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價格起落下投資者生態圈:沽空者、退出者與留守者的博弈

比特幣價格起落下投資者生態圈:沽空者、退出者與留守者的博弈

截至1月22日19時,比特幣價格徘徊在11724美元附近,這意味著今年以來短短3周內,比特幣價格從年內高點17090美元持續滑落,跌幅超過31%。其間比特幣價格曾一度觸及9280.3美元年內低點。

不過,選擇離場的投資者卻不多。

「現在除了此前參與追漲的美國、韓國、日本大媽紛紛止損離場,多數專業投資者寧願選擇留守。」一家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究其原因,是這些專業投資者主要來自IT與金融領域,一方面他們持幣成本普遍較低,這輪比特幣價格大起大落並未觸及他們持倉成本,足以確保他們繼續留守;另一方面他們此前也經歷過2008年次貸危機等金融市場大動蕩,對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有著全面認知,不大會輕易追漲殺跌。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些投資者甚至還布局抄底比特幣。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聯合創始人、前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師Tom Lee坦言自己就是逢低買入比特幣的激進投資者。在他看來,比特幣存在暴跌之後必然暴漲的價格波動規律,因此他認為2018年底比特幣價格將比現在至少翻倍,達到2.5萬美元。

在一家全球性新金融產業基金高級合伙人看來,儘管Tom Lee的預估頗為「誇張」,但比特幣的商業應用範圍可能仍在擴大。

「不過,即便比特幣應用日益廣泛,但它要成為主流支付結算投資貨幣的征途依然漫長,加之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存在價格波動較大,投機氛圍濃厚等特點,全球金融監管部門仍傾向採取從嚴監管措施,令比特幣投資風險大幅增加。」一位美國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加之越來越多加密數字貨幣不斷興起日益削弱比特幣的投資價值與稀缺性,導致比特幣未來升值前景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退出者與留守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大跌逾30%,與金融強監管有著密切關係。

一方面美國財政部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OC)已針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成立工作組,以評估其對投資者的風險,以及這類資產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歐盟金融監管機構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表示,正在研究以數字貨幣為基礎的CFDs(一種差價合約、追蹤標的資產價格的複雜金融產品)是否屬於其監管範圍內的金融工具,若ESMA認為比特幣CFDs屬於金融衍生品,則有權取締其違規行為。

市場另有消息,鑒於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金融工具存在劇烈波動性,歐洲監管機構正在研究是否針對這類產品採取更嚴格的槓桿率限制(2:1或1:1),甚至禁止產品營銷;此外,ESMA還在考慮完全禁止基於數字貨幣的CFDs發行。

與此同時,韓國、印度、中國等金融監管部門也加強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場外交易與衍生品交易的監管力度。比如韓國將向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徵收24.2%的高額稅率,進而控制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交易規模,並推動交易者實名制,阻斷其借比特幣進行資產跨境轉移的暗道;印度銀行對排名前十的本土比特幣交易所賬戶暫停交易,原因是銀行認為這些賬戶存在可疑交易,此外印度稅務部門也醞釀向加密數字貨幣投資者徵稅。

「這也導致不少美日韓大媽聞風止損離場。」上述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分析說。畢竟,這些參與比特幣投資的大媽們都是外匯投資的常客,對任何政策風吹草動極度敏感,一旦她們發現政策走向對比特幣價格上漲不利,就會迅速清倉比特幣頭寸離場避險,導致比特幣今年以來遭遇較大跌幅。

在多位比特幣專業投資者看來,這些大媽止損殺跌離場,僅僅是表象——近期比特幣價格大幅調整的更深層原因,是有人通過大舉拋售比特幣拉低比特幣現貨價格,從而在期貨市場沽空獲利。

去年12月11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比特幣期貨正式上線交易,2018年1月17日是首批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到期日。

令市場驚訝的是,CFTC數據顯示,截至1月9日當周(即比特幣期貨合約到期前一周),CBOE比特幣期貨合約投機性空頭突然佔據上風,當周比特幣期貨的投機性凈空倉增加至1907張合約,其間比特幣價格曾一度跌至9000美元附近。

此外,大部分成交量和未平倉合約都集中在1月初發生,表明空頭在1月悄然在期貨市場建立大量比特幣空頭頭寸,等待價格大跌與合約到期,坐收沽空巨額利潤。最終,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大跌逾30%,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這背後,是比特幣持倉高度集中,令個別手握巨量比特幣的資本市場大鱷能輕鬆操縱價格牟利。

據對沖基金AQR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風控官Aaron Brown測算,約1000人持有全球比特幣數量的40%,按照當前價格,相當於平均每人持有約1億美元比特幣。

「更重要的是,這1000人基本都是最早的比特幣投資者,持倉成本極低,一旦他們認為此前比特幣價格逼近2萬美元已經超過了他們收益預期,決定利用比特幣期貨市場逢高沽空鎖定巨額收益,其龐大的拋售量能幫助他們容易實現這個沽空獲利目標,且不必擔心被逼空風險。」Aaron Brown向記者表示。

但是,這並沒有「嚇退」多數比特幣專業投資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在比特幣價格跌破1萬美元後,不少IT與金融領域從業者反而抄底比特幣,從而助推比特幣重回11000美元上方。

他們之所以敢於逆勢抄底比特幣,一方面是看好比特幣的避險投資價值與商業運作前景,比如美國政府因內部分歧而被迫「關門」,令比特幣價格急漲8%,此外越來越多跨國企業開始探索在更多特定場景運用比特幣進行跨境支付清算提高效率,令比特幣有了更多應用場景與需求量;另一方面他們原先平均持倉成本較低,即便此時抄底,也有較高的「安全墊」對抗價格劇烈波動,確保本金安全。

上述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指出,儘管這些專業投資者普遍看好比特幣,但他們的交易策略隨著價格劇烈波動悄然發生改變——相比他們以往堅持長期持有價值投資,如今不少投資者開始選擇高拋低吸。究其原因,一是越來越多數字加密貨幣崛起分流了比特幣投資價值與稀缺性,限制了其未來漲幅;二是政府從嚴監管加密數字貨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不少投資獲利邏輯短期未必能兌現。

高槓桿投資風險再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不少美日韓大媽在近期比特幣價格大起大落期間被迫止損離場,還有一個不得已的苦衷——就是高槓桿投資引發爆倉風險而被強制平倉。

「事實上,比特幣領域的高槓桿投資再度捲土重來。」前述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直言。無論是境外,還是境內,不少比特幣交易平台都會提供相應的投資槓桿服務。具體而言,投資者可以將自己持有的比特幣作為抵押,從交易平台獲取1.5-4倍之間的資金槓桿交易買賣比特幣。一旦比特幣價格下跌觸及止損線,若投資者無法在規定時間追加比特幣抵押物或相應資金,交易平台就會自動強制平倉規避風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位2倍投資槓桿的大媽若在15000美元買入比特幣,當1月中旬比特幣一度跌至9200美元附近時,其投資浮虧名義上達到約80%。但事實上,比特幣交易平台很可能在比特幣跌至12000美元時,就要求她追繳比特幣抵押物或相應資金,否則強制平倉。原因是交易平台只能容忍投資者最多虧損50%,不能拖累配資資金受損失。

「只要比特幣價格稍有大幅下跌,交易平台的強制平倉事件就會相應增加。」他直言。這某種程度促使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跌幅不斷加大,進而引發更多高槓桿投資的「大媽們」止損盤與強制平倉盤湧現。

但是,隨著比特幣價格驟降30%,專業投資者抄底興趣隨之升溫。只不過,如今他們也汲取教訓,不大會輕易使用高槓桿抄底。究其原因,一是他們意識到未來加密數字貨幣監管趨嚴,令比特幣價格波動幅度持續加大,高槓桿投資反而容易「引火燒身」;二是他們擔心近期不少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採取多項措施「控制」比特幣衍生品交易規模,用稅收大幅抬高比特幣投資成本,導致比特幣流動性趨於下降,其投資價值與稀缺性更容易被其他數字加密貨幣替代,進而導致比特幣未來價格上漲空間受限,如此高槓桿投資反而呈現邊際收益遞減、風險成本大漲的窘境。

「其實,多數參與比特幣投資的金融從業者都親身經歷2008年次貸危機等金融風暴,因此他們心裡明白,在比特幣未來發展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高槓桿投資本身就是一大風險。」 前述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指出。

21世紀經濟報道陳植上海報道

(編輯:張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男子和70歲老太同居,稱生活幸福,唯有一事讓他不能忍受

TAG:網易新聞 |