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中的「八大菩薩」,他們各自弘法的道場不可不知
原標題:佛門中的「八大菩薩」,他們各自弘法的道場不可不知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
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佛理,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而在佛教中最著名的有「八大菩薩」。
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是妙的意思,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文殊菩薩的道場設於五台山,農曆四月初四為文殊菩薩誕辰紀念日。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是行、願弘深的典範,世稱為十大願王,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密宗稱普賢菩薩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普賢菩薩的道場設於峨眉山,農曆二月廿一日為普賢菩薩聖誕日。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是救苦救難的大菩薩。密宗觀音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准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而中國民間則多喜愛的是白衣觀音,其道場設於普陀山,陰曆二月十九為觀音誕辰日。
金剛手菩薩
又稱秘密主,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金剛手菩薩通常身現一手持鈴,一手持金剛杵之相,象徵"堅固不壞 之菩提心"。他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密宗以他為最初的起源。金剛手菩薩的道場設於狼山。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為福德之寶藏如同虛空無限之意,虛空藏菩薩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並能滿足世間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願,使無量無邊眾生獲得無窮利益,故有此虛空藏聖名。虛空藏菩薩形像全身為金色,相貌莊嚴,頭戴五佛寶冠,在蓮花上半跏坐,容顏美妙而喜悅,左手執白色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發出黃色光芒,右手結與願印,五指下垂,手掌向外,其道場並不固定,遍盡法界。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所以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地藏菩薩現出家菩薩像,其雕像為僧侶打扮,左手擎寶珠,右手持錫杖,其道場設於九華山,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誕辰日。
彌勒菩薩
因彌勒的梵文意義為慈愛,所以被稱為慈氏,彌勒菩薩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記為下一任佛陀。彌勒菩薩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形像深受眾人喜愛,彌勒菩薩以超世間的忍辱大行於世,所謂:「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中國最大的石雕彌勒佛像位於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凌雲山上,大佛依斷崖造成,坐像世稱「樂山大佛」,彌勒菩薩的道場設於梵凈山。
除蓋障菩薩
據佛經記載,除蓋障菩薩的修行歷史異常悠久,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其弘化功績不勝枚舉。而這位大菩薩代表的清除蓋障、消災免難也是當今世人所急需的,據《大日經》疏中描述此聖尊:「左手執蓮華,華上置摩尼寶珠,右手作施無畏手,此菩薩及諸眷屬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門,正以此菩提心中如意寶珠施一切眾生無畏,滿其所願也」。毫無疑問,虔誠的禮敬這位大菩薩,謹言慎行並清心寡欲,便可逐步減少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礙,乃是離苦得樂、趨向菩提的關鍵所在,除蓋障菩薩因為遍盡法界,因此也沒有固定的道場。
在這八大菩薩中,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而彌勒菩薩則具超人的忍辱,彌勒菩薩的忍辱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在彌勒《忍辱偈》中有雲「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和「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TAG:刀墓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