟隨海德格爾一起正確!」劉小楓的這句話被印在書腰上,有擲地有聲的意味。

這本《海德格爾與中國》是劉小楓多年來思考上述問題的一部總結之作。作者以讀書札記的形式,細緻地揭示出埋藏在海德格爾思想脈絡深處的歷史主義根基。劉小楓認為,倘若中國思想要有真正的歷史性轉機,就不得不嚴肅地重新審視海德格爾。(小 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澳網奪冠熱門浮出水面 男看「巨頭」女看「新丁」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