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寫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戒掉這3種花錢方式,你會越活越高級

寫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戒掉這3種花錢方式,你會越活越高級

01

大四實習時,在公司認識一位學姐,因為師出同門,所以成了無話不談的對象。

進入社會幾年的學姐,私下常跟我抱怨:錢不夠用。

說是每次工資一打到卡上,就被自動划走了大半部分,用來填卡債。

熟悉之後才知道,學姐每次買東西都愛跟風。

同事推薦什麼東西,她就一臉開心,也不管自己用不用得上,直接回復對方:買買買,回去鏈接發給我。

一點都不猶豫,先買了再說。

公司組團去旅遊,也不考慮自己經濟情況,先報了名再說,錢不夠,信用卡來湊,慢慢還就是了。

學姐一直覺得,大家都買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買了肯定不會虧。

就是這樣的跟風消費觀念,才導致了「月光」,以致於現在不停地拆東牆補西牆。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們透支金錢為消費慾望買單,用卡債賭明天

02

我在日本求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去商場買耳機。

正好遇到一對來自中國的姐妹,因為語言不通,便找了我們當翻譯。

她們穿梭在各大名牌店裡,毫不眨眼地買包、刷卡,出手之闊綽,讓我有點吃驚。

從她們的聊天內容中得知,她們都是很普通的工薪階層,本身對包也不是很講究。

只是背著名貴的包,在同事之間,看起來倍兒有面子。

包上最好有個大大的logo,顏色要足夠亮麗,能一眼看出來的最好。

但她們工資的增長幅度根本比不上買東西的慾望,每個月都會填信用卡的窟窿。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期《奇葩說》,辯題是:該不該刷爆卡買包?

辯手顏如晶提到:消費最好的體驗是「剛剛好」的那個瞬間,爆卡就是過了

雖然我們現處的消費社會,一直在提倡「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各路商家也不遺餘力地將各類節日,變成購物狂歡節。

但在你不具備充足的消費能力時,千萬別用超前的消費標準去剁手

否則看起來再精緻的人生,都會建立在債務之上,這樣的生活難道不焦慮嗎?

曾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還在上大學的姑娘,看見同寢室的妹子買了一個名牌化妝品,虛榮心驅使,也想入手一個。

剛開始用的螞蟻花唄,很方便,後來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貴。

沒錢的時候又拉不下臉來跟同學借,就用了很多借貸軟體。

朋友圈裡看起來光鮮亮麗,生活中的她卻到處借錢,基本上是為了填補窟窿。

後來窟窿填不上了,只好休學。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很多時候我們的消費,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虛榮心。

精讀君在成長詞典詞條《72:二八法則》中提到:生活中,具有價值並且發揮作用的資源,其實只佔兩成。

同樣的,人的日常消費活動中,能滿足人生活所需的消費行為只有百分之二十,餘下的大部分都是非理性消費。

其中非理性消費中,虛榮型消費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花不必要的錢,因為沒有人會為你的卡債買單

03

雙十二的時候,朋友在微信上,分享給我很多鏈接,問我要不要趁著打折買東西。

點開一看,全是護膚品、彩妝、洗髮水,衛生紙等東西。

我說最近不缺這些,等缺了的時候再買。

朋友著急了:打五折哎,買到就是賺到,不買不是中國人!要虧錢的!

哭笑不得,我知道她是好意,想幫我省錢,但我確實還用不到那些東西。

朋友是典型的屯物癖,我之前去她家吃飯,簡直被驚呆了。

靠牆的位置擺放著好幾箱衛生紙和成堆的鞋盒;

化妝台上很多化妝品和成套的護膚品,連包裝袋都沒拆開,只是放在那邊當擺設;

衣櫃幾乎要爆開,很多新衣服被堆在椅子上.......

即使是這樣,她還是要瘋狂剁手,用她的話說:打折的時候不買,感覺好像虧了十幾億。

而這些東西,都是她用花唄和信用卡買的。

昨天,朋友突然給我打電話,說這個月的工資有延遲,快還不上花唄和信用卡的錢了,讓我先借她一點。

我有點吃驚,以為朋友只是愛買東西,但沒想到居然買了這麼多,而且把工資的大部分都用來還卡債了。

我勸她今後少買點,或者用完了再買,她一臉委屈:反正以後都會用到的,既然有折扣,為什麼不幹脆一次性買完。

不管是跟風型消費虛榮型消費,還是屯物型消費,對於這些喜歡瘋狂買東西的人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誘惑

比如說:

卸載淘寶等購物軟體;

取消關注任何購物頻道,隔絕信息流;

把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按比例分成3份,一份用來還債,一份用來生活,一份用來定存。

這樣既能減少自己消費的機會,又能省下一筆錢。

何常明在《自控力》中寫道: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後悔的痛苦,而我認為後者要比前者大千倍。

所以年輕的時候,不要透支自己的金錢為慾望買單,不然只能在卡債的痛苦中越陷越深。

04

有本書叫做《巴比倫最富有的人》,書中提到:奴隸的意思是慾望大於自己理性的人。

巴比倫的奴隸,就是因為貪心不足,欠了太多債務,不得不賣身為奴。

他們之所以會淪落到那樣的地步,是因為無法約束自己的慾望。

而自由人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們會採取行動,讓自己從這樣的窘境中解脫出來。

希望我們都是理性的「自由人」,數量做減法,質量做加法,合理消費,量入為出,讓自己從慾望和卡債中解脫出來。

作者:haruko,精讀主創,一個老電影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 的精彩文章:

寫給二三十歲的你:戒不掉這3點,你只會越過越差

TAG: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